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9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6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9篇 |
大气科学 | 364篇 |
地球物理 | 378篇 |
地质学 | 1523篇 |
海洋学 | 321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03篇 |
自然地理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内迪纳拉造山带的蛇绿岩带里,超镁铁质岩石中,普遍发育大量脉状和网状细粒(微晶质—隐晶质)菱镁矿矿体。而在新生代淡水盆地超镁铁质岩石的上部或边部,则覆盖层状菱镁矿矿体和白云岩。南斯拉夫地区几个菱镁矿中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菱镁矿的富集和形成可能与后生和同生的菱镁矿有关。所有的脉状矿体,除一个例外,其余的δ~(13)C_(PDB)值均在—10‰~—15‰之间(例外的Oshve,其平均值为3.1‰),并且每个矿体均有其特征值。所有赋存于沉积岩中的矿体,其δ~(13)C值为—9‰~+5‰之间,彼此仅因矿区的不同而不同。两个网脉状菱镁矿分析的结果,δ~(13)C值从—10.6‰到+4.3‰之间,网脉状菱镁矿的δ~(13)C值仅有一个与相关沉积岩的菱镁矿相符。例外的Oshve脉状矿床,δ~(18)O_(SMOW)值从24‰到36‰与δ~(13)C值(r=0.90,n=42)相关。沉积岩中赋存的一些菱镁矿(Bela stena)和白云岩(Braneshci,Cherenje),沉积相为湖相(推测其温度为20℃),计算其水的δ~(18)O值为—2‰,表明为大气水,此外湖温越低产生的负值越高,推测具有该δ~(18)O值的大气水即为矿化剂,而70℃的沉积温度表明脉状菱镁矿并非与岩墙紧密相关。在超镁铁质岩体顶部2~3km的范围里,三叠纪或古生代沉积岩中δ~(13)C值小于—10‰,这对于其有机物中产生过的脱碳作用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并且产生脱碳反应的温度大于75℃。说明低温脉状菱镁矿物纯度不矛盾。含碳酸盐的大气水,在低温和重力驱动下产生循环对流,与方辉橄榄岩或蛇纹岩相遇后溶解出镁质组分;当CO_2逸出,压力下降时,菱镁矿沉淀,沉积岩中赋存的菱镁矿和网状菱镁矿,高δ~(13)C值说明在接触变质作用期间,可能有大气中的CO_2或碳酸盐溶解加入到热水体系中。对于Oshve脉状矿体,晚期作用尤为明显,使其δ~(18)O和δ~(13)C值分别为19‰和13‰,表明该矿脉与英安岩墙有关。 相似文献
82.
在澳大利亚北部的Pine Creek地向斜的Rum Jungle地区中,Celia白云岩和Coomalie白云岩中的菱镁矿,其流体包襄体的均一化温度表明温度是菱镁矿形成两种不同晶体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菱面体型菱镁矿的重结晶作用与大致温度小于150℃的均一化流体有关,而叶片状型(板状)菱镁矿发育,则通过较高温度下的重结晶作用得以实现。以前菱面体型菱镁矿和叶片状型菱镁矿,分别被解释为依石盐和石膏呈假象。 相似文献
83.
84.
分析了铜仁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及水分盈亏状况,揭示了我区水稻生育期间前湿后旱这一基本气候规律,应用稻田干燥度(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公式计算出各时期的旱涝机率,并提出合理利用水分资源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5.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小觑。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一些缺水严重的平原地带,因城市化建设而加重地表负荷和因生活或灌溉而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而造成了地面沉降,其危害性尤为突出。如不及时加强监测防治,将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安全。目前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全国主要地面沉降重灾区均进行了联防联控,监测手段主要有精密水准测量、InSAR技术、GPS监测、分层标布设等等。在此过程中,由于监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且越来越成熟,一些单位人员对常规测量方法—精密水准测量重视不够。本文以皖北平原亳州市区地面沉降检测为例,结合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面沉降监测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兰坪盆地野外露头及相关室内研究,分析了区内古近纪的沉积环境、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认为古近纪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环境。沉积建造为一个完整的盆地演化旋回:低位期,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造成兰坪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沉积了一套局限的湖盆相红色含膏盐细碎屑岩建造;湖扩期,挤压应力场转变为拉张应力场,湖盆扩大,大面积沉积了一套滨浅湖相紫红、砖红色砂泥岩互层沉积;湖缩期,受晚始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一幕的影响,应力场再次转变为强烈挤压,东西两侧造山带共同向盆地内推覆扩展,致使盆地范围明显缩小,仅在推覆体前缘形成一系列快速充填的小型山前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古地理编图显示,蒸发岩发育于低位体系域,与低位期的沉积充填特点和气候有关,极具有找钾盐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7.
以四川大竹拱桥坝锶矿床为例,探讨了开放构造系低温矿床可能具有的某些重要特征。指出了低温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简单;矿床具隐蔽垂向分带;成矿作用发生于浅成环境;浅层大气降水与深层建造水的混合导致了矿质的沉淀。 相似文献
88.
89.
针对浙江省主要粮食、油料大宗作物以及蔬菜、茶叶等各类典型经济作物,选择典型种植区开展了农产品及根系土壤调查,根系土壤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农产品样测定了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含量分布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种类是决定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具有共消长的趋势;土壤有机质、pH值是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累积的重要环境因素;作物样品采集、加工和分析过程中沾污问题可能会对土壤-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0.
西藏定结盆地叶如藏布东岸剖面为一套灰与灰白色黏土质砂、粉砂、细砂与粗砂层所组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厚约41.3 m, ESR和U系测年数据显示该地层沉积时间介于距今551.6~202.4 ka的中更新世时期。该套地层的孢粉化石丰富,依据孢粉化石类型与丰度变化,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孢粉带。结合测年结果、孢粉和介形类记录,定结盆地中更新世的古环境变化阶段为:551.6~448.4 ka,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448.4~375.2 ka,气候向冷干转化;375.2~291.2 ka,气候波动频繁,呈现冷湿—冷干—冷湿的变化过程;291.2~261.0 ka,气候进一步趋于干冷;261.0~202.4 ka,气候波动频繁,表现为冷干—暖湿—冷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