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冰蚀湖中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及气候变化的历史,还间接地反映冰川发育过程。年保玉则山(果洛山)下的希门错是在冰川强烈退缩后形成的一个典型冰蚀湖。从地域分布上讲,该区冰川发育遗迹分为4个部分,即上希门错以上、上希门错和希门错之间、希门错出口附近和希门错以北6~10km处。前人依据冰碛物的暴露年龄和上覆黄土的热释光年代将上述4组冰碛物划分为4次冰进,包括形成于MIS3阶段的尼格曲冰期、形成于末次盛冰期的希门错冰期、以上希门错和希门错之间的冰碛物作为标志的末次冰消期和形成于全新世的新冰期。通过对采自希门错长达12.8m的岩芯研究发现,希门错自约38kaB.P.以来有连续的湖泊沉积,这一地质证据说明在湖泊存在的这段时间内,冰川规模都没有超过现在湖泊所在位置。希门错冰期的形成时代应该至少老于湖泊沉积物底界的年龄,即大于38kaB.P.,而并非末次冰盛期的产物;尼格曲冰期的形成时代则应该更老。文章还初步分析了湖泊沉积物与冰碛物测年结果代表的不同意义和差别及其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认为冰碛物的暴露年代和热释光年代均可能代表了冰川退缩后的年代,而不能代表冰川的形成和发育年龄,冰川存在的时间要比通过冰碛物所测的年代更老。进一步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典型冰蚀湖的形成时代、演化过程不仅有利于对湖泊气候环境记录的全面认识,也将为冰川形成与演化历史、特别是冰川形成年代和其他测年资料的科学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2.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es of TOC, CaCO3, δ13Corg, δ18O, and δ13C of the shell bar section in the Qaidam basin, and compared with grain size data,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history of the high water level of paleolake Qarhan was reconstructed and it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From 39.7 to 35.8 kaBP wa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high paleolake level. From 35.8 to 33.6 kaBP and 33.6 to 27.2 kaBP, TOC and CaCO3 contents and δ18O values were high, whereas, δ13Corg values and median size content were low, reflecting a warm-humid climate and high lake level. During 27.2-22.3 kaBP and 22.3-17.5 kaBP, both temperature and the lake level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revious stages, but the climate was still warmer and more humid than that of today. The lake level decreased between 32.4 and 32.2 kaBP, 30.4 and 29.8 kaBP, and 28.4 and 27.2 kaBP. Generally,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in Qaidam basin and the high lake level sustained between 39.7 and 17.5 kaBP. The lake retreated abruptly at 17.5 kaBP, with a very strong increase in evaporation, which resulted in salt formation and the extinction of Corbicula.  相似文献   
143.
流体力学中非线性系统问题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颇受国际气象学界注意,日本气象学界对此甚为重视。日文“気象研究”第151号(1985年2月)为此出了专刊。本刊在1985年第2期上曾发表北京大学刘式达的文章:气象界如何看待当前科学界关于“确定论和随机论”的讨论——兼论非线性和浑沌的研究。看来,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将与气象学各分枝的进一步发展分不开。为此,我们发表“気象研究”第151号(気象)的目录和后记的译文,希望引起读者对此问题的关心。在后记里提到第二章中有关公式,就不再加注了。  相似文献   
144.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渐成熟,旅游研究定性分析的局限性也日渐显示出来,成为制约当今此类研究的瓶颈。基于上述考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以喀什地区为示例,研究了旅游目的地家庭文化、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影响因素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结果表明:价值观念对传统风俗的影响显著,家庭文化、道德规范对传统风俗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是通过对价值观念产生正向和反向影响,外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间接对传统风俗产生影响。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5.
区域建设用海是海域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以土地与海域集约利用评价为参照,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解译方法从2017年高分影像中提取并计算了江苏省12个区域建设用海的主要评价指标值,应用TOPSIS模型评价了江苏省沿海已建项目的集约用海现状。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3.2%的土地处于未利用状态,农渔业为面积占比最小的用地类型,江苏省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②已有的开发活动中,人工设施面积较小,建筑与道路等面积占比远小于生态面积,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良好。③根据指标计算,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得分集中在0.4~0.6,集约利用程度整体较低,不同项目集约化利用程度差异较小,主要原因在于项目投资强度两极分化,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④从不同用海类型来看,交通运输用海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用海结构布局最适宜,效率最高。文章所建指标具有指向性,应用TOPSIS模型进行无须赋予权重,因此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的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6.
介绍尤昭玲教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经验。尤教授认为肾虚血瘀为本病的病机,应以补肾活血法治之,自拟助卵方,并根据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制定了“攻补兼施”的治疗法则,即行经期以“祛邪”为主,经后期以“补虚”为要。行经期着重活血化瘀,祛除邪气,促进经血排出,疏通微循环;经后期着重补益肝肾,固护阴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子宫内膜修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7.
波流共同作用下双层砂质海床的稳定性,目前集中于对其瞬态液化特征的研究,由于海床瞬态液化深度一般较小,难以全面反映双层砂质海床的液化特征,故有必要对其累积液化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海床累积孔隙水压力发展控制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波流耦合作用下双层砂质海床的累积液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顺流会增大海床的液化深度,考虑到海床的累积液化效应,实际海况中的较大流速不容忽视;上下层海床的渗透系数及其相对厚度对双层海床的累积液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前言地震学家与土木工程学和建筑学家之间的隔膜之一就是所用的频谱不同。在地震学上为表示地震动的频率特性通常用傅里叶谱,而在工程学方面则用响应谱。尽管各自用各自的频谱给自己带来了方便,但其结果却意想不到地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响应谱,然后再介...  相似文献   
149.
150.
我国西南地区湖泊众多,利用湖泊沉积物已开展了大量全新世植被、降水、温度和水位等的重建工作.然而,代用指标的季节性差异和气候演变的区域差异使得不同代用指标和地区重建的古气候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更多可靠记录来相互佐证和构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详细图景.本文以云南抚仙湖FXH-6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正构烷烃和色度指标作了分析,在厘清其来源及环境指示意义的基础上,重建过去近5000年抚仙湖有机质的来源和湖泊水位的变化,探讨了湖泊环境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抚仙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n-C23n-C31可有效指示内源沉水植物和外源陆生植物.近5000年抚仙湖湖泊环境经历了3个阶段:在5000—2300 cal a BP阶段,沉水植物广泛分布,湖泊水位处于高位;在2300—2000 cal a BP阶段,抚仙湖沉积环境快速变化,内源沉水植物生物量锐减,水位快速下降;2000 cal a BP至今,沉水植物生物量持续减少,湖泊水位保持低水位;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了该阶段(2000 cal a BP至今)陆源植物的输入.本研究重建的抚仙湖持续降低的水位变化和湖泊生产力趋势与过去5000年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温逐渐降低、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小的总体趋势相对应,表明区域气候变化是湖泊沉积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