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附加系统参数的半参数回归模型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半参数的思想对附加系统参数的混合模型进行新解,推导出了模型正则化矩阵时参数平差的计算方法,求出了参数、非参数的估计量,模型的精度评定公式;通过模拟算例证明了半参数估计法的有效性;并对附加系统参数的半参数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扩展。  相似文献   
72.
本文利用VTEC(the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s)增量和VTEC变化率分析了电离层在2003年10月28日太阳耀斑期间中国的四个IGS跟踪站的响应情况.通过分析比较说明用VTEC变化率似更适合探测电离层对太阳耀斑的响应,并有望发现耀斑期间电离层的一些扰动现象,但在能得到高精度的绝对离层延迟的情况下,利用VTEC增量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电离层对耀斑响应的整体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3.
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以及ESR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百色盆地百岗组内识别出4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并研究了各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积识别标志,在百岗组内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序,具体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指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由Ⅳ级层序界面控制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类型相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砂体分布规律及油层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军  陈果  郑荣才  游李伟  汪彦 《地球学报》2005,26(6):557-563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其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本文以百色盆地那坤地区那读组三段下部的湖相灰岩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详细研究了湖相灰岩的储层特征。指出储集岩主要为各种类型的颗粒灰岩,沉积相以颗粒滩相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和铸模孔,以单一介质的中、细喉(即中小孔结构组合)为主,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25%之间,渗透率基本上小于1×10-3μm2,滩核微相储集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高。并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储层物性的下限值和储层类型划分的界线值,将研究区储集岩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75.
76.
研究了具有p范分布的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的估计方差。除L  相似文献   
77.
在正态粗差假设下导出了粗差验后方差的无偏估计,对误差方差膨胀模型和误差均值移动模型,两者的无偏估计公式是相同的.这证明了李德仁验后方差和朱建军方差不是无偏的.由无偏方差定义的彭方法是正态粗差假设下的最优稳健估计.  相似文献   
78.
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右江盆地泥盆系可划分为17个三级层序,其中下统 7个、中统 5个、上统 5个,包括 9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代表17次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物。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沉积背景的层序进行了对比,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格架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海平面变化这一共同因素的影响,它们仍可进行对比和追踪。  相似文献   
79.
在右江地区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层序界面区分为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造山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四个成因类型,并且相同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在盆内不同地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它们与盆地的成生、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这些界面类型依次反映了盆地的新生、演化和盆山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80.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裂谷盆地层序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断裂及基底沉降控制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成因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造山四个阶段,经历了海西 -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的完整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