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16篇 |
海洋学 | 5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32.
在测量领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本文以大型工程测量控制网为例,概略叙述GPS在大型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是沥青中的天然气(主要为甲烷)从沥青的气孔逸出的佐证,也表明沥青是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 300℃)发生热裂解的产物.沥青的元素组成、H/C比值、反射率以及微区X射线衍射、水晶晶体中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川南普格石油热演化与变质程度比滇北昭通石油要高.沥青的碳同位素δ13C在-25‰~ 31‰之间变化,表明沥青具生物成因,有机质来自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川南普格玄武岩有利于气藏的形成,滇北昭通玄武岩则有利于油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4.
沥青、自然铜常常与石英出露于杏仁状玄武岩暗色团块的矿物颗粒间或间隙中。自然铜的晶出是在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几乎裂解为沥青和天然气之后。自然铜与沥青的产出互为负相关关系,即暗色团块中的沥青或沥青与石英越发育,沥青中的自然铜含量越低,其附近或周围的自然铜与石英也越发育,但这两者晶出的时间与空间间隔极短,它们之间形成的先后关系依次为:石英→沥青→自然铜。沥青的碳同位素、化学组成及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暗色团块及裂隙石英脉中玄武岩捕虏体中的沥青是生物成因的石油沥青。包裹体测温与拉曼分析给出,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需在较高温度下(>350℃)才能裂解为沥青与天然气(CH4),成矿热液温度越高,有机质成熟度就越高,沥青中的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残存在沥青中的自然铜含量就越低。 相似文献
35.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晶洞中产出大量石英、水晶、沥青、葡萄石以及铜矿物,根据其产状和矿物组合分为石英沥青、水晶-沥青及水晶-葡萄石球粒三种类型晶洞。水晶-葡萄石晶洞中矿物组合具明显球粒形貌特点,球粒由中心柱状 水晶及垂直水晶柱面生长的葡萄石球粒内圈与铜矿物球粒外圈组成。铜矿物球粒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由自然铜核、黑铜矿 幔、硅孔雀石与孔雀石壳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铜矿物集合体形态受自然铜形状和产出控制,铜矿物球粒主要分布 于多个葡萄石球粒边缘的汇聚处,核部自然铜为球粒状;脉状铜矿物由一向伸长自然铜与黑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组成, 分布于晶洞裂隙中。碳同位素与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晶洞中的沥青为生物成因,属石油沥青,有机质可能来自下二叠统 (P13)碳酸盐。晶洞中矿物为含有机质成矿溶液依次结晶而成,其顺序为:玉髓或石英→水晶、沥青与自然铜→自然铜与 葡萄石→黑铜矿→硅孔雀石→孔雀石→方解石。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特征、水晶中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以及水晶中沥青与自 然铜之间的关系显示,沥青是有机质(原油)受热裂解转变而成,其形成温度约为290~230℃,自然铜的结晶温度为230~ 160℃。 相似文献
36.
衡水市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是缓解水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在咸淡混浇工程建设中少走弯路,本文在总结多年打浅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浅井的井结构及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37.
光纤光栅传感器(FBG)具有抗电磁干扰、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在传感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自行开发的管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进行了混凝土梁纯弯标定实验;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变变化;应用该种传感器,对在白噪声、正弦波、随机波三种动力荷载作用下碾压仿真混凝土大坝坝段模型结构各个工况下的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行开发的管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测量值与电阻应变片测量值符合很好;成功监测了碾压仿真混凝土大坝坝段模型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应变和启裂应变,为大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健康状况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8.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文概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算法,利用1985-1992年全国年度趋势会商报告的资料来训练的检验神经网络。结果表明,网络经训练后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地震预报中有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应用的价值。最后讨论了神经网络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39.
用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模型或模式较多,如基于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模型,反映应力不均匀分布的凹凸体和障碍体模型,模拟地震能积累和释放的弹簧滑块模型、模拟岩层和断层滑动的滑块模型、统一应力场下的断层系模型以及自组织理论下的细胞自组织模型、分形理论下的分形破裂模型等.这些模型多用于解释地震序列的统计规律和某些特征.如:T.Yamashita等(1990)用存在障碍体的二维共平面裂纹扩展模型(引入应力腐蚀)作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主震临近时前震发生率增加。Cao和Aki 相似文献
40.
<正> 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明确指出:“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党的十五大也强调要“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世纪,我国林业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林产品的两大重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而林业的科技进步关键在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