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运城盆地厚层黄土覆盖区所开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试验,采用黏土吸附态金属离子(Cu、Co、Ni、Zn等)、热释碳酸盐(ΔC)、电导率(η%)、F离子选择性电极四种方法同时进行。试验对象是深埋在黄土下200~300 m以深两个铜镍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通过本次试验,所选四种方法均不同程度捕捉到巨厚黄土覆盖200 m以深的金属矿床成矿地球化学信息,初步证明所选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其中粘土吸附态金属离子Co、Ni、Cu、Zn异常强度与在矿体中的浓集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间接找矿信息热释碳酸盐(ΔC)、电导率(η%)也有一致的趋势。进一步将四种方法的异常信息进行叠加,所形成的组合异常更好地克服了单信息微弱、不稳定的缺陷,可更有效地指示深埋隐伏多金属矿体,明显增大异常对矿体的反映率。本次所选的四种方法,野外采样方法简单,操作简便,与常规土壤化探工作方法基本一致,生产与测试成本能为基层单位接受;对同类土壤覆盖区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苯扎氯铵具有非氧化性杀菌作用,被大量应用于医疗卫生系统,随着污水排放到环境中,已被确定为可能严重影响生态系统中敏感生物的有害化合物,准确检测环境水体中苯扎氯铵的含量对于维护人体和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水体中残留苯扎氯铵的浓度低,且检测时容易受到复杂污染组分的干扰,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要求检测方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和更准确的定性能力。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HRMS),建立了准确定性定量检测环境水体中苯扎氯铵三种同系物(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方法。样品经0.22μm孔径滤膜过滤,加入同等体积的甲醇混匀,流动相为含1%(V/V)三乙胺的10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采用Accucore C18色谱柱(150mm×2.1mm,2.6μm)进行分离,6min内三种苯扎氯铵同系物实现基线分离,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在60000分辨率条件下以SIM模式进行数据采集。结果表明:三种苯扎氯铵在0.10~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3~0.06μg/L,加标回收率为86.7%~111.2%。经实际样品验证,该方法在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上能够满足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等环境水体中三种苯扎氯胺同系物的检测,并识别出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疑似干扰物为质量数m/z 360.323的丙二醇脂肪酸酯。  相似文献   
103.
黄婉  张璐    巴金    廖梵汐    陈能松   《地质通报》2011,30(09):1353-1359
为查明全吉地块基底中达肯大坂岩群的最大沉积年龄,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钾长石浅粒岩中的锆石U-Pb年龄。CL图像和Th/U比值指示这些锆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36个测点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为2094~2280Ma,其中年龄谐和度高于90%的30个测点的207Pb/206Pb年龄相对概率密度曲线呈单峰分布特征,峰值年龄为2190Ma左右。结合全吉地块最早一期变质事件的年龄,钾长石浅粒岩原岩碎屑和所在的达肯大坂岩群的沉积年龄范围被约束在1.95~2.19Ga之间。本研究表明,前人在侵入于达肯大坂岩群的伟晶岩脉中获得的约2.42Ga年龄的锆石应捕获于围岩,属于继承性岩浆碎屑成因,该类锆石年龄不能用来约束达肯大坂岩群原岩的最小沉积年龄。  相似文献   
104.
全吉地块东端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中普遍发育变质的基性岩体,它们的形成时代、变质作用时代和对地块基底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应用LA-ICP-MS技术测定其中的一个变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获得的10个测点数据显示,锆石受到热事件的强烈改造而发生严重铅丢失,但拟合的不一致线仍给出相关性较好的上交点年龄1712Ma±47Ma和下交点年龄472Ma±29Ma,MSWD=1.4。这表明,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是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末期汇入Columbia超大陆之后于中元古代早期初始裂解而侵位的基性岩体。这些基性岩体在早古生代卷入了柴北缘碰撞带而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受到构造肢解。  相似文献   
105.
俯冲带作为联系地表和地球深部系统的纽带,不仅是将地表碳带入地球深部的主要通道,也是地表物质和地球深部物质发生交换的重要场所.俯冲作用可以将地表碳以有机碳或无机碳酸盐矿物等形式带入地球深部,再通过火山作用或去气作用返回到地表系统.俯冲带深部碳循环控制着地表碳通量变化,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球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  相似文献   
106.
将多重网格策略引入NLS-3DVar(Non-linear Least Squares-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非线性最小二乘三维变分同化)方法,进而应用于24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时气温数据和NCEP再分析气温数据的融合,得到中国区域空间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气温融合产品。分别从单重网格(分辨率1°×1°)和双重网格(分辨率由2°×2°到1°×1°)利用2014年1~12月(4、5月除外)的独立检验数据考察NLS-3DVar气温融合产品质量,验证基于多重网格策略的NLS-3DVar方法的优越性。在单重网格下,与广泛应用于气象行业的Cressman插值产品(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961°C d~(-1)和0.924)相比,NLS-3DVar产品全年始终具有最小的均方根误差和最大的相关系数,年平均值分别为1.915°C d~(-1)和0.929;站点间误差分析进一步表明,NLS-3DVar产品在大多数检验站点精度更高,在新疆、甘肃、云南、陕西等地区尤为突出;加入双重网格策略的NLS-3DVar产品与单重网格的NLS-3DVar产品误差对比显示,均方根误差年平均值分别为1.649°C d~(-1)和1.711°C d~(-1),相关系数年平均值分别为0.970和0.968,二者在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的表现上都极为相似,即双重网格NLS-3DVar气温产品尽管对观测数据采取了稀疏化处理,但依旧维持了原有的产品精度,并且在计算效率上提高了1倍多。而与同样在双重网格下基于多尺度的STMAS(Space–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stem)算法相比,双重网格的NLS-3DVar产品在产品精度上同样占据优势,在计算效率上单位时次耗时与STMAS算法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基于HYSPLIT模式及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相似环流形势背景下塔里木盆地2015年6月和2022年3月两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以和田为例分析两次过程中高低空系统配置、相关物理量特征、沙尘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的差异。结果表明:两次天气过程均受高空槽影响,但2015年6月沙尘天气过程相对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高空槽位置更为偏南且具有明显的经向特征,阻塞高压系统的崩溃使得冷空气迅速爆发,大气垂直运动强烈,从而盆地内沙尘天气强度强于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除受槽底少许冷空气翻山造成沙尘天气外,低层偏东风急流相对2015年6月沙尘天气过程更为强盛,使得盆地东部出现沙尘暴并自西向东输送,盆地同时受东、西两路沙尘天气影响。2015年6月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主要由偏西路径输送,主要源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并有部分沙尘由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输入,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沙尘颗粒主要受偏东气流驱动,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主要起沙源地。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期间和田附近偏西风及偏东风场辐合使得沙尘颗粒汇聚,加之稳定的环流形势及相对暖湿的大气条件,沙尘不易扩散,因此低能见度持续时间相对更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无论是盆地内部由西向东还是由东向西的沙尘过程都会在和田地区累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8.
Northern Carnarvon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一套海相Brigadier组碳酸盐岩,但其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分布规律和沉积模式尚不清楚。研究认为,Brigadier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基底坡度小、气候温暖潮湿、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平面整体上升,具有利于混积沉积发育的地质背景。Brigadier组具有明显的混积沉积特征,盆地东南部Brigadier组岩性为三角洲砂泥岩,盆地西北部岩性为纯碳酸盐岩,ODP多口钻井钻遇生物礁滩沉积,整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岩性由碎屑岩变成碳酸盐岩的特征。研究认为Brigadier组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碎屑物源输入的停止和水动力的减弱,导致碳酸盐岩沉积与砂泥岩沉积出现混合,Brigadier组混合沉积为典型的相混合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9.
张璐 《北京测绘》2021,35(12):1561-1564
为研究第三次国土调查中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应用,结合具体工程,在贵州地区进行了实验.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室内解译地类的精度远远高于用卫星遥感影像室内解译地类的精度;(2)在山区,由于地面起伏比较大,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精度并不均匀,地类判读的差错率依然较高;(3)无人机用于国土调查难以代替外业实地核实.  相似文献   
110.
全吉地块莫河片麻岩原岩侵位年龄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河片麻岩位于全吉地块东段,其原岩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侵入体。前人对该片麻岩的锆石年龄测定结果相差约120Ma。在野外详细地质观察基础上重新采集样品,用LA-ICP-MS法重新测定了15颗岩浆成因锆石的U-Pb年龄,结果得上交点年龄为(2 394±31)Ma(2$)(MSWD=0.82)。由于锆石也受到变质变形作用的强烈改造,认为该年龄可能更接近于该片麻岩原岩的侵位年龄。新的定年结果表明,全吉地块存在近2.4Ga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