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海洋学   10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预估修正法对河口海岸海洋模式稳定性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口海岸海洋模式时间差分为欧拉前差格式,在涡动粘滞系数较小的情况下,模式存在着弱不稳定性。为提高模式的稳定性,采用预估修正法对模式中科氏力项作半隐式处理。首先在理论上证明了模式稳定性的提高,随后设计一个高分辨率网格,考虑实际岸线和水深、边界通量、密度梯度力和风应力,把模式应用于冬季渤、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拟,数值试验也证明了模式稳定性的提高。改进后的河口海岸海洋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冬季渤、黄、东海环流(黑潮、台湾暖流、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和沿岸流),与实际观测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2.
余宙文  丁平兴 《海洋学报》1986,8(6):663-670
本文用非常简单直接的论证方法导出了波动动能与水平动量的关系以及能量劈分关系,大大简化了Starr等人原来给出的相应推导过程.本文还把二维无旋周期不变形波动的若干重要普遍积分性质推广至有均匀流存在时的波场中,为此提出了波动超量的概念,给出了波动超量的若干重要普遍积分性质.  相似文献   
63.
用TOR方法估计海浪二阶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估计二阶谱的TOR方法,较合理地确定了TOR方法中AR模型的阶数,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实际海浪过程的二阶谱估计。结果表明,用TOR方法对较短的波面序列进行二阶谱估计时,明显优于传统的周期图方法。  相似文献   
64.
为了使人们能方便掌握、合理选择估计二阶谱的方法,对目前现有估计二阶谱的相关函数方法、周期图方法、TOR方法和CTOM方法作了较详尽地介绍,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重点讨论二阶谱于海浪研究中的应用及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5.
针对目前国内对于二谱的研究及应用尚不普遍的状况,在参考国外文献以及我们已完成的有关研究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实过程的二阶谱,交叉二阶谱与矢量过程的旋转二阶谱,旋转交叉二阶谱的定义与概念,重点讨论了实过程二阶谱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66.
首先分析了杭州湾、长江口冬季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的观测特征,提出了几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然后,利用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综合考虑径流、风应力、密度流、中国东部海域背景环流和M2,S2,K1,O1四个分潮的综合作用,模拟出了冬季的余流结构及其对物质的输运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总结的几个问题,进一步作数值模拟,讨论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7.
一次登陆湛江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2002年8月在湛江附近登陆的0214号强热带风暴(黄蜂)进行了风暴潮实时预报。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的热带气旋强度和位置,采用数值模式,在该热带气旋由北上加强到登陆减弱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实时预报,分别为18日20时、19日08时和19日 17时。预报结果表明本数值模式具有良好的预报功能,并指出其风暴潮预报时效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带气旋气象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相似文献   
68.
黄海、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ECOM -si,建立了一个垂向取σ坐标、水平取球面坐标的三维高分辨率湍流闭合的黄海、东海海洋环流数值模式 .考虑实际岸线和水深、边界通量、密度梯度力和风应力 ,应用该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夏季黄海、东海环流 (黑潮、台湾暖流、对马暖流、黄海冷水团环流和沿岸流 ) ,摸拟结果与以往实际观测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能较成功地应用于该海区环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前的拍岸浪统计计算模型主要针对缓坡地形,对于陡坡-礁盘地形拍岸浪计算模型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中整理了国际上多种拍岸浪统计计算模型,利用波浪水槽实验数据检验了这些模型在陡坡-礁盘地形上的适用性,推荐Komar模型用于陡坡拍岸浪计算。基于波浪水槽实验对比分析了缓坡地形和陡坡-礁盘地形上的拍岸浪演变特征,初步提出了礁盘地形上一种新型拍岸浪统计计算模型,它和Komar模型组合,对陡坡-礁盘地形的拍岸浪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计算得到陡坡段和礁盘段破碎波高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5%和5.04%。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岛礁地形上拍岸浪的预报及相关数值模拟研究等提供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长江口北槽水文泥沙观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定性地确定了制约沉降及紊动抑制作用在长江口近底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的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基于FVCOM的一维垂向泥沙模型定量地确定了制约沉降对水体含沙量浓度的增加作用,但紊动抑制显著地改变了泥沙浓度的垂向结构,增强了近底层的水体层化,从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近底高质量浓度泥沙悬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制约沉降与紊动抑制作用的联合作用对近底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模拟结果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大潮期间的长江口近底高质量浓度泥沙垂向剖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