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位于上海西部的冈身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对其年代和成因的研究不仅涉及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问题,而且也是解决上海西部成陆年代的惩结所在。最近笔者系统采集了冈身地带的样品,并对其中贝壳样品进行了C~(14)测年,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对冈身的绝对年代作一报导,并试图一并探讨冈身的成因。  相似文献   
42.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正在遭受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长三角地区尤为严重,其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带来的经济损失 巨大,无锡是长三角地区大规模地面沉降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为此,本文利用 10 景 ALOS PALSAR 影像,基于短基线子 集(SBAS)干涉技术,评估了无锡市从 2007 年 1 月 12 日到 2011 年 3 月 10 日的地表时序形变。研究结果表明:惠山区沉降速率 较快;2007 年到 2009 年沉降空间格局发生了改变,2009 年到 2010 年监测结果出现异常陡降。实验证明利用短基线子集 (SBAS)干涉技术对大范围的长时间序列沉降监测可行且有效,其监测结果可以让决策者全面掌握地面沉降灾害的整体状 况,从而为地理国情监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根据沉降规律追溯历史工程活动时间 。  相似文献   
43.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近10年心理干预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异质性分析P=0.68,I2=0%,各研究同质性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为4.74,95%CI为[2.90~7.74],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Z=6.20,P<0.00001,表明心理干预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4.
金纳米颗粒有着优异的表面性质,成熟的制备路线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临床通常使用的CT商用造影剂是含碘的有机分子。金与碘相比,有着更高的原子序数和X射线吸收系数。随着纳米材料和生物纳米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金纳米颗粒作为CT造影剂方面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工作成果。本文综述了金纳米颗粒的制备路线,表面修饰,以及X射线造影情况,重点介绍包裹了PEG、阿拉伯树胶、钆螯合物、高密度脂蛋白等的金纳米颗粒CT造影剂的试用情况,并对金纳米棒颗粒用作CT造影剂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5.
According to analyses on th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sediment, species component and accumulative way of shells, geometry of sana body and its vertical sequen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and ridge located in the west of Shanghai is a kind of ancient chenier, and the entire broad plain of cheniers and the mud flats in between is called chenier plain. The origin of the chenier is related to the shifting of main branch channel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coastal changes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s. Based on 14C dating data, the ages of the cheniers from west to east are 6800-6000,5800-5500, 4200-4000 and 3200 years B. P. respectively. These cheniers of different ages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 Changjiang Delta during the Middle Holocene.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从沉积结构、构造、贝壳组分与停积方式、沙体的几何形态以及垂向地层层序等方面,阐述长江三角洲南部古沙堤(冈身)的沉积特征,并据此确认古沙堤(冈身)属盐沼滩脊类型,而由各条冈身和其间泥质平原构成的整个冈身地带则是古代盐沼滩脊平源,这种滩脊与盐沼相间排列的格局,系历史时期三角洲海岸前展与后退嬗替的结果。同时,本文还以18个贝壳样品的14C测年为依据,探讨了古沙堤形成的年代分别距今6800—6000、5800—5500、4200—4000和3200年前。  相似文献   
47.
一、贝壳材料C~(14)测年的可靠性关于贝壳材料的C~(14)测年可靠性,国内外许多文献中均曾进行过讨论。 1.曾有人将年龄为11000—12000年的贝壳材料,用分层腐蚀的办法对贝壳的内、外及中层分别进行C~(14)测年,其结果指出内、外层之间的年龄差别小于10%。 2.海洋的储存效应的影响使贝壳材料的C~(14)放射性比度要比同期生长在大气层的木头等材料低5%。  相似文献   
48.
吴东少  曹敏  段仲昭  张远  高伟 《湖泊科学》2023,35(4):1306-1319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模型解析了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河流、大气沉降和出湖河流的磷通量变化特征,评估了湖体总磷的源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磷通量年际间波动范围大,在118~700 t/a之间,多年平均入湖磷通量为280.61 t/a,其中河流平均输入251.97 t/a,大气沉降平均输入28.64 t/a,在研究的气象水文因子中,入湖磷通量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湖流量和调水量,其次是降水;②滇池外海年均出湖总磷通量42.25 t/a,在8~84 t/a之间波动,出湖通量变化主要受入湖流量与调水量的影响,其次是气温;③在年和月的时间尺度上,滇池外海均表现为磷的环境汇,多年平均磷滞留量为238.36 t/a,但在部分年份(2009、2018年)逐日尺度上存在源效应。针对滇池外海常年表现磷的环境汇问题,调水工程对降低磷的滞留率有显著作用,但仍无法有效解决磷在湖泊中富集的问题。滇池外海持续的磷汇效应将增加湖泊未来水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9.
根据1988年和2003年两期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以勐仑为代表的滇南热带雨林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规律及趋势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驱动力机制和环境资源效应.结果表明,15 a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橡胶园以604.12 hm2/a的平均速度递增,而有林地则以431.17 hm2/a的平均速度递减.橡胶园取代有林地成为优势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耕地也有较大幅度减少.结合地形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正处于热带雨林适宜分布的海拔范围(900 m以下),橡胶园的增加与有林地和轮歇地的减少在15°~25°坡度范围内最大,灌木林在陡坡地带有明显增加;在北向坡,有林地减少和橡胶园增加的幅度均大于其他坡向.上述变化导致了有林地的破碎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功能的下降,反映出地形等自然条件是该区LUCC的限制因子,受市场和政策影响的人类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其起着显著的驱动作用.土地利用/趋势指数结合未来10 a的驱动力变化分析表明,目前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仍处于活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50.
以重庆南山老龙洞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地下河水DIC变化特征与来源,估算了流域岩溶碳汇通量,并探讨了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龙洞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SO4型,显示其形成过程中受碳酸盐岩碳酸溶蚀和硫酸溶蚀共同控制。地下河水DIC浓度为3.1~6.3mmol/L,其中夏季因受降雨稀释作用影响DIC较冬季的低;地下河水δ13CDIC值介于-3.8‰~-13.1‰之间,且夏季比冬季偏高约2‰。根据地下河水DIC浓度和流域径流量计算出流域岩溶净碳汇通量均值约为167.31×103mol/(km2?a)。降雨条件下,流域岩溶碳汇通量随流域径流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另外,流域碳酸盐岩溶蚀还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硫酸型酸雨影响,使得地下水δ13CDIC值相对偏高,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流域碳汇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