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泥质含量是分析碎屑岩地层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储层测井评价的关键参数,更是岩性和物性精细解释的基础.目前在泥质的测井响应特征认识和泥质含量参数精准计算方法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泥质分布形式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为了探寻计算泥质分布形式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广泛调研,系统讨论了泥质分布形式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其中不同分布形式泥质对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在内的储层参数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层状泥质使有效孔隙度降低;结构泥质对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影响不大;分散泥质使效孔隙度减小,渗透率变差,束缚水饱和度增加.随后深入分析了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常规测井曲线的影响,其中分散泥质与结构泥质在伽马测井及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并初步探索了在包括电成像测井及核磁共振测井的特殊测井上响应特征;归纳总结了现有的泥质分布形式的计算方法,并对现有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Thomas Stieber交会图优化分析法在南海某油田低阻储层进行了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中国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扶持,我国以麻疯树等为主的能源植物种植业呈现快速的产业化发展势头.这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的产业化种植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如对生态系统与栖息地的影响等,但这些影响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对我国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生物多样性敏感地区的种植规划和项目应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应尽可能使用当地物种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尽可能减少大规模单一物种的种植模式,注意原有生境的完整性和生态廊道的维持;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并做好监测工作,以实现我国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设计实现了分层土-基础-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再现了地震动激励下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现象和砂质粉土的液化现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动反应的主要规律:由于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软土地基中相互作用体系的频率小于不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则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明显不同,基础处存在平动和转动。土层传递振动的放大或减振作用与土层性质、激励大小等因素有关,砂土层一般起放大作用,砂质粉土层一般起减振隔振作用;由于土体的隔震作用,上部结构接受的振动能量较小,各层反应均较小。上部结构顶层加速度反应组成取决于基础转动刚度、平动刚度和上部结构刚度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1973年1月-1988年12月的卫星云图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此阶段中发生的温带气旋云图特征,并归纳了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云图特征,文中给出了一些中,短期预报方法和判据。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为了计算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粒子的干沉降通量,运用Gerber提出的湿度公式改进了Williams干沉降模型中湿度计算方法,使模型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利用改进后的模型讨论了湿度、风速、水气温差、破碎表面的转移系数和横向转移系数对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干沉降速率的影响。计算了不同粒径粒子的干沉降速率,并与干沉降速率的文献报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改进的模型更适合于估算实际区域的气溶胶干沉降通量,可用于青岛近海干沉降通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均匀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以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均匀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面-面接触单元考虑土体与结构交界面的状态非线性,计算与试验得出的规律基本一致。桩基与土体间发生了脱开再闭合和滑移现象。桩身应变幅值分布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分布,角桩的应变幅值较大,边排中桩和中桩的应变幅值较小。桩土接触压力幅值呈桩顶小、桩尖大的三角形分布。在沿振动方向的三排桩中,边排桩的滑移比中排桩的滑移量大。通过计算分析与试验的对照研究,验证了采用的计算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为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地下水灰色加权模型及其水文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水文地质系统的输入是部分确知的灰色信息,但系统的灰色加权模型的预测精度,却主要取决于原始观测数据列水文地质背景的清晰程度。这主要反映在建模所选用的长观资料的可靠性与代表性上。  相似文献   
88.
本文收集了1960~1990年间的水文气象资料进行累年统计,并参考有关航海资料和海洋图集,详细地对朝鲜海峡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该海峡气候及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9.
风对极端干旱区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4年4-11月的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实测数据, 分析了风对极端干旱区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风速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风速的瞬时变动并不一定都会促进蒸腾速率的升高. 0~2 m·s-1风速作用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不大; 2~8 m·s-1风速作用下, 胡杨蒸腾速率显著升高, 且随着风速的增大, 蒸腾速率上升幅度增加. 其中, 2~4 m·s-1风速作用下, 其变化幅度较0~2 m·s-1时增加了4.51%; 4~6 m·s-1风速作用下, 其变化幅度较2~4 m·s-1时增加了7.03%; 6~8 m·s-1风速作用下, 其变化幅度较4~6 m·s-1时增加了16.19%. 当风速大于8 m·s-1时, 胡杨蒸腾速率不再上升而呈下降趋势, 且随着风速的增加, 蒸腾速率降低的幅度也越大, 其中, 8~10 m·s-1风速作用下, 蒸腾速率下降了8.08%; 大于10 m·s-1的风速作用下, 胡杨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高达32.91%. 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错位相关分析表明, 风速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多为实时性的, 在极少数的大风天气影响下, 蒸腾速率恢复的时间较慢, 形成了个别日期的滞后效应. 风速和胡杨蒸腾速率的指数拟合关系最显著, 且2~8 m·s-1风速下, 蒸腾速率随着风速呈指数增加趋势; 8 m·s-1以上风速作用下, 蒸腾速率随着风速的增加呈指数减少趋势. 在0~2 m·s-1风速作用下, 蒸腾速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0.
在缺失断层资料、无法准确厘定地震区边界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地震区划分的合理性判别原则与"最优地震区"确定方法.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7个国外地震区强(大、巨)震孕育过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步骤.震情分析表明:意大利中部地震区和泰缅边境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地震区未来将发生MW7.9~8.1级地震;对涉及深源地震的堪察加地震区、南美洲西部地震区和日本地震区,分考虑和不考虑深源地震两种情况,分析了上述三个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给出了其未来巨震事件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研究表明:考虑深源地震与否,对于孕育周期起点与终点、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标志性地震事件的选择、预测临界CBS值以及未来震情的判断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深源地震本身就是膨胀点或峰值强度点标志性事件的情况下其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对深源地震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期给出其是否参与孕震过程的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