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床Fe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发育于太行山造山带南段的西石门铁矿矿体和岩体、碳酸盐岩地层之间有非常明显的接触界线,且具有明显的侵入关系.矿石矿物主要以自形磁铁矿为主,矿石发育气孔构造,显示了充填-贯入的特征.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闪长岩与钠长岩的FeO、MgO与TiO2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Na2O与SiO2呈微弱线性正相关,而Na2O与CaO呈线性负相关.闪长岩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δ56Fe=-0.048‰~0.223‰,平均值为δ56Fe=0.070‰±0.197(2SD,n=6);钠长岩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δ56Fe=0.033‰~0.101‰,平均值为δ56Fe=0.063‰±0.070(2SD,n=4);磁铁矿矿石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δ56Fe=0.008‰~0.115‰,平均值为δ56Fe=0.065‰±0.089(2SD,n=12);两个矽卡岩Fe同位素分别为-0.085‰和0.025‰;大理岩样品的δ56Fe为-0.320‰.磁铁矿矿石Fe同位素组成和平均火成岩接近,且较为均一,铁的来源很可能来自于高温"矿浆".本文提出西石门铁矿床为岩浆通道-"矿浆"贯入式成矿.矿体下部相比上部更偏富集Fe的重同位素,判断"矿浆"运移方向是从下部往上部运移.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广元地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粘土矿物与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粘土矿物特征作为气候指标对四川广元千佛崖-剑阁朱家岩剖面中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的古气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蒙脱石(25.8%~1.0%~46.8%)、高岭石(31.0%~12.5%~12.6%)、伊利石(31.3%~68.0%~28.0%)和绿泥石(11.8%~18.5%~12.6%)相对质量分数变化指示的气候变化状况是相同的,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0.26~0.31~0.27)和伊利石化学指数(0.62~0.66~0.79)曲线所指示的气候变化规律也是一致的。据此,将该区古气候划分为3个阶段,即中侏罗世早中期为以干冷为主的半干旱气候,中侏罗世晚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变得相当干冷,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为暖湿气候。这一变化与同期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曹珂  肖竞 《山地学报》2013,31(4):473-481
为应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逐渐由平原转向山区的发展趋势,探讨城市建设总体层面不同地貌下山地城镇道路规划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设计方法。通过对西南山地地貌形态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槽谷、岭脊、沟梁、丘状四大类型。以山地地貌特征为依据,探讨顺应现状地貌条件的城市总体层面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并提出槽谷地貌应分离带状枝杈式布局的干路职能、岭脊地貌应调节立体圈层式布局的出行分布、沟梁地貌应强化蛇形曲尺式布局的系统联系、丘状地貌应疏解自由格网式布局的中心拥堵四种与地貌特征相对应的城镇路网结构组织模式。选取西南山地典型城镇规划案例,从路网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呼应、交通组织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道路布线与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营造等方面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浙闽地区白垩纪中期古土壤类型与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点,钙质土壤型以发育紫灰色调钙质泥岩、钙质结核(含姜结石)为标志,铁质土壤型显示了紫红和橙黄色调泥岩、粉砂岩与铁质皮壳及结核组合。进而提出,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特期-阿尔布时期,在浙江西南金华—衢州—丽水盆地、中部的永康盆地大量发育钙质土壤,以横山组、中戴组、金华组、馆头组和朝川组为代表,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产物;在闽西南地区出现丰富的铁质氧化型土壤,由板头组、均口组和沙县组为代表,反映热带半干旱气候;之后的白垩纪中期赛诺曼期(衢县组)在浙西局部地区气候变为亚热带温湿气候,古土壤变为粘土红壤型,开始产生较为丰富的生物活动,而闽西南主体气候格局可能不变,但沉积建造因区域构造断隆作用转变为巨厚的"丹霞"砾岩。  相似文献   
15.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铀矿资源数据集成应用系统,实现了铀矿资源多源数据的存储、查询、三维可视化,以及铀矿资源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对铀矿资源数据集成应用及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珂  王猛 《地学前缘》2009,16(5):29
摘要:古气候模拟已经成为白垩纪古气候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但是目前中国白垩纪陆相古气候模拟的一些关键边界条件尚未完全确定。通过白垩纪沉积记录对中国大陆白垩纪古海陆边界和古地形做出约束。早白垩世,新疆西南部喀喇昆仑地区可能存在喀喇昆仑海湾,在东北松辽盆地东侧有乌苏里湾;晚白垩世,受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特提斯海向北延伸,新疆西部地区存在塔西南海湾和喀喇昆仑海湾;而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乌苏里湾向东退出松辽盆地,影响变小。在古地形方面,认为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山脉,西南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横断山,秦岭-大别山在白垩纪时均已形成并隆升到一定高度;指出“东部高原”和“沿岸山脉”的存在与否可能对白垩纪古气候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 还讨论了沉积记录与古气候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对中国大陆白垩纪古气候重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行大理石矿地处扬子古板块西缘磨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岩片中,矿体出露于下二叠统上段,储量达中型矿床规模.对矿石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研究认为,该矿矿石品质良好,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其综合开发利用主要包括饰面板材、碳酸钙填料、雕塑工艺品和异型石材等,有利于取得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角度不整合于晚白垩世宗卓组之上,系该地区最高(时代最晚)海相地层。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物源区主要为近源再旋回造山带,岩屑的母岩类型主要是岩浆弧成因的中性、中酸性安山质火山岩。新生代以前,特提斯喜马拉雅属于印度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向北亚带显示了一种从浅水陆棚到深水盆地的变化,在侏罗-白垩纪时其陆源碎屑物主要是成熟度极高的石英砂岩,所以甲查拉组的碎屑物质只能来源于当时的冈底斯弧地区,所获有限的古水流证据也指示了这一点。从欧亚大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被带到原印度大陆地区沉积,暗示该区的特提斯洋壳已经完全消失,印度与欧亚大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东部产生了初始的陆-陆碰撞,其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甲查拉组开始沉积的65 M a±。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珂 《地质论评》2013,59(1):24-40
陆地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因为缺少系统的陆相白垩纪地质记录,使得中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十余年来,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学研究发展迅速,但是新的、系统的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成果一直缺位,这使得不同学者对中国陆相白垩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诸多不必要的争论及不便.本文在收集整理前人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成果的基础上,补充近十余年来火山岩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及磁性地层学资料,对中国陆相白垩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对比,旨在为中国陆相白垩系研究提供系统的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古土壤钙质结核同位素恢复古大气CO2浓度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手段,对胶莱盆地赭埠剖面晚白垩世辛格庄组顶部发育的古土壤钙质结核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δ13 C值在-2.87‰~-1.6‰之间,平均值为-2.13‰;δ18 O值在-11.93‰~-7.79‰之间,平均值为-9.87‰。计算得出晚白垩世Campanian早期大气CO2浓度在3 116×10-6~4 437×10-6之间,平均3 817×10-6。对比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80Ma左右存在一次明显的大气CO2浓度高值现象。这也为研究胶莱盆地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