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径移主导吸积流模型(ADAF)不仅可以成功解释很多低吸积率天体的连续谱辐射,也可以说明X射线波段的谱线发射,而后者目前尚少有讨论.以黑洞X射线双星GX339-4处在低吸积率的宁静态情况为例,计算了它的铁线发射,表明在ADAF情况下的确可以产生足够强的可以在观测上检测的类氢和类氦铁Kα线.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土层岩性和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待修复场地,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性,场地地层系统结构复杂、渗透性空间异质性显著,污染物种类复杂。总结场地典型土层结构和典型污染物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修复技术的研发。为此,本文收集并整理了全国136处有机污染场地相关资料,对其地域性、地层及污染物特征总结如下:目前我国已经开展调查与修复的有机污染场地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和沪宁杭地区;有机污染场地土层基本都含有黏土等低渗透介质,而且都具有非均质性,其中67%场地土层有强非均质性;沪宁杭地区场地土层渗透性总体低于京津冀和辽中南地区,此外我国京津冀和辽中南地区场地调查深度(20.3 m)总体大于沪宁杭地区(12.8 m);我国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种类为氯代溶剂,依次为氯代烷烃类(场地数量占比84%)、氯代苯类(场地数量占比46%)和氯代烯烃类(场地数量占比33%);最常见的3种氯代溶剂依次为二氯乙烷、一氯苯和三氯甲烷。  相似文献   
123.
高军波  杨瑞东  杨光海  杨光忠  徐海  冯康宁 《地质论评》2018,64(5):64051103-64051200
正贵州东南部产出大量规模不等的煌斑岩类岩体,其中位于贵州镇远马坪的煌斑岩体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含原生金刚石岩体,并将其作为寻找规模性金刚石矿床的重点,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一直未在金刚石找矿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然而,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发现,贵州东南部镇远、麻江一带煌斑岩类及其风化壳中明显  相似文献   
124.
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航空港分布、航空运输等级规模、复合流量密度与航空网络构建的研究;利用SPSS软件进行空港经济区与航空运输相关性研究;并对我国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式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航空运输具有制约空港经济区布局、影响其类型、限制其规模、指导其产业形态发展的作用。空港经济区成熟阶段会反哺航空港及其腹地,对当地的经济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支星  徐海明 《高原气象》2013,32(1):97-109
利用中国105个测站的探空资料以及NCEP/NCAR、ERA和JRA三种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EOF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再分析资料的季节平均高空温度在中国区域的可信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值上,春、夏、秋季的分布形势较为相似,大多表现出NCEP资料在对流层上层与探空资料更为接近,ERA和JRA资料在对流层中下层与探空资料更为接近,而冬季与其他季节差别较大;在描述长期变化趋势方面,不同季节不同资料的情况不一致,特别是夏季我国南部地区的对流层中层存在较大范围的降温趋势;在不同区域上,相比于探空资料,三种再分析资料在我国北方的描述能力比南方好,东部比西部好;在时空变化特征方面,三种再分析资料第一模态的分布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而第二模态的分布在各季节则较为一致,大多表现出整层温度南北反位相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6.
随着贵州省自动化综合气象观测设备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我省气象装备保障综合管理工作,实现全省各类气象装备备件库存的三级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全省现代化气象装备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全省各类气象装备全寿命的跟踪,提高了我省气象装备备件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以及我省气象技术装备配置、调拨供应等技术保障体系的运转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各类气象装备备件的实际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127.
非纬向高空急流与远距离台风中尺度暴雨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首先对非纬向高空急流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相关统计进行了分析,得出:暴雨发生时,200hPa高空一般为西南风急流(90.2%),暴雨区位高空急流右后方,暴雨增幅时,200hPa高空急流有一个增强转贤的趋势,用MM4模型对9711号台风8月19日00时-20日00时(GMT)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认为,远距离台风暴雨与非纬向风有关,高层辐散场使低产生变风场辐合,从而导致台风倒槽的形成与暴雨加强,在暴雨增幅过程中,用中尺度系统分析发现在高空急流右后方300hPa以下存在一支中尺度环流,该环流对暴雨的维持与加强有密切联系,它的生成与高空急流的非纬向性增强有关,在高空急流右后侧的次级环流与降水产生的潜热反馈,高空非纬向场(v场)的增强之间存在一种有利于远距离暴雨增幅的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8.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降水资料、全球海温(SST)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冬季西太平洋和海洋性大陆大气热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和海洋性大陆热源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海洋性大陆热源同时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冬季西太平洋热源强年相较弱年,东亚副热带急流轴线偏北3~4 °,东亚冬季风显著加强;热源强度与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由于西太平洋热源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去除ENSO影响后,西太平洋热源对急流和冬季风的影响明显减弱,且与华东南部和华南地区降水无显著相关,但仍与华东中北部和华北地区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关系仍可从同期冬季持续到后期春季。海洋性大陆热源在1993年左右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后海洋性大陆附近SST显著升高,海平面气压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海洋性大陆地区大气热源与Walker环流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海洋性大陆岛屿整体增暖趋势快于周围海洋,导致海陆热力差异增大,这可能是触发局地热源和Walker环流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太平洋SST分布和全球增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9.
酸法地浸采铀对铀矿层的地下水环境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当开采结束后将形成酸性地下水污染羽。为恢复含矿含水层的水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自然净化是一种较经济的方法,但是必须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本研究以某退役地浸铀矿采区含矿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方法来研究酸性污染羽在含水层中的自然净化作用。研究中使用PHT3D模型模拟污染羽的运移,模拟反应组分共12种、沉淀溶解矿物共6种,模拟时长为5a。模拟结果表明:酸性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形成了由方解石、Al(OH)3(a)和 Fe(OH)3(a)反应所控制的pH缓冲区;随着酸性污染羽的向下游高pH值地下水区域移动,方解石溶解与石膏沉淀反应可使SO42-浓度产生明显下降,其他主要金属离子污染物也有明显的自净作用。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日本气象厅1979—2008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JRA-25资料(日本25年再分析资料),对登陆中国的变性加强(IET)和变性减弱(WET)两类热带气旋(TC)的环境场进行动态合成分析,并计算其动能收支项。分析表明:(1) IET(WET)在强(弱)的高空槽以及高空急流的影响下,高层辐散增强、低层辐合增强(减弱),上升运动明显加强(微弱加强),相应的IET(WET)变性加强(减弱)。(2) 低层散度风动能制造的增加(减少)是IET(WET)变性后的低层气旋加强(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低层散度风动能制造则与TC低层斜压锋区的发展密切相关。(3) IET(WET)受强(弱)的高空槽影响,高层旋转风动能制造相应增长(耗散),有利(不利)于其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