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对黑龙江省2019年1-4月84个国家气象站暗筒式日照计(人工观测)和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自动观测达到分钟级。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高于人工日照0.1 h,数据完整率达到96%以上,24 h日照时数一致性均值较高,一致率在71%-83%之间。中午时段的一致性好于早晚。  相似文献   
12.
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位于南秦岭平利复背斜南翼,处于大巴山平利穹隆南西缘。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碳氧同位素与稀土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通过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知,样品δ18OV-SMOW介于1.44‰~2.20‰,测得温度介于60.72~122.87 ℃。矿石与围岩具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具高LREE/HREE值,δEu负异常,δCe也为负异常,说明重晶石与围岩物质的来源可能相同。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赋矿层位为寒武系鲁家坪组,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斜坡,该沉积环境为$SO_{4}^{2-}$形成提供优越的条件,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可能为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Ba的主要来源,矿床为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深海微生物生态分布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在深海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方式陆续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1)在深海热液喷口处取水样,用0.2μm的核孔滤膜过滤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许多微生物细胞。用落射式荧光显微镜对此区域的水样进行细菌计数,发现水中的细菌数量可达10^5~10^9cell/mL。用ATP测定法同样也发现,  相似文献   
14.
张瑶  孙丽影  周瑾 《海洋测绘》2019,39(1):35-38
日变改正和船磁方位改正是影响海洋磁测数据精度的主要因素,而船磁改正又会受日变改正精度的影响,因此日变改正对于海洋磁力数据精度而言至关重要。主要研究海洋日变数据与陆地日变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海洋日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海洋日变数据随纬度和水深的变化率,并结合变化趋势、日均值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索海洋日变与纬度、水深之间的关系,为海洋日变用于磁力日变改正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海洋磁测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15.
那屿藻属(新拟名)Yonagunia Kawaguchi et Masuda隶属于红藻门海膜科, 本研究通过对该属的台湾那屿藻(新拟名)Yonagunia formosana (Okamura) Kawaguchi et Masuda进行了形态学和基于rbcL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证实台湾那屿藻存在于我国海南省东南部地区, 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该物种的分枝形式、小育枝、皮层细胞等营养结构以及生殖结构, 发现藻体的枝端形状比最初报道的模式种更加多样化, 且藻体各部分结构(分枝形式、小育枝、皮层细胞等)的大小与最初报道的模式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是我国海南省东南部地区台湾那屿藻的首次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储碳机制及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中存在一个巨大的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库,可与大气CO2碳量相媲美.两个碳库之间的交换势必影响气候变化.RDOC可在海洋中保存数千年,构成了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探寻RDOC碳库形成机制是认识海洋如何储碳的关键.新近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理论指出,海洋微型生物是RDOC碳库的主要贡献者.本文从MCP的主动机制和被动机制及其环境调控出发,论述了海洋RDOC的组成与生物来源,RDOC组分的微型生物代谢途径,病毒的裂解过程以及浮游动物活动对RDOC生产的贡献,不同类群微型生物有机碳代谢特征及其生物标记物与碳氢同位素表征,以及MCP的能量代谢特征与储碳效率,并结合MCP储碳的地史证据展望了MCP在增加海洋储碳能力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球科学家到投资经理的勘探机构都已经意识到最近对可控源电磁法用于海洋水合物探测和评估方面的兴趣剧增。比如油气、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这样的靶区,是其他导电背景中的高阻带。笔者从实验设计到一些已经公开的相关勘探案例中得到的基础理论中追踪海洋方法的学术和商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空间自相关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陈江平  张瑶  余远剑 《地理学报》2011,66(12):1597-1606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MAUP) 效应是对空间数据分析结果产生不确定性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也不例外.本文分别利用网格模拟数据和中国人均GDP实例数据为数据源,以全局Moran's I 系数来探究空间自相关统计中的MAUP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变量的空间自相关程度依赖于空间的粒度大小与单元的划分方法,但空间单元的变化与自相关性并不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因此,在进行空间自相关研究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理单元的粒度大小和分区.最后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地统计内插方法来降低MAUP对空间自相关分析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海域属于我国渤海区域典型的大型海藻分布区,该海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大型海藻区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于2021年秋季在该海域采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样品进行活体培养,对其藻体附生的其他季节大型海藻的状况加以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生物学方法对石花菜附生藻生殖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合附生藻形态特征进行物种分类鉴定。经过培养与鉴定,确定该水域石花菜的附生大型海藻共有7种,其中红藻4种,即丛出旋体藻(Audouinelladaviesii)、旋体藻(Auduinella sp.)、茎丝藻小枝变型(Stylonema alsidii f. ramosum)和日本新管藻(Neosiphonia japonica);绿藻2种,即苍白刚毛藻(Cladophora albida)和浒苔[Enteromorpha (Ulva) prolifera];蓝藻1种,即丝状鞘丝藻(Lyngbya confervoides);丛出旋体藻、茎丝藻小枝变型和苍白刚毛藻为河北海域的新记录物种。研究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培养可作为个体微小的附生大型海藻分类鉴定的有效补充方法,也能为分子鉴定提供纯净的...  相似文献   
20.
陈瑶  张瑶  焦念志 《海洋学报》2021,43(6):98-107
国内外关于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和上升流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基于蓝细菌校正的时序红外显微技术”研究了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中心区AAPB对上升流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升流涌升的初始阶段,AAPB和总异养细菌丰度较低;随着上升流的发展,两者丰度均增加并在上升流的成熟期达到最高值;而当上升流衰退时,AAPB和总异养细菌丰度开始下降。在上升流发展过程中,AAPB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但同时受环境低磷浓度的限制,总异养细菌丰度与氮、磷、硅营养盐均有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绿素a指示的浮游植物所释放的溶解有机碳和环境中的磷限制可能对AAPB起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而营养盐则可能在总异养细菌对上升流的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AAPB在碳及其他生源要素循环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