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实现大范围地质灾害预警实时分析计算,搭建了地质灾害预警并行计算架构。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和监测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分析计算单元,采用数据级并行计算方式对地质灾害计算任务进行分解,实现了任务生成、分解、派发、计算等功能;采用MPI和Socket套接字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并行计算与高效通信的目的;将该并行计算架构应用于某省2016年8月2~4日台风造成的大范围强降雨状况下的地质灾害预警计算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大范围地质灾害预警中,该并行计算架构随着执行进程数增加而获得一定的加速比,当执行进程达到16个时加速比可达5.652,明显缩短了传统串行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  相似文献   
32.
大采深倾斜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开态的连续探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回路钻孔注(放)水连续探测系统,结合断裂力学分析,了大采深倾斜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与形态,结果表明底板破坏形态为一匙形,与厚煤层开采所形成的破坏形态相比其破坏特征的差异在于底板采动裂隙主要是原生节理裂隙的扩展,而工作面推过压实后,绝大部分裂隙又趋于闭合。  相似文献   
33.
早籼“气引 -2号”是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试种的1个优良品种 ,原亲本系“浙农8010” ,系浙江省确定的8个优良品种之一。经我们考察和分析 ,于1999年初将其引入于都试种。据实地观测和收后考种结果表明 ,该品种抗稻瘟病能力强 ,熟期适中 ,米质优良。劣质红壤地上种植亩产480kg,深受群众欢迎 ,具有推广种植价值。1早籼“气引 -2号”试种点的立地条件试种地点定在仙下乡富坑村 ,海拔高度260m左右的低丘陵地段内。种植田块前期放过土砖无残留无机肥和有机肥物质 ,完全是无肥力红壤地上种植 ,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34.
通过实例说明碎石桩地基加固效果检验过程中综合检测的重要性,并推荐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瑞利波法。  相似文献   
35.
2004年10~11月和2005年的8~9月利用平面流水循环系统对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水量和放苗密度对硬壳蛤稚贝的生长、存活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硬壳蛤稚贝的最佳培育规模2~6mm,不同流水量实验中当流水量达到58.6dm3/min时,在第18天贝苗总重由6.125kg/m2增加到7.5kg/m2,壳长也由5.77mm增加到8.55mm,成活率达79%,水质检测发现,流水量越大的梯度组出水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氨氮含量越低,流水量越小出水叶绿素含量越低,氨氮含量越高;不同密度实验中当放苗量为0.625kg/m2时,在第24天贝苗由0.625kg/m2增加到4.125kg/m2,壳长也由2.86mm增加到6.98mm,成活率达66%,水质检测发现,密度越高的梯度组出水中叶绿素含量越低,氨氮含量越高,密度越小出水叶绿素含量越高,氨氮含量越低.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氨氮,pH,盐度等理化因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保证了稚贝正常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36.
对小荚蛏(Siliqua minima)繁殖、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荚蛏繁殖盛期是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壳长3cm左右的雌性成熟个体最多,产卵可达10万粒左右,卵径约60μm。在盐度20,水温21~22℃,pH7.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8h发育至D形幼虫。26℃时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最高,盐度21~36之间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差异不大。温度对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明显,18℃和30℃试验组,幼虫不能存活,22℃组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6℃组。盐度对幼虫生长影响明显,盐度为16时,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略慢,随着盐度升高,存活率略有下降。金藻和小球藻是浮游幼虫前期生长适宜的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37.
以小荚蛏(Siliqua minimai Gmelin)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荚蛏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2n=12m 14sm 10st 2t,染色体臂数(NF)=6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与已经研究的大竹蛏、缢蛏和长竹蛏相比,小荚蛏核型更不对称,st/t类型数量更多,推测小荚蛏较为原始。用类平均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小荚蛏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38.
目前各省、市正在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其中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相较于地形级,精度要求更高,展示内容更丰富,工作量更大。针对高低错落且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场景,常用的提高无人机航线重叠度的方法,改进效果不明显,仍存在较多拉花变形区域,且会导致影像数量增加、飞行和建模过程更加耗时、生产成本增大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无人机交叉环绕航线下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方法,选取典型试验样区进行航摄建模试验,并与采用常规五向航线航摄的方法进行建模效率、质量、精度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环绕航线航摄方法可大幅减少影像数量,节省空三计算和建模时间,提升整体建模效率;且在建筑物的门顶雨篷、玻璃窗户等难点区域,建模质量更好,整体精度更高,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9.
健身场地精细空间认知是“体育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破解健身场地空间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充分等难题的关键。针对统计年鉴与问卷调查等数据难以有效的从精细空间尺度上揭示健身场地供需的空间特征,本文提出利用多源地理数据刻画城市健身场地需求与供给特征,借助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健身场地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测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性,从而实现精细空间尺度城市健身场地空间认知。本研究以长沙市为研究区,通过搜集该区域的健身场地分布数据、人口分布数据与相关影响等多源地理数据,分别从网格与街道尺度分析健身场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精细空间尺度上可达性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变异性,结果表明:(1)长沙市健身场地资源分配空间不均衡较为明显。其中,芙蓉区整体的健身场地空间可达性较高,但是区域内供需失衡最为严重;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与天心区的可达性总体上较为接近,但是,不同区域内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望城区可达性与变异性均是所有区域中最低的。(2)场地密度与路网密度对健身场地可达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作用,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场地密度与路网密度对健身场地可达性正向影响较大的街道分别位于...  相似文献   
40.
泥蚶人工选育群体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2个标记位点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9个,观测杂合度平均范围0.4195~0.4725,期望杂合度平均范围为0.5700~0.6323。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48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32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平衡。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608~1.224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从0.0347~0.4549,平均值0.1930;基因流Nm值为0.2996~6.9617,平均值2.3367;群体近交系数Fis范围0.0052~0.7135,平均值0.2468。结果表明,连续的人工选育过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比较高,但选育过程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