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碎带在四川省炉霍县旦都一带发育成土(石)林构造。其原岩为中-上三叠统如年各岩群(一套含灰岩滑塌块体的火山-构造混杂岩地层单位)变质砂岩夹板岩,在再脆性变形机制下断裂破碎形成。其内发育一组倾角较缓的劈理构造,可能是重力与地震波联合作用的产物。其内的擦痕、阶步构造显示至少存在早期右行,晚期左行两个活动阶段,并且左行走滑常伴有逆冲分量。  相似文献   
62.
黄河三角洲潮滩的侵蚀和再沉积:示踪砂棒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良勇  高茂生  徐刚  苏大鹏 《地质通报》2014,33(10):1602-1608
利用示踪棒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的半年和整年的再沉积进行了定量测量,分析了潮滩沉积动力的影响因素。测量结果显示,尽管潮滩地形平均变化值只有1cm左右,但是平均沉积交换量(侵蚀和再沉积之和)是它的10倍。因此,潮滩地形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无论是北侧还是南侧潮滩,都存在强烈的物质交换。对比结果表明,北侧潮滩沉积交换最强,且主要发生在下半年。北侧潮滩每年的沉积交换量为15~33cm。南侧潮滩沉积交换量次于北侧潮滩,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沉积交换量相当。东侧潮滩沉积交换最弱。影响沉积交换和再沉积的原因包括海洋动力、河流输沙、局部地形特征、海滩植被、海滩蟹类活动、人工突堤等,此外气候(冰冻)也影响北侧潮滩沉积交换。  相似文献   
63.
徐刚  马利利 《矿产与地质》2011,25(2):115-119
大青龙沟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二郎坪群(Pz1er)地层中,属华北地台南缘裂陷槽内的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矿床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大青龙沟矿床为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渗滤热液型银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4.
金川铜镍矿床出露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阿拉善地块龙首山隆起带,受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墙状小岩体,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硫化镍矿床。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金川矿床被认为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成矿年龄为1508±31Ma,但随着金川岩体二辉橄榄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827±8Ma和纯橄岩硫化物矿石Re-Os等时线年龄1043±28Ma的获得,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65.
暴雨是城市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降水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很难做到精确预报。以时空信息为基础框架,建立了暴雨精细化工程综合时空数据库,研发了暴雨精细化工程基础数据平台,提供了暴雨专题数据可视化展示、暴雨灾害预测分析、灾害模拟、撤离避灾路线制定等功能。通过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实时展示,可获得基于监测数据的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6.
刘冀  徐刚  彭涛  明波 《水文》2013,33(1):8-11
采用集对分析法进行月径流预报时,针对级别划分较多时不易确定差异度分量系数的问题,建立了基于SCEM-UA算法优化该系数的月径流预报方法.研究实例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区分集对间不同差异度的影响,优化所得的差异度分量系数是有效的、合理的,能够提高月径流预报精度并发布概率预报.此外,分析表明集对分析预报中的参数不确定性在模型不确定性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7.
This paper presents a paleoflood study to determine the flood frequenc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ed on core cj0702, taken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subaqueous delta. We identified flood deposits by means of high-resolution grain-size variation, sensitive population, geochemical indexe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he core covers a time span of 120 years by 210 Pb dating and was sampled at 1–2 cm intervals. Grain size, geochemical elements,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diment of the co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and clay, as well as groups of interbedded silt, clay silt, and clay. Vertically, the grain size pattern was controlled b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ater discharge and by the sediment input in winter from the abandoned Huanghe River delta. River flooding caused extreme values in all our measured parameters. We identified more than 20 flood events that occurred since 1887 using the physical parameter analysis method. The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component of sediment grain size(14.32–96.39 μm) contribution30%, Zr/Rb ratio1.5,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riteria for flood identification generally. We also found that floods that had taken place in the upstream, midstream, or downstream parts of the river were clearly identified by these indexes while the large-scale floods that covered the whole drainage area did not leave clear indications in the sediment record. This study for identification of flood ev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hyperpycnal current sedimentation as well as for forecasting of floods.  相似文献   
68.
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金堆城和老牛山花岗岩体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3.7±3 Ma和144.5±4.4 Ma,与金堆城钼矿床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139±3.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界定了金堆城成岩成矿时代为侏罗纪末-白垩纪初,2个岩体为同期岩浆事件的产物,与燕山运动有关.金堆城岩体较老牛山岩体富SiO2、K2O,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2个岩体都具有一致的高硅、富碱、过铝质系列和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高的εSr(t)、低的εNd(t)及Pb同位素图解证明2个岩体主要来自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证实老牛山岩体和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与岩石成因相同,推测老牛山岩体在深部发生分异演化,为金堆城小岩体提供了大量的热液和矿物质,从而出现了金堆城小岩体成大矿现象.   相似文献   
69.
张玉军  徐刚  杨朝帅 《岩土力学》2013,34(2):559-567
在使用Yasuhara等建立的裂隙开度的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裂隙闭合量对裂隙刚度的影响,针对一个假设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且有核素泄漏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拟定两种计算工况:(1)裂隙的刚度系数是裂隙闭合量的线性函数;(2)裂隙刚度为常数,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裂隙开度的闭合速率、闭合量、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裂隙刚度和正应力的变化、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两种工况岩体中的温度场、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无明显差别;裂隙闭合基本由应力腐蚀产生;在相同计算时间内两种工况的裂隙闭合量较为接近,工况1略大;工况1中离玻璃固化体越近,裂隙刚度值越高,并且在玻璃固化体附近的应力值较大,且集中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分析研究影响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的构造动力条件、热动力条件和水动力条件,进而以沁水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条件为基础,结合热动力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可以划分为4个地质构造单元、9个煤层气富集区,并通过可采性评价,确定了2个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和3个较有利区;煤层气富集是构造动力条件、热动力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综合作用以及时空匹配的结果,这3个条件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