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莱州浅滩是山东半岛北部著名的海岸地貌,位于刁龙嘴外,呈Nw—SE向延伸,浅滩众多,水道纵横,地貌状况复杂。目前对菜州浅滩的形成过程、沉积特征少有研究,或只针对某一方面有所论述。通过实地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莱州浅滩的沉积物分布特征、矿物组成、地貌特征、储砂量和演化过程,认为波浪作用是莱州浅滩形成的主要动力,控制着研究区地貌形态分布和莱州浅滩演化趋势。通过以上研究,结合莱州浅滩现状,指出了其目前在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美国东岸,自纽约长岛经马里兰、新泽西直至弗罗里达基本属于沙坝渴湖岸,岸外的内、外陆架上分布一系列水下沙脊及脊间沙带、沙丘和沙波等次一级底形。按新泽西岸外20-80m水深处35个沙脊的统计,脊长约2~11km,宽约1~4km,长宽比界于2:1~3:1之间,与世界典型沙脊长宽比40:1比较,本区沙脊属于短轴浪控型,脊高约1~3m,或者更高。向NE10°~30°伸展,两坡不对称,上游坡平缓,下游坡较陡,约2.5°~7.0°。按34-48m水深处的“黄金沙脊”上的20余钻孔岩心分析和HC年龄测试,划分沙脊自下而上3层地层:9~11kaBP以前的平原陆相层;9—5kaBP的下部沙脊沙层;5kaBP以来的上部沙脊沙层。上部沙脊层不断向下游SE侧超越迁移,局部定位观测的沙脊迁移率为1~2m/a。  相似文献   
43.
陆架沙丘(波)活动量级和稳定性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架底流包含定时变向的潮流、定时定向的洋流和偶发性的暴风浪流,水下沙丘的塑造和运动是潮、浪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水文计算法计算沙丘迁移速率时应充分考虑陆架各动力要素的作用,并与定位观测速率相对照.按陆架水下沙丘的运动量级和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强运动、弱运动、不运动(残留)和消亡(或埋藏)沙丘等4种类型,它们的稳定性标志,表现于海底状况、外部形态、粒度结构、水动力和迁移速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44.
45.
于甲  曹立华  冯义楷 《海岸工程》2019,38(4):310-315
研究了基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的高程传递原理,通过青岛地区已知控制点数据计算得到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差距,利用EGM2008模型计算高程异常的方法,结合GNSS技术实现高程传递。利用青岛市C级GNSS控制网数据,基于EGM2008模型,采用3种不同的拟合方法,建立了区域高程异常残差场,反演高程异常值与已知控制点高程异常值进行比对。利用青岛市D级GNSS点的数据对构建的格网模型的精度进行检核。结果表明: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存在22 cm左右的偏差;基于EGM2008模型的高程传递精度可达厘米级,可用于近海高程传递,几种拟合方法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46.
水下抛沙养滩可以通过消减波能和持续向海滩供沙,以抵御海岸侵蚀,保持海滩稳定。荷兰诺德维克(Noordwijk)地区以发育水下双坝地形为特征,为了维护海滩和海岸的稳定,自1998年开始,共实施了3次水下养滩(1998、2002和2006年),抛沙位置都选在外沙坝的向海侧,接近当地闭合深度。养滩减缓了沙坝向海迁移的速率,内、外沙坝均出现了向岸迁移的趋势并基本保持稳定,对海岸线位置变化具有积极影响。我国目前的海滩养护工程多为向陆上滩面抛沙养滩,这种方法较昂贵、破坏性大,效果有时不佳,而水下抛沙养滩经济实惠、对环境影响小且灵活,因此,应该充分借鉴水下抛沙养滩的成功经验。基于诺德维克地区数十年的Argus视频图像和水深调查对养滩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了水下养滩的意义,以丰富和推动我国养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黄河口水下滑坡体系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自1988年以来,通过多次野外考察和深入研究,在黄河口发现并确认存在大规模的水下滑坡体系。根据声纳图象和浅地层剖面记录,对滑坡进行分类命名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滑坡体系中存在瓶颈状滑坡、平移板状滑坡和旋转滑坡3种类型;许多单个滑坡在下坡方向汇集成复合滑坡系统,有时数十条滑坡汇集成蜿蜒数公里的大规模复杂体系。滑坡冲沟分布广泛,将底坡表层切割得支离破碎,与密西西比河口比较,黄河口水下滑坡具有高含水、  相似文献   
48.
波浪加载下海底土质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的制样方法 ,在水槽中模拟了多种海底在波浪作用下的变化行为。试验发现 ,加压排水固结的砂质粉土海底在波浪作用下较稳定 ;加压不产生排水而固结的砂质粉土海底易受波浪的冲刷 ;自然条件和轻微振动的砂质粉土海底最易受到波浪的扰动破坏 ,形成塌陷凹坑。粘粒含量较高的粉质粘土对波浪的反映不敏感 ;下卧软土层土体在上覆压力下的变形量与含水量关系密切 ,含水量越高 ,变形越大。试验结果证明 ,波浪会引起沉积物性质发生改变 ,也是引起海底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