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7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1242篇
测绘学   620篇
大气科学   1976篇
地球物理   452篇
地质学   3351篇
海洋学   423篇
天文学   216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14篇
  2001年   1867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铼—锇同位素分析中试样化学预处理方法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用于Re-Os同位素体系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卡洛斯管熔样法、Os的CCl4提取、溴提取和微蒸馏方法。卡洛斯管封闭熔样方法,有效地防止了Os的挥发损失和保证了Os同位素平衡,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熔样方法。蒸馏法仍是分离和纯化Os的有效方法,溶剂(CCl4)提取和溴提取法在许多实验室里应用,而微蒸馏则是Os的二次纯化的主要方法。Re的化学分离和纯化仍是离子交换和萃取法。引用主要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92.
孟甲  郑慧铭  宋帅良 《江苏地质》2024,48(2):178-186
黄河下游冲洪积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土壤和地下水高氟区之一,“地氟病”给当地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研究鲁西南沿黄地区浅部土壤中F元素的富集规律,采集该区表层及下部垂向土壤控制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指标测定;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区土壤粒径和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土壤质地、化学指标、矿物风化程度与F含量的相关性角度分析鲁西南沿黄地区土壤中F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F含量的平均值为594 mg/kg,高于华北平原典型区及山东地区平均水平,约80%面积的土壤F含量过剩;浅部土壤中粉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72.99%,黏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0.31%,砂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6.70%。研究区土壤中的F元素平面上易在地势低平处富集,垂向上易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中F的物源为黄土高原黄土,F含量受土壤中黏粒含量的控制,与之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F含量与Ca、Al、Fe、Mg、K、Ti、Mn、N、S、V、Zn、Cr含量及CEC(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与Si、Na含量及pH值呈负相关;土壤中的F元素随土壤颗粒化学风化程度的增高呈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93.
周钟生  贾磊  游奔 《江苏地质》2024,48(3):266-272
江苏溧阳天目湖地区地貌单元的划分可以提升分区、分类型、分层次的地表基质调查效率。基于天目湖地区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信息;在提取地形起伏度的过程中运用邻域分析法与均值变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37×37像元。将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及坡度3种地形要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对地貌分布格局与差异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将天目湖地区地貌指标划分为平原、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台地、丘陵5种类型,其中以山间谷地与台地地貌为主,二者分别占32.97%、21.96%。划分结果符合天目湖地区地貌格局差异及空间分布,有效体现出天目湖地区平原向丘陵过渡的地貌特征,为后续开展地表基质的调查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理依据,对探究地貌分布格局与地表基质属性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周盈  鄂建  李洋 《江苏地质》2024,48(3):293-301
以往对海洋荷载影响下深层孔隙水波动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18—2020年南通阳光岛和通州湾深层地下水的逐时水位监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法探讨了海洋荷载对深层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分析发现,从浅海区域的阳光岛到近海岸区域的通州湾,深层地下水水位具有周期波动规律,主周期为19 h,波动周期为12 h与13 h。阳光岛深层地下水水位振幅较大,变化范围为0.23~2.78 m,年最大振幅>2 m;通州湾深层地下水水位振幅较小且稳定,年最大振幅仅为0.34 m。研究结果表明,浅海区域的深层地下水水位振幅较为显著,在从海洋荷载区域向非海洋荷载区域传递过程中,振幅呈现出非线性衰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理解滨海地区地下水系统动态及其对海洋荷载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
张福神  陈艳  龙立学 《江苏地质》2024,48(2):210-218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划分出江西3种类型干热岩潜力区:燕山期含高放射性产热型花岗岩出露区、燕山期火山岩区(火山岩盖层+燕山期高放射性产热型隐伏花岗岩)、白垩系红盆区(沉积岩盖层+燕山期高放射性产热型隐伏花岗岩)。结合地质、地热、物探和遥感等方法,选定江西龙南南部、安远、信丰、周田和石城5个干热岩潜力区。在最具干热岩潜力的龙南南部地区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推断深部发育3处隐伏花岗岩岩体。依据地质、物探和遥感成果圈定干热岩远景区面积298.44 km2,保守估算4.6~8.0 km深度的静态干热岩潜在资源总量为220.35×1018J,折算成标准煤为75.28亿t。  相似文献   
96.
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室内布样,野外采样,室内异常圈定与评价和室外异常查证4个阶段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工作中,从布样阶段开始直至异常评价结束的每一个阶段都考虑后续的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从布样到野外异常查证都注意地质信息和化探信息的相结合,从而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野外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该方法已在野外工作中发挥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安徽贵池地区富硒土壤特征与潜力,服务当地富硒土地资源开发,选择贵池西部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试验,探讨Se、I等有益元素的富集特征、成因及潜力,Cd、As等有害元素的超标特征及成因等,结合研究区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特征,讨论富硒土地资源及其开发优势。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Se等有益元素含量总体较高,其中Se含量达到富硒土地标准的表层土壤点位占全部样品点位的76%;表层土壤中Cd含量超标的点位占48%,其他有害元素仅个别点位超标,Cd是制约该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的主要不利因素。在研究区圈定了61.4 km2的富硒土地资源,认为研究区东部土壤富硒的物质来源是二叠系灰岩,可以利用当地灰岩提升富硒土地资源品质,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
张建明  肖涛  张家嘉 《江苏地质》2021,45(3):247-253
系统采集安徽五河地区天井湖铅金矿床16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选择钻孔数量较多、矿体连续性较好的90勘探线为研究对象,绘制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图,建立了5个铅金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结合相关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对铅金矿体的深部延伸进行预测。通过研究,总结出矿床前缘晕元素为As,主成矿元素为Au、Pb,尾晕元素为Bi。根据矿体原生晕特征和相关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推测该矿床为多期成矿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预测Ⅰ号和4号矿体的延伸方向及ZK9004、ZK9006孔深部As异常的延伸方向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0.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2mm范围内δD的变化达到6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续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