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03,22(2):161-162
20 0 3年 5月 11- 18日 ,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岸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举行了第三届岩溶记录 -气候变化的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于 1996年在挪威卑尔根 (Bergen)市举行 ,李彬博士参加了这届研讨会。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于2 0 0 0年在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市召开。出席第三届会议的有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新西兰等 2 5个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达 12 0余人 ,其中有国际著名学者 D.Ford,P.Williams,A.Baker,D.Genty,S.E.L auriten和 B.Onac等人。会议共提交论文摘要 10 0余篇 (其…  相似文献   
62.
洞穴石笋纹(壳)层层组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笋是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典型滴石类型,也是岩溶记录中最全面、最系统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载体,随着高分辨率测年技术和测试方法的提高,它在重建古气候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石笋沉积纹层的组合、厚度、粒度和层面构造等,是恢复成笋滴水动态及相关古水文条件的物质基础,其中不少古气候环境信息,具强烈直观感,聚集物证、形象地记录于石笋剖面中,易观测研究.通过大量石笋纵剖面观测和系统的同位素组成、微(痕)量元素、特征性纹层的分析研究,证实石笋沉积纹(壳)层具韵律性组合和沉积旋回性及其古气候环境显示.首次提出石笋具叠锥型、叠柱型、叠锥叠柱复(组)合型纹(壳)层组和连续性、旋回性、间断(歇)性叠复纹(壳)层层组类型的沉积构造,并阐述各自的特征、滴流水动态和气候环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3.
碳酸盐岩地区重晶石矿床的成因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地区的重晶石矿床,是在浅层条件下,以岩溶地下热卤水溶液为介质,岩溶作用为主导成矿作用形成的。本文主要从碳酸盐岩的含矿性、可溶性和成矿介质来源、矿液性质和迁移、沉淀作用等,探讨了重晶石的岩溶成矿过程。并根据矿床的产出形态和成矿特征,将岩溶型重晶石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岩溶洞穴充填型、岩溶(溶隙、孔隙)充填一交代型和岩溶砂矿型。   相似文献   
64.
桂林地质构造与岩溶地貌发育的时序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正> 以往研究构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常侧重在构造形迹与岩溶形态的分析,无疑这对于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构造阶段的划分、说明岩溶形态的特征及构造与岩溶的空间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物质的依据,而难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建立起岩溶发育的时空观念。为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分析桂林地质构造和受它控制的溶蚀、侵蚀作用的同时,还认真研究了不同岩溶发育期的沉积—堆积物,以便恢复当时的沉积、堆积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有依据地指出岩溶发育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5.
桂林岩溶地区中生代地层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桂林地区开展岩溶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中,从岩性、古生物的特征及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发现和证实了本区存在中生代地层。其中,上三叠统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含较丰富的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上白垩统的红色钙质泥岩,产丰富的轮藻,介形虫微体化石及植物孢粉化石,采样测定同位素年龄值为145±5百万年(铷——锶法)。在岩溶地区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但对地层和构造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同时对岩溶基础理论的研究,古岩溶的分析和岩溶矿床形成的探索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公元8世纪以来贵州荔波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记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中国贵州荔波龙泉洞L1及L2两根石笋19件ICPMS230 Th测年和459件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L1时限范围为918-1910aA. D. , L2为724-1888aA. D. ;稳定同位素样品的平均分辨率分别为6. 6a和3. 6a。两根石笋δ18O记录取得了平行一致的结果,石笋记录可分为3个气候期,即: 中世纪冷期(公元8世纪- 995aA.D. ) ,石笋δ18O总的偏重,变化幅度较小,最轻为- 8. 84‰ ,最重为- 6. 72‰ ,平均值为- 7. 76‰ ;中世纪暖期( 995- 1340a A. D. ) ,石笋记录为两峰夹一谷, 200年级的一个半旋回,δ18O最轻为- 9. 47‰ ,最重为- 6. 58‰ ,平均值为- 7. 94‰ ;小冰期( 1340- 1880aA. D. ) ,石笋记录为四谷三峰相间交替,即季风表现出由弱到强的200年级3个半旋回,δ18O最轻为- 9. 50‰ ,最重为- 6. 07‰ ,平均值与中世纪暖期基本一致,为- 7. 92‰ ,但变化幅度要大一些,特别是弱季风期要偏重一些。L1及L2两石笋δ18O记录可以很好地和中国中东部物候记录对比。在总体变化格局上也可以和格陵兰冰芯记录进行对比。石笋记录也可以与宇宙核素产率及太阳耀斑记录进行对比,小冰期中石笋δ18O记录的4个低谷期(弱季风期) ,正好与宇宙核素产率及太阳耀斑曲线的低谷区相对应,并分别可以和太阳黑子1810年达尔顿极小值、1645- 1715年蒙德极小值1420- 1530年的斯波瑞尔极小值、1280- 1440年的沃尔夫极小值一一对应。太阳黑子的变化,直接改变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说明低纬度地区短尺度季风气候直接响应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末次冰期贵州七星洞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末次冰期60.5kaB 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的短时间尺度气候快速变化的D-O旋回事件1-18和Heinrich事件H1~H5在黔南七星洞中的石笋记录,并对冷事件发生的年代给出了界定。研究表明,黔南60.5kaB P以来石笋记录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明显受北大西洋气候振荡的影响,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  相似文献   
68.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组成石笋的方解石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结构、层面构造、沉积间断或风化壳等特征标志,阐述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特征以及古滴水动态变化.经铀系法测年,确定石笋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其年龄为8.07万年至22.91万年,经历了14.84万年,沉积速率为2.08~2.82mm/100a(未扣除间断时间).  相似文献   
69.
70.
桂林地区4万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动力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桂林灌阳响水岩1号石笋的测年和O、C同位素的详细研究,得出了桂林地区4万a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连续记录,并揭示了由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突变过程和3次与Heinrich事件(H1、H2、H3)对应的气候突变事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GISP2冰芯记录、古海水表面温度记录、深海海底生物的O同位素记录和苏禄海沉积物O同位素记录的对比,认为我国古季风环流变化的直接动力机制是全球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