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g/m^2,41个/m^2,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g/m^2,70个/m^2),其它区域相对较低。贝类春季生物量和密度(3.55g/m^2,97个/m^2)〉夏季(2.88g/m^2,40个/m^2)〉秋季(2.18g/m^2,16个/m^2)〉冬季(0.85g/m^2,13个/m^2),贝类多样性指数(H’)为0.92~1.93、均匀度指数(J)为0.64~1。通过海流、底质等因子的分析,以及调查海区与浙江其它海湾及邻近列岛水域的比较认为:随春季水温回升,三门湾贝类进入繁衍旺季,故春季密度分布很高,但受捕食、海流搬运和自然死亡等因素影响,至秋冬季三门湾贝类密度则趋于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42.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生态价值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海洋生态资源的研究在解决人类福利,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非常重要,虽然人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价值与GDP的关系,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海洋生态系统价值的区域性研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的研究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认为创建海洋生态价值评估理论体系是首要问题,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海洋生态价值的改变应该纳入全球绿色GDP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3.
海洋生态系统累积影响评估是科学认知该系统对外界扰动响应与反馈规律的生态学方法。为了探索和揭示其中的内在规律,本文以我国部分近陆海域为研究范围,选取海洋渔业、海洋航运、陆源及近海、气候变化4种类型下的16个生态压力因子,通过空间量化和标准化,在1 km×1 km空间格栅尺度下,针对研究范围内9种海洋生境类型,进行了累积暴露度和累积影响度评估。结果显示:研究海域累积暴露度总体呈现近岸高于远海,并向外海一侧逐步递减;陆源污染、渔业捕捞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影响度较大,总体来看气候变化影响度最大;我国近海分别有22.8%和7.6%的海域受影响程度较高和极高,其中长三角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度最高。  相似文献   
44.
春季长江口北支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北支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5月对该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素,并对比了水采和网采两种采样方法所得样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采浮游植物种类数(178种)和细胞平均丰度(270.32×103cells/L)均高于网采浮游植物种类数(154种)和细胞平均丰度(6.44×10~3cells/L)。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双角缝舟藻Rhaphoneis amphiceros为两种方法的共同优势种。水采样品优势种还包括线形海链藻Thalassiosira lineate、角海链藻Thalassiosira angulate、全沟藻Teleaulax spp.、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旋链海链藻Thalassiosira curviseriata,而网采样品优势种还有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水采浮游植物群落比网采浮游植物群落更聚集,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两种采样方法群落格局间非相似性高达68.2%,造成两种采样方法差异的主要判别种为旋链海链藻、角海链藻和盾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悬浮物浓度、温度、透明度和盐度。  相似文献   
45.
海底石油管道溢油的生态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油轮事故相比,由海底输油管道泄漏造成的溢油风险并未被人重视。作者通过石油泄漏风险、生态危害、风险防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海底石油管道溢油的生态风险,以期为海洋石油开采、海底石油管线输运等海洋工程提供环境影响评价参考。在海底石油管道设计、运营等分析基础上,将海底石油管道泄漏风险来源归结为腐蚀、外力损伤、工程质量、海底水文泥沙地形地貌等方面。认为海底输油管道泄漏造成的生态风险包括:海洋生态结构失衡、景观生态价值下降、沿岸人类的健康风险等几方面。并就海底石油管道泄漏的风险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6.
对中国 4 种经济贝类--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和贻贝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rmark 的临界热最大值(CTMax)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 28.0 ℃时, 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 48-h CTMax 分别为 39.3 ℃,38.8 ℃,38.3 ℃和 32.2 ℃.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热忍受能力分别为泥蚶>长牡蛎>缢蛏>贻贝.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三门湾游泳动物资源状况,于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4月(春季)采用底拖网调查方法研究了三门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生物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同时还使用了组平均聚类法分析和非线性多维标度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来研究该海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鉴定出游泳动物83种,隶属于16目40科...  相似文献   
48.
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鮻、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 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 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岩礁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现状和功能,于2012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3年2月(冬季)在保护区内进行了四次底栖生物调查,对采集的多毛类样品进行鉴定,并依此计算丰度、生物量和相关生物多样性指数。四季共采集到多毛类85种,春季多毛类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92 ind/m2和39.50 g/m2,夏季为895 ind/m2和20.95 g/m2,秋季为639 ind/m2和16.51 g/m2,冬季为511 ind/m2和9.04 g/m2。各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950-4.864,均匀度指数为0.922-0.990,种类丰富度指数为2.486-7.087。最后通过分析发现,潮汐、季节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多毛类在岩相潮间带的空间分布及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50.
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d、As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1998年5-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14个测站2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Hg,Cd,Pb,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Hg为0.020×20^-6,Cd为1.54×10^-6,Pb为0.49×10^-6,As为1.73×10^-4,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蚶科含Cd量最高,帘蛤科含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