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8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8篇 |
大气科学 | 111篇 |
地球物理 | 122篇 |
地质学 | 716篇 |
海洋学 | 104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122篇 |
自然地理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6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3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兰坪盆地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是三江地区的重要成矿带和中国海相找钾的潜在地区之一。其中,云龙组发育厚层膏盐蒸发岩系,是盆地内的重要含盐层位。为了更好地理解兰坪盆地在特定时期的成盐成钾条件和钾盐成矿潜力,笔者等从地层年代、古气候环境以及碎屑岩和蒸发岩物源等方面对近些年来围绕云龙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梳理,获得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① 多种同位素定年结果基本限定云龙组地层年代为白垩纪,但目前缺乏直接的精细年代学研究;② 古纬度演化表明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长期处于副热带高压带内,云龙组沉积期间总体表现为炎热、高温特征,同时存在炎热干旱与温暖湿润交替的古气候环境;③ 云龙组蒸发岩物源以海水为主,而碎屑岩主要来自大陆上地壳再旋回造山带的长英质岩石,其碎屑锆石年龄谱可较好地与扬子、松潘—甘孜和南羌塘陆块以及盆地内部与周缘缝合带的岩浆岩对比;④ 兰坪盆地云龙组与蕴藏有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固体钾盐矿的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具有可对比的沉积序列、地层年代、古气候和物源演化特征,指示了良好的海相成钾前景。下一步,开展建立在云龙组精细地层年代基础上的“气候—构造—物源”耦合关系研究,是深刻认识兰坪盆地钾盐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2.
在黔北上二叠统底部铁铝质黏土岩、下部煤层及其顶底板炭质黏土岩中发现其富集稀土、铌、锆和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其中铁铝质黏土岩REY、Nb、Zr和Li平均含量分别为807×10- 6、143×10- 6、1107×10- 6、375×10- 6,下部煤层及其顶底板炭质黏土岩中REY、Nb、Zr和Li平均含量为分别为555×10-6、104×10-6、786×10-6、116×10-6。显示出该区域该层位具有关键金属矿床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83.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4.
运用NMR(CP/MAS+TOSS)方法, 获得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13C NMR高分辨谱. 在此基础上, 进行谱的拟合和峰的解叠, 求出各种碳官能团的相对含量, 并结合Ro, max, XRD和元素分析成果, 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结构及成分变化的应力效应. 结果表明: Ro, max不仅是反映煤级的重要指标, 而且也是反映构造煤结构应力效应的有效指标. 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堆砌度Lc以及La /Lc参数的变化可以区分温度和应力对变质和变形环境的影响, 总体上反映了构造变形强弱的变化, 可以当作构造煤结构的应力效应指标. 在不同变质变形环境下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不同类型构造煤, 其结构及成分变化总的特征是, 除韧性变形较弱的揉皱煤外, 从脆性变形至韧性变形, 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 芳碳与脂碳峰半高宽之比Hfa/Hfal增高, 芳碳率fa不断增加, 脂碳率fal却逐渐减少, 各结构成分的变化具有阶跃性和波折性的特点, 这正是构造应力对不同类型构造煤大分子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的. 韧性变形较弱的揉皱煤的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反映在物理结构上. 中、高煤级变质变形环境形成的构造煤与低煤级变质变形环境形成的构造煤相比, Hfa/Hfal, fa和fal以及各结构成分的变化幅度更大些. 因而Hfa/Hfal, fa和fal等结构成分参数的变化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煤级增高和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应力效应. 相似文献
885.
提要: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研究范围涵盖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专业领域,已形成了海量成果,数据量达TB级。研制与实现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集成数据库模型,用于集成和管理这个国家基础性数据资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是构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平台的基础工作,用以整合基础数据与高层应用、贯通省级-大区-全国层次以及支撑不同尺度规模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常态化工作。对开展国家基础性数据资源建设有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86.
胡村铜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的南部,以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床浅部主要为铜金矿体,深部主要为铜-辉钼矿体。本文对其浅部矽卡岩型铜矿体开展了系统的成矿流体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学、成岩、成矿作用划分为分3个演化阶段:矽卡岩阶段(Ⅰ阶段)(细分为Ⅰ-1、Ⅰ-2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阶段)(细分为Ⅱ-1、Ⅱ-2a和Ⅱ-2b和Ⅱ-2c阶段)和碳酸盐阶段(Ⅲ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Ⅰ型)、含子晶(Ⅱ型)、富气相(Ⅲ型)3种类型。不同阶段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为:Ⅰ阶段矽卡岩流体包裹体以高温(543~631℃),中-高盐度(14.8%~20.1%和44%~50.1%NaCl_(eq),质量分数,下同)为特征;Ⅱ阶段主成矿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中温(172~298℃),众值范围为210~230℃,低-中等盐度(5.9%~16.9%)为特征;Ⅲ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中-低温(158~247℃),众值范围为170~190℃,低等盐度(1.7%~6.2%)为特征。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水,演化到硫化物成矿阶段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胡村矿床浅部矿体成矿作用主要受温度控制,铜在高温状态呈迁移状态,在水-岩反应的影响作用下大气降水与成矿流体不断混合导致流体体系温度快速下降,成矿物质开始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87.
888.
本文以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矿区不稳定边坡为例,研究西藏冰水堆积地层边坡稳定性。在详细勘察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失稳机制和危险区段,对三种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边坡防治宜采用的综合治理方案。分析结果和防治措施为西藏冰水堆积地层不稳定边坡分析评价和治理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89.
利用扫描电镜对湘西北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观察,进一步分析了黑色页岩中的微观孔隙类型、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内两套黑色页岩内部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可概括分为3大类:矿物基质孔、有机质孔、微裂缝,其中矿物基质孔又可细分为粒间骨架孔、凝絮成因孔、溶蚀孔和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主要包括生物骨架孔和生烃残留孔。原始的沉积环境与成岩过程决定了泥页岩中的孔隙和微裂缝系统,不同的成岩阶段控制着页岩中孔隙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而影响着页岩气的赋存状态。泥页岩中这种复杂的微观孔隙网络系统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效空间,也为页岩气的渗流提供了主要通道,对页岩气的成藏和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0.
贵州天柱是我国重晶石矿重要资源产地,已探明资源储量2亿多吨。2012—2014年通过天柱县重晶石矿整装勘查,在天柱坪地向斜北西翼发现新的重晶石资源,勘查证实达到大型规模。本文通过矿床特征、成矿条件分析,认为天柱重晶石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古沉积盆地、同生断层的控制。以现代成矿作用理论为指导,本区地壳经历了地幔隆起→拉张(裂解)→聚合演化过程,建立区内重晶石矿形成大致经历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的成矿模式。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分析,认为天柱坪地向斜核部和翼部仍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