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叶培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446-1450
卡尔曼滤波在信号处理与系统控制领域应用广泛。本论文主要是利用卡尔曼滤波数学模型对控制测量中的GPS信号、星历和残差进行优化,从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天气的情况下尽量提高GPS精度。  相似文献   
432.
盐场北山花岗闪长岩位于柴北缘西端青海冷湖地区。岩体高Si(71.19%~71.81%),富Na(4.52%~4.85%)。铝饱和指数平均为1.02,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具弧型花岗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65±2)Ma。锆石Hf同位素初始比值176 Hf/177 Hf分布于0.282 962 0~0.283 048 7,并具有的正εHf(t)值(12.54~15.19),其平均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Hf)为367 Ma,反映岩体源区可能为新生的镁铁质下地壳,另外,εHf(t)基本位于亏损地幔演化线附近,指示该玄武质下地壳来源于亏损地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盐场北山花岗闪长岩与泥盆纪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由于宗务隆裂谷小洋盆的向南俯冲,引发其上覆玄武质新生地壳发生熔融形成,进而揭示晚二叠世末柴北缘处于火山弧或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33.
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岩浆侵入作用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昆仑地区元古代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各个构造单元侵入岩形成期次、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铁克里克断隆带元古宙中酸性侵入岩以A型花岗岩为主,是塔里木板块古老基底在高温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西昆仑造山带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是变玄武岩在低温条件下部分熔融条件下形成的,而古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则是高温条件下老基底岩系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甜水海地块仅发育新元古代侵入岩,为S型花岗岩,是高温高压环境下甜水海地块古老基底部分熔融而形成。根据侵入岩岩浆演化规律,将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划为4个演化阶段:12 426~1 567Ma:以铁克里克断隆带A型花岗岩为代表的塔里木板块陆内演化,以西昆仑造山带钙碱性-拉斑质I型花岗岩为代表的陆缘弧。21 301~1 000Ma:铁克里克断隆带和西昆仑造山带均以陆内演化性质的A型花岗岩为主。31 000~851 Ma:甜水海地块S型花岗岩可能是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的产物,指示甜水海地块可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发生聚合拼接作用。4815~644 Ma:铁克里克断隆带和西昆仑造山带均存在碱性基性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的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指示塔里木地块和西昆仑地块可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发生了裂解作用。通过对元古宙侵入岩的系统分析,西昆仑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地壳演化有一定差异,经历了不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34.
吉伯特铁矿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产于泥盆纪海相火山岩中的小型矿床。本文对吉伯特铁矿床的包裹体开展了研究,识别了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等研究。熔体包裹体中含有富Si玻璃质、贫Si富Fe熔体、石英、萤石、方解石、磁铁矿等多种成分,它们分别组成不同的包裹体组合。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存在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这充分说明了吉伯特铁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熔体、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吉伯特铁矿床中Fe的矿化是一个熔体相逐渐减少,流体相逐渐增加的连续演化过程,它受岩浆作用、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以及矽卡岩作用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435.
太白县黄柏塬一带出露新太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块体,为一套变质杂岩,具孔兹岩建造特征,并伴有古老变质侵入体(U-Ph2365±1Ma)岩块。该变质杂岩是从前人所划的泥盆纪地层中解体出来的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改造、变质级达角闪岩相的基底岩系。其与上覆盖层—泥盆纪地层为剥离断层(动力滑脱变质变形带)接触。该变质杂岩的厘定为研究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地壳组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36.
冷轧厂大型弃渣体位于金沙水电站导流明渠出口右岸,导流明渠泄流会对其产生回流冲刷,为确保岸坡稳定保护顶部厂矿企业,需对其稳定性、特别是明渠泄流条件下稳定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从弃渣体特征入手,采用詹布法等方法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根据明渠泄流对弃渣体岸坡的破坏模式、程度等,结合导流动床模型试验成果,创新提出了合金网兜+钢丝石笼...  相似文献   
437.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共得到38个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①余震序列分布更加集中,地震序列震中呈NE向分布,与河西务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②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为20—25 km,北东侧震源较浅,南西侧震源较深,主震位于地震剖面下部,此次地震引起的破裂可能为由深部到浅部。  相似文献   
438.
基于P波三重震相的华南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块体是研究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等问题的最佳场所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地震观测台网和大型流动台阵记录到的震中距10°~30°之间的两个中深源地震P波记录,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技术,获得了中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上地幔高精度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中扬子克拉通过渡带底部存在高速异常,系太平洋俯冲板块的滞留体.俯冲的板块并没有进入下地幔,660-km间断面下沉约11 km,与后尖晶石相变的克拉伯龙斜率为负有关.而华夏地块过渡带底部并无明显高速异常,接近全球平均模型;(2)整个华南块体,410-km间断面上方普遍存在低速层,主要与上地幔部分熔融有关,与IASP91相比P波速度减小了1.38%~2.29%;(3)在研究区域内,中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都存在岩石圈减薄(80 km),推测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快速回撤导致的岩石圈拆沉有关.且华夏地块减薄程度较明显,下伏软流圈速度较低,说明其上地幔强度较弱、温度较高.另外,中扬子克拉通过渡带中存在一个较宽的速度梯度带,可能与520-km间断面有关,其具体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9.
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烃源岩和原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庙西北洼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庙西北洼发育东营组和沙一二段2套烃源岩,其中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很好烃源岩,其排烃量占洼陷总排烃量的56%,是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15-2亿吨级大油田的原油来自沙一二段烃源岩,进一步佐证了沙一二段为主力烃源岩,也预示了庙西北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40.
针对2014年8月-2015年1月安徽金寨发生的ML3.9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补充台网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再利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P波和S波到时,进一步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群进行重定位,结合震源机制解等分析此次震群活动可能的发震构造.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376个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