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下扬子地区前陆变形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印支-早燕山期发一陆-陆碰撞时,使造山带南部的下扬子地区成为前陆变形带。下扬子前陆变形带上,大致以长江为界,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为向南运动,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为向北运动,总体呈两套对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长江以北前陆变形的动力来自华北与扬子板块沿大别-胶南造山带的碰撞,长江以南前陆变形的动力来自沿江南隆起带的板内造山。  相似文献   
22.
论东亚大陆的陆缘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缘弧是太平洋西北岛弧背后大陆陆地与内海间的弧形构造.这些陆缘弧的特点是:1.陆缘弧彼此形态相似,均一致突向大洋,它们在几何学上与相对应的岛弧相同;2.它们具有大致平行海岸线的断裂弧,其断裂面经常倾向大陆;3.沿弧存在着主要为新第三纪以来的基性火山活动;4.沿弧发生近期浅源张裂地震活动;5.它们切割大陆内所有中生代构造,是最新的活动构造带.作者还探讨了东亚陆缘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3.
论走滑断层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徐嘉炜 《地学前缘》1995,2(2):125-136
介绍了走滑断层作用研究前缘的若干主要方面。认为普遍使用走滑断层的术语外,在大陆上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使用平移断层。强调了单剪机制对大型走滑断层形成的作用,并评论了X破裂的纯剪理论。基于我国郯庐断裂带等的研究成果,提出走滑断层作用的若干新概念。指出剪曲(牵引)构造不同于雁列褶皱。认为中国地质学家从地质力学研究走滑断层的旋转构造已有卓绝的成就,只要同世界科学接轨,就会获得新的巨大生命力。文中描述了确定位移的方法,提出平移幅度与错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剪切热在大陆构造中的作用,提出走滑剪切带演化中剪切变形-断裂动热变质-重熔岩浆作用旋回。讨论了剪切成矿作用及已成矿体、矿带的走滑错移及变形。划分了三种基本走滑盆地类型及论证了大陆浅源走滑型地震机制。  相似文献   
24.
沂沭断裂带内盖层的剪切变形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沂沭断裂带内晚元古代至古代盖层变形的详细研究,发现这套盖层遭受了明显的顺层左旋走滑剪切变形。这期盖层变形是与沂沭断裂带基底中北北东走向左行韧性剪切带同期形成的。它们是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在不同层次上所造成的不同产物。这套盖层的变形及其特征证明了郯庐断裂带大平移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