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分布特征受粒度影响,其含量总体上随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但在局部站位其含量还可能受矿物控制。稀土元素相关参数,如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铈异常以及铕异常基本不受粒度影响,而主要受源岩组分控制,可以进行有效的物源判别。研究区不同站位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右倾的负斜率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显示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无明显铈异常。稀土元素相关参数物源判别表明研究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  相似文献   
72.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   总被引:92,自引:7,他引:85  
构造体制转变的本质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是从一个汇聚碰撞的动力学体系转变为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新生的亚洲大陆下俯冲。在这一独特的动力学体系转变过程中 ,产生了陆缘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 ,火山弧和相关的表壳变形等一系列标志。文中强调以自然的、显著的、易于识别的标志———火山弧的出现代表东亚构造域动力学体系的转变 ;指出翁文灏命名的燕山运动A幕———髫髻山组火山岩下的不整合 ( ( 16 0± 5 )Ma前 )和B幕———张家口组火山岩下的不整合 ( ( 13 5± 1)Ma前 )代表这一转变。也就是说 ,燕山运动是东亚构造体制转变的产物 ,其出现有着深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3.
为了确定顺煤层剪切带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在对顺煤层剪切带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Mohr-Coulomb理论研究了顺煤层剪切带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顺煤层剪切带内的煤层变化特征、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特征及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接近剪切滑动的临界角时,易产生薄煤区,而远离临界角时,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厚度剧烈变化部位为应力集中区并具有较高的应力梯度;顺煤层剪切带内的压应力、煤层的面理化结构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使其在宏观上形成了高瓦斯含量和高瓦斯压力特征,微观上糜棱煤细颈瓶型的孔隙形态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必要的介质条件;在紧闭褶皱区,煤与瓦斯突出类型以突出为主,在宽缓褶皱区和伸展型顺煤层剪切带内,煤与瓦斯突出类型以压出和倾出为主。顺煤层剪切带内的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发育的构造煤等3个因素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基于RAGA的PPCE方法解决了多维空间数据到一维投影的过程.本论文以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数据为基础,用该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和区划做初探,得出如下结论:危岩体主要分布在溪家河组和上沙溪庙组砂岩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泥岩层分布区;嘉陵江回水区和侵蚀岸分布灾害体较堆积岸多.高危险等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沿岸有支流汇入地区;高等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侵蚀沿岸及峡口附近;向斜的轴部距河较远地区灾害等级较低.RAGE和PPCE方法运用到河谷地质灾害评价中,能准确反映地质灾害危险等级,为河谷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用GIS方法从点数据到面的研究有一定创新.  相似文献   
75.
徐刚  郑达兴  乔子江  于新兵 《地质通报》2009,28(8):1047-1052
DEM和RS技术是研究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资料和手段。近年来,随着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和高精度雷达卫星的上天,可以获取现时性高精度的DEM,使滑坡地质灾害的研究由二维向三维提升。利用IRS-P5数据生成的5m精度的DEM,借鉴GOOGLE的三维可视性原理,将其和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0.61m)数据叠置到数字地球之上,制作成三维可视性图像,进行滑坡环境指标参数提取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直接读取滑坡环境指标的三维参数,具有客观、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为滑坡灾害评估和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定量化资料。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岷—礼成矿带寨上钨矿床和雪坪沟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有关的岩(脉)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岩(脉)体的成矿专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该成矿带钨矿床的找矿方向。寨上钨矿床和雪坪沟钨矿床分别为破碎蚀变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钨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时空和成因与同时代的岩(脉)体密切相关,是晚三叠世(220~210 Ma)岩浆作用及其过程的产物。"五朵金花"岩体群属富钨的"S"型花岗岩类,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源性,其分布范围与W、Sn、Mo、Bi、Be组合异常吻合,是岷—礼成矿带找钨的首选找矿靶区。建议围绕(隐伏)岩(脉)体,重点开展常家山、梅川W异常查证,寻找新矿床(体)。  相似文献   
77.
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是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环境演化的良好地层,对该地层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对探讨四川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剑门关组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古风化作用及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剑门关组泥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泥质岩富CaO、MgO,贫Al_2O_3、Fe_2O_3、K_2O、Na_2O、TiO_2、P_2O_5、MnO,富Cr、Cs、V,贫Sr、Nb、U、Hf,稀土元素总量为(164.96~234.35)×10-6,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11.77~15.87,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弱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剑门关组为同一物源的近物源再旋回沉积岩;源岩为沉积岩,可能富含斜长石、重晶石等富Eu矿物;源岩在沉积前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并发生了钾交代作用;剑门关组沉积期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物源区具有由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转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所有的人类学家都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将要在海洋中寻找更多的能源和蛋白质,21世纪的海洋将成为大开发、大争夺乃至大拼杀的海洋。我们了解我们的海洋吗?我们离海洋有多远?  相似文献   
79.
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基础地质图件的基础上,开展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把成矿、成岩、各阶段蚀变和各阶段成矿所体现出的构造岩石单元区分开来,从而为恢复各阶段的变形场和应力场,建立该区构造蚀变岩带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为探讨矿化矿脉分布规律提供科学评价依据,并为分析构造作用下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0.
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口段主要线性构造ETM影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连庆  徐刚 《地球学报》2002,23(4):349-352
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口段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环境复杂。ETM遥感图像显示:主要线性构造相对集中分布在纳赤台,望昆,五道梁,二道沟,雀巧等路段。线性构造多呈平直,舒缓波状线性影象,条带,线(带)状色调异常等。沿线性构造断裂谷,断层三角面发育,湖泊,水塘排列规则,水系流向变化有序。其中望昆路段线性构造密集,伴有第四纪断裂谷地,山麓洪积扇发育,水系呈平行束状或同步弯曲,现代地震频繁,属新构造活动强烈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