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9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5篇 |
大气科学 | 281篇 |
地球物理 | 162篇 |
地质学 | 675篇 |
海洋学 | 77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68篇 |
自然地理 | 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崤山地区为陕县黄金主要产地,与其邻区小秦岭和熊耳山地区相比,金矿找矿,勘探,开发力度尚显不足。本文通过遥感地质综合解译,论证了崤山地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成矿了质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矿化有利度法”对崤山地区金矿成矿远景进行了综合信息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崤山地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前景,需进一步大找矿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33.
对山西北台期夷平面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多年野外实际观察和吴忱关于地文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证了在北台期夷平面之下尚有一级晚于北台期的夷平面存在,它的形成时代为渐新世。北台期则在中—晚白垩世。指出了确定夷平面和夷平面时代的依据,不能像Wilis(1907)那样,只根据地形面切削了燕山期的地质构造确定。必须根据形态、沉积、旋回、层位和岩溶等综合证据,进行区划分析。最后,讨论了这两级古夷平面在地震地貌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137.
138.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139.
斜坡蠕滑预报的相空间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据处理的组合方法(GMDH),由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对相点进行数据组合处理,建立了斜坡蠕滑预报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地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