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国西部Owens湖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加州中部Owens湖的稳定同位素、稀酸可溶相锂元素浓度及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揭示本区0.155MaB.P.~62500aB.P.间的气候变化。在0.155~0.140MaB.P.,0.122~0.114MaB.P.,91000~83000aB.P.和72000~62500aB.P.期间,气候冷湿,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MIS)6,5d,5b和4阶段。这些期间内湖泊开放,δ18 O和δ13 C无协变性,Li和有机碳浓度很低。在0.140~0.122MaB.P.,0.114MaB.P.~91000aB.P.和83000~72000aB.P.期间,气候干热,对应于MIS5e,5c和5a阶段。湖泊在这些期间内封闭,δ18 O和δ13 C有很好的协变性,封闭湖δ18 O的变化代表了湖水体积的变化。来自湖中自生镁硅酸盐的锂元素浓度的变化反映了盐度和温度的变化。Owens湖的记录与DevilsHole洞穴流石记录和格陵兰冰芯记录有很好的对比,进一步证实了终结期Ⅱ在海相记录中的年龄滞后。本文讨论了冰期与间冰期之间,美国西部和中国黄土地区气候模式的差异及其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2.
依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对地表的影响深度和灾害载体的运动特征,将广东陆地地质灾害划分为三类灾害系,即表层灾害系、表-浅层灾害系和表-深层灾害系,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文圈(人类活动)。五大圈造成了地质灾害系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这五大圈的变化。灾害系的能量源归属于三大类:日地系统、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文中指出人类系统的能量源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3.
九州台古土壤S1记录的末次间冰期东亚夏季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沉积速率较高的黄土高原西部地区九州台剖面S1古土壤的夏季风代用指标———磁化率、碳酸钙含量、色度进行了测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IS5e开始前,夏季风有一次衰退事件,末次盛间冰期早期夏季风强于晚期,而中期夏季风强度相对较弱,然而这种变化是较为和缓的,并没有表现出类似GRIP冰心氧同位素的大幅度、快速变化,表明MIS5e期间东亚夏季风是相对稳定的。来自海洋的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洋面温度(SST)和洋面高度在MIS5e早期和晚期相对较高,中期相对较低,证实了西太平洋环境变化和东亚夏季风强度之间存在成因上的联系。与先前有关全新世东亚夏季风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MIS5e和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反映了低纬海洋和高纬大陆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太阳辐射响应的某种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4.
石笋中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及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采用经过改良的外标法校正数据的ICP-MS方法对石笋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石笋中含量很低的稀土元素,尤其是对含量相对较高的轻稀土元素如La、Ce可以获得较精确的数据。对采集于四川东北部诺水河溶洞群的石笋SJ3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对温暖湿润时期的石笋沉积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1)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土壤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及稀土元素的活化;(2)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加强,使得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载体(有机质、铁锰胶体和颗粒物质等)增多。因此,石笋沉积中的稀土元素可以用于研究上覆土壤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和地下水水文演化。  相似文献   
35.
西昆仑甜水海古湖泊介形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为探讨青藏高原演化过程,在高原西北部甜水海湖盆地区进行了钻探,井深56.32m,对所获取的岩芯做了介形类分析,共发现介于形类8属10种,按照介形类生态及在钻孔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5个不同的化石组合,根据介形类种类和组合所提供的环境信息,并结合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可将24万年来以的甜水海古湖泊演化分为6个阶段:前4段(242-59kaBP)甜水海地区为淡水湖泊与河流交换变化的环境,第5段(59-  相似文献   
36.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中使用了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实际数据,根据综合分析并运用“灾害密度”和“灾害强度”2种指标,将广东沿海陆地划分出9个地质灾害一级区及其所属的32个二级分区,其中包括10个重灾区、10个中灾区和12个弱灾区。首次编制了基于数据库和GIS的1:50万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区划图,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实际数据。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以南海南部86GC沉积物柱状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组成和AMS14C测年的研究,初步确定该柱状样包含了氧同位素3期晚期以来约31 400 a的沉积。结合浮游有孔虫组合和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分析认为,研究区域末次盛冰期发生于大约29~19 kaBP,其中又以28~26 kaBP为顶峰时段;在大约21~20 kaBP之间,可能有过一次短暂的海平面快速上升事件。单从δ18O记录来看,全新世南海南部的气候和古海洋环境似乎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期间δ13C及其他一些古气候指标却记录了多次回返性事件,反映出由于冬季风的短暂加强,导致全新世该区域气候环境在总体适宜的背景下仍然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广东揭西河谷地貌与风化层特征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0,20(4):331-336
在对广东省揭西县若干河谷地貌与相应的风化层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河谷发育的可能模式;对照河谷地貌与沉积-风化作用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广东省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认为当地所观察到的近代-现代河床中的穴状微地貌不大可能是二三百万年前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而可能应归结于山区河流作用下形成的正常河成“壶穴”。至于是否存在末次冰期盛冰阶时期的冰川遗迹和冰臼则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9.
通过川东北诺水河溶洞群石笋的年代学分析,发现多支时代跨越35~ 40kaB. P.的石笋记录了发生时间在38~ 39 kaB. P.的事件: 有的石笋发育中断,有的石笋生长轴心发生了变化,有的石笋则刚刚开始发育。初步的证据显示该事件不是气候成因所为,也不像由于洞穴局部塌陷引起。考虑到秦岭山地是新构造活动十分发育的地区,为此我们推测该事件很可能与某一次构造活动有关,也可能是由一次大规模重力地貌过程(如滑坡)造成。因此,洞穴沉积物(包括石笋、石钟乳和流石等)可望为川东北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尤其是地震事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蓝田盆地新生代时期地层以蕴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公王岭和陈家窝第四纪黄土地层中曾经分别发掘出了蓝田猿人头骨和下颌骨化石.基于过去对中国北方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的深入研究,针对本区沉积物的磁性地层的研究似乎变得相对容易.但由于蓝田盆地毗邻秦岭北麓,区域构造地貌发育,第四纪风成沉积序列发育常常并不完整,这给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