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南天山西段采集的地震波数据并结合多台和达法,通过定量分析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结果表明:(1)就空间状态而言,在本次地震发生之前,波速比的区域中有EW走向椭圆状低值异常区,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分别为30 km与20 km。(2)就时间进程而言,伽师MS6.4地震前无出现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无呈现降低—恢复—平静—发震模式。  相似文献   
72.
卡鲁安锂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是中国主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产地之一,但前人工作程度较低、研究工作较少,其岩石成因和成矿机制有待于深入系统研究。文章系统研究了新疆卡鲁安含矿伟晶岩、无矿伟晶岩、外围花岗岩、外围伟晶岩、角岩、片岩、板岩等全岩样品的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Pb- Sr- Nd同位素以及锆石U- Pb定年和Hf- O同位素,旨在揭示卡鲁安矿区花岗岩与伟晶岩形成时代、岩浆起源及其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年代学数据显示,卡鲁安矿区外围黑云母花岗岩、含矿伟晶岩和外围伟晶岩锆石SIMS U- Pb年龄分别为407. 9±2. 3Ma( n =25,MSWD=1. 4)、205. 0±12. 0Ma( n =6,MSWD=2. 2)和205. 0 Ma。外围黑云母花岗岩以高SiO2(71. 16%~75. 39%)、高CaO(1. 15%~1. 85%)、低Fe2O3/FeO (<0. 4)、过铝质(A/CNK=1. 04~1. 09) 和富碱性暗色矿物(>8%)等为特征。在稀土微量元素组成方面,具有弱分异的Zr/Hf(25~55)和Nb/Ta(5. 4~8. 8)比值,相对富集Rb、Th、U、Pb、Hf和LREEs,亏损Ba、Nb、Sr、P、Ti等元素,为典型的弱分异S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一套变质沉积岩。在Hf- O同位素组成方面,含矿伟晶岩( ε Hf( t )=-0. 2~2. 0, δ 18O=7. 88‰~10. 87‰)和外围伟晶岩( ε Hf( t )=-0. 7~8. 1, δ 18O=6. 87‰~9. 48‰)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 ε Hf( t )=1. 3~7. 4, δ 18O=8. 62‰~10. 08‰)具有一致性,指示含矿伟晶岩和外围伟晶岩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源区。黑云母花岗岩与片岩、板岩具有类似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的Pb- Sr- Nd同位素组成和Nd同位素模式年龄,指示由片岩、板岩部分熔融产生的;同时,含矿伟晶岩和无矿伟晶岩也展现出类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但其∑REE含量明显低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表明这些伟晶岩可能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具有成因关系。但黑云母花岗岩比伟晶岩成岩时代早近200 Ma,所以伟晶岩不是外围黑云母花岗岩结晶分异的产物。值得关注的是2件含矿伟晶岩与片岩、板岩具有类似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的Pb- Sr- Nd同位素组成和Nd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伟晶岩也与片岩、板岩部分熔融有关。外围伟晶岩、含矿伟晶岩和无矿伟晶岩的CaO/Na2O比值(0. 01~0. 19)指示其物源是以泥质岩为主;而黑云母花岗岩CaO/Na2O比值(0. 36~0. 51)指示源区以砂屑岩为主。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黑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是由相同源岩的不同岩性(贫黏土的碎屑岩与富黏土的泥质岩)经不同时代构造演化的产物,其源岩均来自库鲁木提群(S2- 3 KL )的片岩和板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3.
融合多源时序遥感数据大尺度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透水面信息是监测城市扩张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基于遥感技术对地表不透水面信息进行快速提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大范围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模型主要基于单一遥感信息与不透水面比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子回归模型实现不透水面覆盖率的估算。受限于单一遥感信息的信息量及普适性等影响,这类方法在大尺度不透水面提取中具有较大局限性,估算结果的区域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多特征遥感信息进行不透水面估算的方法,以弥补单一特征在大范围不透水面提取中的不确定性。该方法首先以多时相MOD13Q1、MOD09A1产品、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和Landsat 8 OLI为遥感数据源,从不同角度构建突出不透水面信息的多个指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多因子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模型,进而实现大尺度不透水面覆盖率的遥感估算。本研究选择分布于全国范围内13个典型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区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透水面覆盖率的估算,在复杂城市区域表现出较传统方法更好的效果,明显改善了城市内部不透水面覆盖率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74.
克州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3年5月26日夜间到28日发生在克州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了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T213-700hPa湿度场和850hPa偏东风场、降水的物理条件,找出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南澳岛之行     
冬木 《海洋世界》2011,(12):68-69
南澳岛地处粤东海面,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这里既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青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又有"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之称的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既有"候鸟天堂"之称的乌屿自然保护区,又有亚洲第一大海岛风电场;既有历史悠久的总兵府,又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南宋古井、太子楼遗址以及众多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文史、古迹、寺庙等。所有这些如同簇簇竞相出水的奇葩,构成了一条亮丽的海岛风景。  相似文献   
76.
新疆阿克苏市13种绿化树种滞尘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疆阿克苏市水泥厂(污染区)和柯柯牙城郊防护林区(对照区)的13种绿化树种叶面滞尘量,运用ANOVA单因素方差的LSD比较13种树种叶面滞尘量的差异,结合类平均法(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滞尘效果好、抗风沙能力强的适地树种。结果表明:13种绿化树种的叶面滞尘量可以分3类,第1类的滞尘量最高,包括法国梧桐,滞尘量为5.537~7.598g·m-2,可作为污染地区的绿化树种;第2类的滞尘量较高,包括桑树、圆冠榆,分别为3.427~5.174g·m-2、4.671~6.153g·m-2;第3类的滞尘量较低,包括新疆杨、垂柳、大叶白蜡、香梨、沙枣、樱桃、葡萄、杏和石榴等,滞尘量为0.736~3.483g·m-2。污染区树种叶片滞尘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7.
松木 《中国地名》2014,(2):46-46
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一场大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老鼠、蛇和鼬纷纷迁出城外。我国唐朝的《开元占经·地境》中也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几乎在每次大地震过后,幸存者们回忆地震发生前的种种迹象,似乎都有动物异常行为的报告——鱼乱跳,鸡不下蛋,蜜蜂不回巢,各种宠物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78.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湿地调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系统阐述了博斯腾湖湿地的资源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湖区内湿地利用和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为博斯腾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巴楚0~40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探讨近50a巴楚县不同深度的地温变化特征,研究巴楚县气候变化对当地农、林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半世纪来,巴楚县浅层地温的年和季节平均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40cm的年升温率和夏季的升温率最大。近10a来,巴楚县地温明显升高,浅层地温的年、季节平均或平均最高、最低等均明显高于前40a。随着巴楚县地温的上升,年极大冻土深度的下降趋势也很明显,当地冬小麦返青期和林果业的树木萌动期提前。  相似文献   
80.
近3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 CFSR再分析资料,用"倒算法"计算了1981~201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汇,并分析了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高原大部分地区在春季和夏季为热源,冬季和秋季为冷源。2~4月热源从高原西北部、东北部及西南边坡开始逐渐向中部扩展,强度不断增强。5~7月高原东南端热源显著增强并向西向北扩展,使7月高原热源达到最强,并在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及其以南邻近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热源带。8月开始,高原热源迅速减弱,高原中部至四周边坡大部分地区大气先后变为冷源。到11月和12月整个高原大气几乎为冷源。(2)高原各区逐年平均大气热源强度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高原全区有显著的2~3年和6~8年周期,而高原东部仅存在6~8年周期,高原西部仅有2~3年周期。(3)近30年高原全区和东部大气热源具有明显增强趋势,而高原西部却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