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反射信号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对海洋进行观测,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遥感手段。介绍了一种最新研制的GNSS-R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在北京怀柔水库开展的GNSS-R岸基测高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在理想的湖面条件下验证系统的性能和检验测高算法的精度。实验得出:该系统能够在天线各阵元组合情况下实现GPS-R(global position system-reflection)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在把反演结果平均到1h后,使用C/A码的测高精度可达分米数量级。  相似文献   
32.
在高山的山顶上, 利用GPS接收机跟踪低仰角和负仰角的GPS卫星信号, 即山基GPS掩星观测, 该技术可以获得低层大气折射指数剖面。2005年8月1—29日, 在河北雾灵山 (40.60°N, 117.48°E, 海拔2118 m) 开展了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 共获得576 h的原始观测数据, 跟踪到掩星事件共1136次, 其中621次上升掩星事件, 515次下降掩星事件, 平均每小时观测到2次掩星事件, 经反演成功获得939个大气折射指数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山基掩星事件发生时间 (地方时) 大体呈平均分布; 山基掩星事件持续时间大部分在15~20 min; 山基掩星事件跟踪最低负仰角分布的峰值出现在-3°~-2.5°之间, 所跟踪到的最低负仰角达到-4.994°, 出现在正南稍偏东方向; 下降掩星事件的最低仰角分布明显低于上升掩星事件的最低仰角分布。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山基掩星观测每天可为低层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大量时空分布的折射率数据, 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对流层强迫与平流层暴发性增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流层准地转-β通道近似下的波流相互作用模型,考虑大气行星波1和波2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平流层底部边界强迫波波1和波2的振幅作为参数,对该模型的分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稳态解支A,B,C,在某些参数范围内,多种稳态解同时存在.解支A对应于平流层冷冬状态,解支C对应于平流层增温状态.由于参数变化系统在稳态解A和C之间发生灾变是冬季平流层暴发性增温的原因.文中给出了二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岔集,它表明了对流层顶的波动对平流层暴发性增温的控制作用,能很好地解释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34.
电离层水平水均匀性对无线电掩星资料反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离层水平不均匀结构是引起掩星资料反演的主要误差源。本文模拟不均匀结构对无线电掩星资料反演的影响。首先利用3-D全球射线追踪技术进行了模拟。结果指出:电离层电子密度20%的变化可能引起GPS的时延增加约12m。其次,将90%的掩星时延对应的路径长度,定义为电离层掩星测量的水平分辩率,其值为1200-2000km。最后,计算了不同纬度电离层当地正午、子夜和日出时的电离层水平不对称指数。它表明:低纬夏季日出时,不对称指数达-78%,反演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35.
冬季平流层波动模型的分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波流相互作用的Holton-Dunkerton简称H-D)模型出发,应用延拓方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分岔问题,研究冬季平流层波动模型的分岔特性.给出了大气行星波2与流相互作用的底部边界强迫波、底部边界平均纬向风场、风切变等参数的分岔特性,同时给出了波1与流相互作用的底部边界强迫波的分岔特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在1989年3月特大太阳事件期间,我们在武昌电离层观象台进行了连续的VLF,LF无线电传播测量,接收挪威的奥米加台的13.6kHz的VLF讯号和罗兰-C西北太平洋链Z台100kHz的LF天波讯号。分析所得的资料并与相应的武昌地磁K指数的比较表明:在3月6日—20日期间,伴随大的地磁扰动,VLF、LF无线电讯号也均出现比较大的扰动,白天和夜间均有较大的相位超前,LF幅度起伏加大,平均值减小。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