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2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晓萍  王宪  张钒  李文权 《台湾海峡》2002,21(4):427-430
本文以福建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中部分经济生物污染要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为依据,探讨了福建省近岸港湾海洋经济生物中污染物含量的特征,并进行污染现状评价。其数据和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沿岸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为研究对象,以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硫酸多糖提取,所得粗多糖采用凝胶法在AKTA系统下进行分离纯化得到PCA2-1及PCA2-2共2种硫酸多糖,电泳及HPGFC法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硫酸多糖的均为均一多糖。选取了4种在海洋环境或医学中常见的菌株为作为受试菌株,分别进行了PCA2-1和PCA2-2抑菌活性的初步实验,其中大肠杆菌抗生素检定株(Escherichia coli)和解藻朊酸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tococcus epidermidis)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为革兰氏阳性菌。所得结果表明,这2种多糖均对某种特定的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PCA2-2对溶壁微球菌和解藻朊酸弧菌有较强有抑菌作用,KI值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浅滩南部叶绿素a多周日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钒  阮五崎  黄邦钦 《台湾海峡》2000,19(3):322-328
1997年8月,在台湾浅滩南部的9701和9704测站对叶绿素a的多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结构可分为三部分:上均匀层,下均匀层,高含量层,一均匀层和下均匀层的叶绿素a含量低,且无明显的周日变化,在高含量层中,叶绿素a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具有明显周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每天的12:00或15:00,而夜间则最低,叶绿素a的这一周日 变化与潮汐现象不密切,认为与浮游动物的摄食有关,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浮游植物细胞内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而高含量层中各层叶绿素a的周日变化与叶绿素a最大值的垂直移动有关,叶绿素a高含量层存在的周期性上下移动现象,是潮汐作用的结果,叶绿素a高含量层厚度与温跃层强度呈密切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无机氮的分布与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及厦门西海域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口与厦门西海域无机氮含量较高,分别为28.25和18.76μmol/L,NO_3-N是该海域氮的主要存在状态,NH_4-N也是较重要的形态。九龙江溶解无机氮入海通量估算为6千吨/年。氮的循环、转化对于维持厦门西海域生产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NO_3-N、NO_2-N、NH_4-N分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受生物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1月至1993年8月对厦门湖及厦门西港部分海域底栖有孔虫及相关的环境化学要素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发现湖的底栖有孔虫可分为三个群落,即正常群落、半污染群落和污染群落,分别代表了湖内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同时发现了底栖有孔虫的耐得种类和对污染敏感种类,它们具有指示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钒  杨尧 《热带海洋》1994,13(4):41-47
1987年12月-1988年11月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生态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海区的海水N/P比值的空间分布与水团的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各水团的N/P比值不遵守Redfield常数15:1,并且在水团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研究水团的人布及划分中,N/P比值可作一较好的参考值。闽沂沿岸水、次表层水和中深层水的N/P比值大于15:海峡南部混合水、海峡暖水、夏季近岸涌升水和浅滩南部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北部冬季水文特性对叶绿素a分布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钒  黄邦钦 《海洋科学》2000,24(10):1-3
营养盐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在冬季 ,温度也是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因素。台湾海峡北部的水文情况复杂 ,低温低盐高营养盐的沿岸水与来自台湾海峡南部的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水相互消长[1],必定影响海区内营养物质及温度的分布及变化 ,这势必对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及叶绿素a的分布和变化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根据1998年2月在台湾海峡北部的调查资料 ,研究了海区内重要水文特征对于叶绿素a分布变化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998年2月 ,福建海洋研究所与厦门大学联合在台湾海峡北部进行了综合性海洋调查。观测站…  相似文献   
18.
对沉积物样品通过同时消解可分别测定总氮和总磷的方法作了探讨.总氮用次溴酸盐氧化比色法,比凯氏定氮法快速省时;总磷用钒钼酸铵比色法.采用同时消解沉积物样品,简化了分析操作流程,使分析条件与工作曲线酸度相同,因而取得较好的测定效果:总氮回收率102% ~105%,精密度3.6%;总磷精密度5.5%,测定值都在标准值范围之内,适用于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东山湾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真光层中的叶绿素α浓度是水柱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种量度。因此,一个海区中叶绿素α的测量可作为该海区初级生产力大小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钒 《台湾海峡》2001,20(3):314-318
本文根据1983-1984年和1987-1988年在台湾海峡的调查结果,讨论了台湾海峡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南北海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台湾海峡北部,叶绿素a 含量峰值出现在春,秋季,在海峡南部,叶绿素a含量则在夏季呈持续高值特征,前者由浙闽沿岸流的输入而引发,后者则因上升流而产生,因此在台湾海峡,叶绿素a含量呈春,秋季北部高,夏季南部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