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巨量泥沙入海,并在河口沉积形成黄河水下三角洲。黄土沿黄河流域自西北高原迁移至东部渤海的过程中,其工程性质必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归纳总结近30年来黄河流域地区黄土研究资料,统计不同区域黄土的物理性质、成分、结构特征、力学性质与动力特性,分析黄土从黄土高原到东部渤海发生的变迁。研究结果显示在迁移入海的过程中黄土的容重、含水量变大,可塑性减弱;主要成分仍为粉粒,但黏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小,于此同时,黄土孔隙也被更好地充填,结构由疏松变紧密,压缩性相应减弱;黄土的抗剪性区域性变化,而抗震性和抗液化强度变大。本研究对深入理解黄土地质灾害机理、科学指导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长期以来,各地质勘探部门积累了大量地质数据,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这些信息,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探讨了地理元数据的现状和地理元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以及用XML文件存储和关系数据库存储的优缺点等问题;提出用XML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地质元数据,解决地质数据共享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用于管理、使用和发布地质数据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63.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DMS、MSA、N_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64.
文石饱和度(Ω文石)是评估海洋酸化及对海洋钙质生物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海洋吸收CO2引起海洋酸化,导致Ω文石显著下降。模式研究预测表明北冰洋表层海水将成为最先出现Ω文石1的世界大洋。通过对北冰洋Ω文石有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了北冰洋Ω文石的分布特征,讨论海—气CO2交换过程、融冰过程以及生物过程等因素对北冰洋Ω文石分布的影响,展望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5.
剖析了东丽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管理手段和措施,针对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提出建立地下水良性循环系统,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等,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6.
传统的煤炭储量分级方法人为地根据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确定级别,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传统储量分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基于钻孔分布的空间邻近关系,构建了控制程度误差指数来度量分级的不确定性,从而更科学地划分储量级别,并以吕家坨煤矿为研究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7.
青海省逐日地面气温数据不同插值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思维  刘勇  朱超洪  蒋红 《高原气象》2011,30(6):1640-1646
为了探索适合地形复杂区青海省的逐日地区气温数据空间插值方法,利用2008年7月青海省4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逐日气温数据进行插值试验,首先通过对逐日气温值与对应的测站高程进行回归分析,将回归分析得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该站的高度相乘,并与回归直线截距...  相似文献   
68.
全球碳增汇需求高涨,海冰消退后的北冰洋被期待是一个主要的潜在碳增汇区。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因受控于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较高的海洋固碳效率和碳深海封存量,在整个北冰洋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该海域碳循环过程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是实现北冰洋碳汇精准预测的基础。本文重点阐述了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碳循环过程(即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生物固碳、太平洋入流携带碳经陆架生物地化过程后向深海输出封存的陆架泵)对北冰洋环境快速变化的响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聚焦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9.
海洋动力作用下,河口海岸地区海床通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作为地质环境的控制因素,海床沉积物侵蚀再悬浮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胶州湾海域水动力条件对海床侵蚀再悬浮的作用,本文利用海底原位观测三脚架进行了现场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通常条件下,潮流导致的最大海床剪应力可达0.35 N/m2,高于波浪引起的剪应力。涨潮期间,海床发生侵蚀;退潮期间,海床发生淤积。风速达到5 m/s时,波浪引起的剪应力近似等于流致剪应力。风速达到7 m/s时,有效波高为26 cm,波浪对海床侵蚀再悬浮过程起主要作用;此时也会导致海水浊度显著上升,高于通常条件下的2-8倍。分析表明:通常条件下,周期性海流影响海床侵蚀再悬浮过程;而大幅度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由偶发的波浪事件控制。针对胶州湾沉积物动力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仍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对建筑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全要素信息数字化表达,而建筑设计、施工中都需要周边环境信息作为参考,GIS作为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载体,正弥补了BIM的不足.将BIM与GIS进行有机融合可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可以广泛应用于规划设计、城市管理等领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