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692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张大文  颜茂都 《地质论评》2019,65(5):1251-1268
古地磁学在限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限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磁倾角浅化、地球磁场长期变以及重磁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时期获得的古地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其限定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时限从65到20多百万年不等。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拉萨陆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已有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古地磁数据开展严格的可靠性评判,共筛选出10条有效数据(其中拉萨陆块9条、特提斯喜马拉雅1条),获得以下认识:① 拉萨陆块晚白垩世期间基本稳定在10°~16°N,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位于21.8+2.5/-2.3°N;② 特提斯喜马拉雅在晚白垩世中期位于约34.2+4.4/-5.0°S,并与印度板块有基本一致的古纬度;③ 对于用来限定碰撞时限的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早期的古地磁结果,经评判分析,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明确磁倾角浅化及浅化程度、地球磁场长期变是否被平均掉和剩磁的原生性及重磁化程度等问题之前,还缺乏真正有效的古地磁数据。因此,总体来说,现有的古地磁数据在限定拉萨陆块与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时限的精确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亟待针对存在争议的岩石地层单元开展更详细的磁学和非磁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进行验证,并在更多地区获得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尤其是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此外,考虑到两个陆块呈近东西向的巨型狭长条带,其地质时期的展布方向会显著影响东、西部的古纬度,今后的相关古地磁研究应尽量分东、西部不同区域开展。  相似文献   
42.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产量约为粗钢产量的12%~20%(张海霞等,2011),截止2011年我国钢渣排放量约1.1亿t。钢渣尾渣的化学组成与水泥熟料相似,含有硅酸二钙(C2S)和硅酸三钙(C3S)等水硬性矿物,是一种具有潜在活性的胶凝材料(舒型武,2007),但钢渣的生成  相似文献   
43.
运用神经网络模型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的改进形式,处理矿产资源统计预测问题,得出与数量化理论Ⅱ处理极为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目前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仍很肤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地球动力学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Science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中的第10个问题是“地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提出地球动力来源还尚未解决。 2017年出版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认为板块构造理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该学说依然存在其形成以来就存在的难题,即板块动力、板块起源及板块上陆三大问题,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讨会分两个环节,一是主要观点报告环节,二是讨论争鸣环节。 在报告环节,涉及动力机制的主要有5位报告人,分别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梁光河提出了新大陆漂移说,通过大量证据分析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驱动大陆漂移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事实说明持续推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不是海底的持续扩张,而是大陆板块后下方持续的岩浆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那是一个自发的连锁反应。万天丰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传送带模式很难解释大陆板块漂移速度远远大于地幔对流速度这个问题,提出了陨击说。陨石撞击诱发地幔底劈推动大陆板块运动这个新的驱动模式。唐春安提出了地球龟裂说,认为地球内部热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得地质历史上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热交替的周期。毛小平分析认为,目前所提出的地球动力中,只有周向应力具有足够数量级的应力,可以推动板块运动;周向应力在岩石圈薄弱处释放从而产生地壳相对运动;长期以来解释不了的“地壳异常压力”其实就是周向应力,而可独立于重力的构造力、碰撞力并不存在。 在讨论争鸣环节,大家针对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自由发言。梁光河指出万天丰提出的陨石撞击可以较好地解释超大陆裂解的初始动力,但不同意陨石撞击可以提供持续的大陆漂移的动力,以印度板块的北漂为例,因为地幔的巨大黏滞阻力,需要无数个陨石定点撞击印度板块后面才可能持续推动印度板块漂移。唐春安提出地球的锅盖效应,因此上地幔具有冷热周期,在热周期地壳才会大规模漂移,按照力学机制,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不可能是海底扩张产生的,应该是大陆漂移拉开产生的断裂系统。最后杨巍然总结发言,认为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地球上的构造运动都可以归结为开合运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都是存在的,地体构造也是科学的。研讨会取得的共识是:大陆的确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传统的地幔对流传送带驱动模式存在很多与观测事实不符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驱动机制和驱动力的问题,对板块俯冲问题多数持怀疑甚至反对的观点。其驱动力应该来自重力和地球内部热力,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新疆巴里坤红石滩铜矿区出露的石英闪长斑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红石滩石英闪长斑岩形成年龄为403.1±3.8 Ma,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此外,测得的两个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95 Ma左右,表明研究区可能存在早元古代基底.红石滩石英闪长斑岩体与铜矿关系密切,是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场所,为今后在该区寻找同类型铜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正>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8355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9876亿元,同比增长33.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相似文献   
47.
5月2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全省矿业权联合开发招投标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郝会龙,副省长于莎燕,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8.
本报讯 日前,庆安市国土资源局为城乡全体收费人员兑现经济责任状。  相似文献   
49.
土壤粒径的光谱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验室制备的5个不同粒径水平的土壤样本和室内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光谱数据进行重采样、数学变换等预处理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土壤粒径的高光谱特性,建立了光谱数据预测土壤粒径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对反射光谱有显著的影响,波长越长影响越大;在全波段范围内土壤粒径和光谱数据都呈负相关关系,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变换能增加其与土壤粒径的相关性;以反射率一阶微分建立的回归模型为反演土壤粒径的最佳模型,其建模决定系数■、预测决定系数■、预测相对偏差RPD分别为0.666,0.653,2.04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0.175。  相似文献   
50.
为了确保可膨胀波纹管在φ120 mm地质钻井中实现封隔漏失地层的功能,在合理设计8字形波纹管截面形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理论模拟了不同壁厚和材料的波纹管水力膨胀成形过程,并进行了室内水力膨胀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壁厚越薄,膨胀效果越好,但壁厚必须满足抗外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条件;适用于φ120 mm井眼的8字形波纹管,其材质应符合如下条件。屈强比≤0.6;延伸率≥25%;抗拉强度σb≥410 MPa;试制的波纹管膨胀后最小外径能够满足后续机械膨胀要求,最大膨胀压力为13.6 MPa,符合钻探现场使用条件。研究结果为波纹管野外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