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74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冲绳海槽南部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冲绳海槽南部E017柱状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主要的化学组成为SiO2、Al2O3、CaO和TFe2O3(全铁),K2O、Na2O,MgO和MnO次之,具有明显的东海陆架沉积特征,但微量元素明显富集。R型因子分析可将该柱状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划分为5种组合类型:(1)SiO2,Na2O,Zr,Al2O3,K2O,TFe2O3,MgO,Co和Cr;(2)CaO和Sr;(3)SiO2,Na2O和Zr;(4)Cu,Pb,Zn和Ni;(5)MnO和Ba。根据元素在垂向上的协同变化关系,前3个元素组合分别对应于陆源碎屑沉积、生源沉积和火山沉积,后两个元素组合主要与早期成岩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和自生沉积作用有关。氧同位素和AMS^14C的测年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属于末次冰消期(约15kaBP)以来的沉积,全新世和末次冰梢期的界线在175cm左右。与全新世相比,末次冰消期沉积速率较高,沉积物的料度相对较粗,陆源碎屑组分SiO2、Al2O3、K2O等相对较高,生源组分CaO和Sr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2.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有无新型铁锰结壳发育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级提取及测试,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形成于相似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Fe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Mn、Cu、Co和Ni则主要赋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稀土元素也主要赋存在这两个相态中,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对重稀土元素优先吸附或具络合作用,引起重稀土元素的相对富集和铈的负异常,残渣态优先吸附轻稀土元素,导致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和铈的正异常,火山物质则使表层沉积物残渣态表现出铕的正异常特征。同时,不同表层沉积物样品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其局部形成条件——铁锰结壳发育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93.
中国海的碎屑矿物组合及其分布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多年来,随着对中国海沉积物的调查研究,笔者对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北部陆架区与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组合及其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调查范围如图1所示,其跨度为东经106°-129°,北纬17°-41°。作者共分析了76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黄河、长江、辽河、滦河、六股河等河流沉积物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分析样品数为47个。  相似文献   
94.
中全新世以来南海琼东南近岸泥质区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位于南海琼东南近岸泥质区的X2站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粒度、Sr-Nd同位素、常量元素(Al_2O_3、TFe_2O_3、K_2O、MgO、Na_2O、TiO_2、CaO、P_2O_5、MnO)和AMS14 C年代分析,探讨了中全新世以来该沉积区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X2站沉积物可划分为上(A2段,120~0cm,4.0~0ka BP)、下(A1段,240~120cm,7.6~4.0ka BP)两个沉积地层单元,A2段较A1段沉积物平均粒径变粗,已测的9种常量元素含量减少。~(87)Sr/~(86)Sr与εNd除异常点外,总体变化幅度不大。X2站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台湾,珠江贡献较小,其中A1段沉积物主要是海南岛和台湾岛来源物质的混合,A2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其次珠江物质可能也有影响。据X2站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世界级大河(如珠江)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特别是琼东南近岸泥质区)的贡献以前可能被高估,而山溪型河流(如台湾岛、海南岛等河流)的贡献却可能被低估,日后研究中应该重视小型河流对陆架区的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95.
To decipher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the late Last Deglaciation, two gravity core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western North Yellow Sea (NYS). The two cores (B-L44 and B-U35) were sampled for grain size, clay minerals, detrital minerals, and 14C dating. They are comparable in lithofaies, and the observed succession was divided into four depositional units based on lithology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which recorded the postglacial transgression. Depositional unit 4 (DU 4) (before 11.5 ka) was characterized with enrichment in sand, and was interpreted as nearshore deposits in shallow water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DU 3 (11.5-9.6 ka) displayed a fining-upward succession composed of sediments from local rivers, such as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nd from coastal erosion, which clearly were related to the Early Holocene transgression. Stable muddy deposition (DU 2) in NYS began to form at about 9.6 ka, which received direct supply of fine materials from the Shandong subaqueous clinoform.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Yellow Sea circulation system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fine sediment deposition in DU 1 (after 6.4 ka) after the sea level maximum.  相似文献   
96.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activity and sediment record on regional and temporal scales,158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to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OT),and two cores recovere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OT,respectively.Mineralogy,grain-size,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ose samples show that:1) volcanic glass,volcanic-type pyroxene,hypersthenes,and magnetite increase in sediment influenced by volcanic activity;2) sediment grain sizes (and...  相似文献   
97.
沉积过程对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约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生黄铁矿是海洋沉积物中还原态硫的主要赋存形式,其形成过程与有机质矿化相关,影响全球的C-S-Fe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分馏主要受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的控制,但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局部沉积环境的改变也可以影响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别是在浅海环境。在浅海非稳态沉积环境内,物理再改造和生物扰动作用,导致硫酸盐还原带内生成的硫化物被再氧化,进而影响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浅海沉积过程容易受到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引起沉积速率的剧烈波动,导致有机质和活性铁输入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成岩系统的开放性和硫酸盐还原速率,最终影响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另外,沉积速率的改变还影响硫酸盐—甲烷转换带的迁移,造成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硫酸盐还原的相互转化,产生不同的硫同位素信号。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为研究沉积过程对自生黄铁矿的形成及其硫同位素组成的约束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该区域有很好的沉积学研究基础,自生黄铁矿丰富、并且个别层位有生物气(甲烷为主)存在,是研究边缘海C-S-Fe循环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8.
东菲律宾海新型富铁锰结壳的古海洋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恢复东菲律宾海新型深水水成富铁锰结壳典型样品生长过程中所记录的古海洋环境.通过对其微间距取样样品的地球化学和铀系年代学综合研究, 得到了该结壳的3个主要生长阶段及其对应的古海洋环境.第一阶段为晚中新世晚期-早上新世的结壳快速生长期, 壳层结构疏松并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物质, 对应着中中新世初期-上新世早期的南极底流活跃和降温; 第二阶段为早、中上新世的结壳生长间断期, 形成深海粘土沉积, 表明此时南极底流的减弱和升温; 第三阶段为中上新世以来的结壳缓慢生长期, 指示着南极底流的再次活跃和强降温, 其强度和范围均超过第一阶段, 更利于致密和高纯壳层的发育.研究区的这段古海洋学历史在以往研究中一直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99.
浅海现代沉积作用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积学是对沉积环境特征和演化的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 ,海洋沉积学在现代沉积作用研究方面(如海底浊流沉积、陆架沉积物输运、沉积物来源、河口海岸沉积层序、海底地貌体构造与成因等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获得了大量资料和知识 ,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的20a海洋沉积学的发展将遇到与过去不同的研究环境 ,即社会对这门学科的实用性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 ,而科学家群体则对这门学科能否提出对人类智慧而言具挑战性的科学命题更为关切。对于科学来说 ,特别是一门已经发展成熟的科学来说 ,这是很自然的。科学必须持…  相似文献   
100.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照Stokes定律,由256个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提取了2μm粒级组分、制成定向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Biscaye(1965)方法计算了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四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由高到低组成为伊利石(平均65.4%)、绿泥石(平均14.4%)、蒙皂石(平均13.3%)和高岭石(平均6.9%);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高岭石含量有向海减小的趋势;陆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的伊利石含量较低、蒙皂石含量较高,东南部的伊利石和蒙皂石含量分布与其相反;绿泥石在研究区东部和东北部含量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东海陆架2μm粒级沉积物可分为"类长江"与"类黄河"两种类型。类长江细颗粒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东海陆架中西部地区;类黄河沉积物在研究区东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区域分布。东北部的类黄河沉积物可能来自黄河或废黄河口,而南部和东部的细颗粒沉积物可能是晚更新世冰期干冷气候下形成的产物与现代河流入海细颗粒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