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608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563篇
海洋学   478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05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直径组合桩的波浪力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给出小直径孤立桩、两个桩和2×2个桩的波浪作用力实验结果。在波浪水槽中以0°,45°,90°三个波浪方向测量了各桩所受的纵向力和横向力,文中讨论了组合桩之间的干扰效应,给出了干扰系数随KC数和桩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
本文提出一种同时考虑地形和均匀流影响的波向线数值解法及其具体的计算步骤。作为例子,对一种理想的简单地形作了数值计算并绘出波向线图。计算结果表明,流对波浪折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徐善民 《海洋科学》1991,15(3):38-41
本文论述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分布,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容重和含水量与粒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容重和含水量与粘土粒级相关性最好,容重与粘土粒级含量(相似文献   
84.
采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颗粒固着基和先固着后脱基三种方法,对褶牡蛎的眼点幼虫进行处理,产生单体蛎苗。EPI和NE诱导的最适浓度为10~(-4)M,最适处理时间为3h,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分别达47.7%和46.6%。处理时间延长,变态率增加不明显。EPI和NE的诱导效果差别不明显,其诱导作用对稚贝的生长无明显副作用。颗粒固着基以贝壳粉为佳,最适颗粒的规格为幼虫的壳长。幼虫先固着后脱基而形成单体蛎苗,以可弯曲的灰色塑料板效果最好,固着的小贝可通过来回弯曲塑料板而从上面脱落下来,小贝长至1~2cm大小时,脱基最容易。  相似文献   
85.
下扬子及周边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地质构造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其深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已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讨论下扬子及周边地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和岩浆活动机制,本文基于均匀网格层析成像方法提出了非均匀网格远震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大量的天然地震相对走时残差数据反演获得了下扬子及周边地区深至700 km范围内的三维S波和P波速度结构,并根据纵横波的比值关系计算出泊松比异常.由于S波速度比P波对流体的反应更加敏感,所以泊松比异常反映了物质是否包含流体或者物质的软硬、冷热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方的上地幔内存在明显的高泊松比异常,而地幔过渡带内则存在明显的低泊松比异常;(2)大别造山带及其南侧的中扬子地块的上地幔中下部及地幔过渡带内都存在明显低泊松比异常,且呈现东深西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我们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方的地幔过渡带内滞留着古太平洋俯冲板块,其上地幔内则赋存着软的上地幔热物质,为深部成矿提供了热量或幔源物质.因此,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87.

2008年MW7.9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断裂发生强烈地壳变形,同时引发的巨量同震滑坡加速了该地区的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然而,目前尚缺少系统的数据定量研究滑坡物质的运移以及河流侵蚀速率随时间的演化规律,这些对理解龙门山前缘物质的再分配以及强震对活动造山带地形塑造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在汶川地震后的6年间,对震区沱江上游3条支流湔江、石亭江、绵远河流域进行了多期次的定点现代河沙采样.通过系统测量河沙中的石英10Be浓度,并与震前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如下基本特点:(1)震后河沙10Be浓度均有明显降低,表明同震滑坡物质对河沙的稀释作用;(2)震后河流对河沙的运移量增加为震前的1.3~18.5倍,因此震后龙门山地区侵蚀速率短期显著增加;(3)初步估计得到汶川地震产生的滑坡物质被完全运移出造山带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100~4000年,接近龙门山地区强震复发周期;(4)震间和同震产生的构造变形和地表剥蚀在空间上具有互补性.考虑到地表剥蚀引起的地壳均衡反弹效应,认为类似汶川地震的强震有利于龙门山的隆升.认识震前、震时和震后的地壳变形及侵蚀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单次强震事件对高原边界龙门山地形演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震灾保险研究融会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联系震灾保险的社会属性,分析并指出这一险种的非强制性质;保护应用的权益与责任;对社会不规范投保行为的制约;正确理解“与国际惯例接轨”、地震系统的协作模式、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启示人们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从而加快我国该项研究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89.
在南海西北部首次发现中建南峡谷群,目前对其地质信息尚未开展相关研究.综合利用水深地形数据和二维多道地震资料,主要分析中建南峡谷群的地形地貌特征、平面展布与分段性特点,精细刻画峡谷沉积充填结构及演化特征,再进一步讨论峡谷形成的控制因素.中建南海底峡谷群分布于中建阶地与中建北海台之间,它是由西侧的一条主轴峡谷和东侧的多条小型分支峡谷组成,整体呈SE-S-SE走向,以走向转折拐点为起点,将峡谷分为三段式:北段、中段和南段,北段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段和南段主要受侵蚀作用、沉积作用,东南部的峡谷口外主要受沉积作用.研究区晚中新世?第四纪时广泛分布峡谷沉积体系,包括半深海相、三角洲相、峡谷/水道充填相、滑塌相、块体搬运复合沉积和浊积扇相.揭示了该海底峡谷群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物源供给和重力流、底流作用的控制.通过对该峡谷群的地形地貌和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将对海洋地质灾害、南海深水沉积体系研究及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徐舜华  王兰民  孙军杰  吴志坚 《岩土力学》2010,31(11):3397-3403
黄土震陷是地震发生时黄土地区发生的一种灾害。以典型马兰黄土(Q3)作为研究对象,对5组不同深度的原状黄土试样进行室内动三轴震陷试验,研究了该场地黄土震陷性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天然含水率或是增湿、减湿情况下,黄土震陷深度曲线随动应力的增加均经历了一个从平稳、快速、再收敛至最大震陷深度的发展过程;(2)黄土震陷深度曲线的发展阶段动应力区间不尽相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黄土震陷快速发展期的动应力区间在变窄,最小动应力值变小,含水率20%条件下比5%最小动应力值可降低30%;(3)典型马兰黄土存在一个最大震陷深度,其最大震陷深度不受动应力、含水率影响,含水率仅能够降低达到最大震陷深度时最小动应力,加速黄土震陷深度的发展进程。在动应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最终的黄土震陷深度曲线收敛于最大震陷深度,本次实验黄土场地的最大震陷深度约为15.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