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648篇
海洋学   29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11.
During late February to mid-March, 1991, when mature N. japonica swarmed in the sea surface off Jimo County, Qingdao, seawater containing numerous early embryos was pumped into a nearby 2.7 ha. muddy-sand shrimp pond, where the embryos continued to develop. 800000 Penaeus chinensis seedling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pond on May 30, 1991. Monthly benthic sampling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production of N. japonica in this atypical environ -ment.The density of N. japonica varied from 0 to 20400 ind./m2. The predation of P. chinensis was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 mortality of N. japonica in June through July, when the worms were 2.2-3.3cm in length and lived in the top 2-4cm sediment.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of 1991, the hottest period in the site, there was no substantial mortality of N. japonica as reported in earlier literature. This was explained by the deeper burrowing of the' worms that protected them from predation by shrimps.Monthly biomass ranged f  相似文献   
112.
世界气象组织于1989年4月,在里斯本召开了气候委员会第十届会议。现根据该会议有关技术报告的内容,对气象专业服务的有关问题作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13.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和水系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高湖面出现的时间与间冰段相当,但10 000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而未出现全新世南湖面。据沿岸多级砂砾堤推算,9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具有400a和800a的周期。本区河流原属喀拉喀什河上游,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干而分割成目前郭扎错、阿克赛钦湖和苦水湖三个封闭水系。  相似文献   
114.
时值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于1991年9月1日至5日在古城西安招开了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学术讨论会会议,并获得圆满成功。与会代表来自全国七个系统30个单位,总计正式代表45人。其中有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以及矿物学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一些矿物学者、新矿物工作爱好者。既有老一辈的矿物学家,也有矿物学的中青年  相似文献   
115.
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长明 《气象科学》1994,14(1):80-83
本文着重讨论了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的年际变化关系。分析发现: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沿江地区夏季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异常的雪盖对江苏丰、枯梅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利用高龙生等运用的方法,以寻乌震群近台资料,按单次散射模型和多次散射模型求得了各台相应频率所对应的Q和Q~+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确定赣南环形构造的代表值为Q~+=341±16,阐明了其包含的物理意义和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为了使MOS预报方法成果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较大的实用价值,必须根据统一的技术指标,对成果进行比较严格、比较全面的技术鉴定。 应当指出,由于预报对象的出现概率、预报难度和应用的方法不同,试图用统一的数值来表征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是不适当  相似文献   
118.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技术,是我市万亩高产攻关试验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1982年试验面积24亩,中晚熟品种鲁棉二号结桃多,桃子大,成熟早,产量高。1983年推广面积1171亩,平均增收皮棉41.6斤。1984年全试区复盖3398亩并进行了棉花地膜复盖小气候效应的对比观测试验。实践证明:棉花地膜复盖,改善了棉田小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不但是高产再高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中产变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9.
近二、三年来,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发展很迅速,处理问题的技术方法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由于思路方法和技术交流不够充分,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尽一致,本文将针对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论述,供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一、关于预报知识的推理模型 (一)预报知识的特点 预报知识的推理模型同预报知识的特点密切关联。预报知识推理模型的构思和设计是以预报知识的特点为基础的。为此,应当先了解预报知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0.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获得了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由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岩石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一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2.0微卡每平方厘米秒,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慢降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2.3微卡每平方厘米秒,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慢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