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9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2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9篇 |
大气科学 | 167篇 |
地球物理 | 134篇 |
地质学 | 849篇 |
海洋学 | 118篇 |
天文学 | 88篇 |
综合类 | 172篇 |
自然地理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干热岩是埋藏于距地表大约2 km至6 km深处、温度为150℃至650℃、没有水或蒸气的热岩体。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干热岩地热资源调查,但尚未进行勘探开发。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钻采工艺方面,应结合国内设备工艺技术现状,宜选择已成熟的盐碱矿注水采卤水平对接井钻孔设计模式;选用耐高温泥浆、泡沫泥浆或增压泡沫作为循环介质;对现有的钻探设备、随钻测斜仪、泥浆循环与固控系统及安全设施进行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155.
本文论述了宁波盆地附近区域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宁波地区地震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区历史地震的时空分析划分了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参数。采用地震点源扩散模型计算了宁波市的地震危险性,得到了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从而由地质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两方面评估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可作为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56.
遥感以对地观测为主体,属于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我国遥感应用经历了引进消化的初级阶段,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模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国土资源、海洋环境调查、煤田与油气田勘探、黄金与多金属找矿、作物、草场长势监测与估产、冰雪水源与洪水灾情预报、大坝与电站选址论证、城市环境监测与规划管理等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遥感应用已经由适应性实验阶段进入业务阶段。在经济建设部门建立了200多个专业性应用单位。拥有学位及高级 相似文献
157.
新桥花岗岩体处在政和一大埔深大断裂的中段。其围岩有麻源组和中下石炭统的区域变质岩系及下侏罗统梨山组地层等。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自岩体中心往外有交代花岗岩→混合岩→区域交质岩的规律分带性,由地质、岩石、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含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均表明新桥岩体属变质交代成因型的花岗岩。由于西太平洋板块的消减,洋壳物质俯冲到一定深度脱水所产生的气热液和来自地壳深处的岩汁一起沿政和一大埔断裂上升,对处在该断裂带中段的变质岩系进行贯入和渗透交代,使原岩经过化学和矿物的交换而成为花岗质岩石。由于原岩组分的差异而交代生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 相似文献
158.
东昆仑山脉的南缘,发育一条巨型的以左行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中西大滩左行走滑断裂是东昆仑断裂带的一部分,控制着西大滩盆地的构造地貌演化。本研究在野外调查了西大滩盆地内部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裂,测量了这些断层的几何学参数,并对其运动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晚新生代以来西大滩盆地中心发育有西大滩左行走滑断裂,而在盆地南北两侧则发育有伸展变形,存在一系列活动的高角度脆性正断层,可见清晰的断层三角面构成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坡。这些正断层呈阶梯状产出,向盆地内部倾斜,与盆地中心的左行走滑断裂一起,在剖面上构成负花状构造,证明西大滩盆地发生了张扭性变形。走滑断裂的走滑运动往往伴随构造转换现象,在断裂弯曲或侧接部位可以形成走滑拉分盆地。西大滩盆地从其盆地形态来看,是一个狭长的张扭性盆地,盆地长宽比值约为7.5~30.0之间,大于7︰ 1,不符合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的特征;控制西大滩盆地的西大滩走滑断裂并未见明显的弯曲,从而排除盆地的走滑拉分成因。本文认为西大滩盆地的形成与西大滩断裂本身的张扭性变形直接相关,反映了该地区区域上处于张扭性而非压扭性应变状态,其成因与上地壳刚性变形和下地壳塑性流变密切相关;西大滩地区构造地貌的演化受控于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下地壳通道流(channel flow)的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晚期的张扭性活动可能起始于至少7Ma B.P.以前或10±2Ma B.P.,且在昆仑山垭口盆地断陷形成时期(3.6Ma B.P.)活动更加强烈,在0.6Ma B.P.的"昆仑-黄河运动"时期可能达到顶峰,奠定了东昆仑西大滩地区现今的构造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159.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
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Na+-CO2-3--SO2-4-HCO-3
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 和Cl -等 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 CaCO3 含量和含盐量相
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 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
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 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注浆法在填土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泸溪县武溪110kv变电站场地地基为人工开挖山坡堆填而成,填土厚薄不均,由块石、碎石及粉土构成。变电站建成后,建筑物及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建设方要求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反复对比和投资验算,确定采用充填、渗透注浆法对填土地基注入浓水泥浆进行加固处理。施工前,先要进行注浆试验,选择合理的注浆方式和技术参数。注浆加固后,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建筑物及地面不均匀沉隆均得到控制,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稳定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