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21.
以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为具体实例, 探讨了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台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规律.描述了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碳酸盐岩的各种成岩作用类型.根据成岩组构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分为海水、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综合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及其成岩环境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剖面上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特征与岩石在高频旋回中的相对位置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受大振幅、高频率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早期海平面相对上升, 形成旋回的下部单元, 岩石首先经历海底成岩作用, 随着上覆沉积物的增加, 逐渐进入浅埋藏环境, 成岩作用表现为以压溶、重结晶作用发育为主要特征.晚期形成旋回的上部单元, 由于海平面相对下降, 沉积物逐渐抬升, 早期海底成岩作用尚未充分发育就脱离海水环境, 进入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以强烈的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为特征.   相似文献   
22.
陈兆力,1972年参加工作.在射阳盐场工作了近30年,过着与每一个普通盐场人一样的平稳生活。随着盐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结合自身状况,及时选择了一条理想的致富之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23.
王超  李猛  李荣社  彭岩  张吉衡  张海军  王健 《地质通报》2015,34(203):364-373
通过野外考察和前人资料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红藻山组之上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其中发育铁质风化壳、沉积间断、地层的缺失、侵蚀作用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存在古生物组合、沉积环境的突变。界面以下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界面之上代表了冰水沉积到海相潮上—潮间带沉积,上覆黑土坡组—红铁沟组—皱节山组,依次沿着不整合面向上超覆,反映了不整合发育之后的又一次海进过程。该不整合界面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该地区裂谷盆地的伸展阶段的构造响应。该区域性不整合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全吉群内部整合关系的认识,说明全吉群需要解体。该不整合可能发生于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该时期的不整合面上、下生物面貌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或突变,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全球雪球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24.
巴音布鲁克铁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铁矿床位于南天山造山带北部,产于上志留统巴音布鲁克组与海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床成矿母岩为正长花岗岩,成矿方式主要为交代作用.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各种矽卡岩矿物组合,与磁铁矿关系密切.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以酸性岩浆与碳酸盐地层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铁矿床研究对比发现,可利用区域侵入岩标志、...  相似文献   
25.
新疆和静县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微板块北缘之博洛科努早古生代岛弧带,属于阿吾拉勒金、铜、铅、锌、铁成矿带东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两者为断层接触关系。由于成矿矿浆的多期次活动,查岗诺尔铁矿广泛发育围岩蚀变,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带状蚀变带。通过研究发现,矿床主矿体FeⅠ号主矿体的围岩蚀变情况,按不同蚀变矿物组合,自东向西可分出石榴石带、绿帘石-阳起石带、阳起石-磁铁矿带、蚀变大理岩带和阳起石带,对应三期蚀变作用。各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磁铁矿+透辉石+石榴石、磁铁矿+阳起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石英-碳酸盐。矿区蚀变是由高、中温火山热液交代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而形成。  相似文献   
26.
阿尔金断裂东段红柳峡火山岩及其周缘火山岩的岩石学、锆石成因岩相学及LA-ICP-MS U-Pb年代学对比研究显示,样品中存在两种锆石类型。一种为来自火山颈中心相样品的长柱状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09.0±1.6)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代表了红柳峡火山颈形成的年龄。另一种为来自火山颈周缘两个玄武岩样品的次圆或椭圆状继承锆石,且绝大部分具有核、幔结构,其U-Pb年龄分布在(138±2)~(2 376±74)Ma,展现了复杂的年龄峰值。这些继承锆石均为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从下白垩统及更早地层捕获而来,它们的峰值年龄密切响应了阿尔金断裂早白垩世晚期及更早期复杂的多期岩浆及构造事件。部分年龄峰值与南阿尔金地体古生代花岗岩年龄的吻合显示阿尔金地体曾经与祁连陆块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27.
甘肃玉门红柳峡地区下沟组双壳类化石丰富,计有7属18种,包括Musculiopsisfuxinensis,M.yixianensis, M. subrotundus, Sphaerium anderssoni, S. coreanicum, S. selenginensis, S. chientaoense, S. ellipticoides,Gansuellaxinminpuensis,G.angulate,Nakamuranaiachingshanensis,N.subrotunda,N.aff.chingshanensis,Arguniellalingyuanensis,A.yanshanensis,A.liaoxiensis,Inversidenswuerheensis和Unioyanbianensis。据此建立Nakamuranaia subrotunda-Musculiopsis fuxinensis组合。该组合可与外贝加尔东部、浙江西部、辽宁西部、黑龙江东部、韩国东南部、日本西南部的早白垩世双壳类动物群对比,时代为Aptian期—Albian期。下沟组上段发育的火山颈相辉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09±1.6Ma,形成时代也为早白垩世。双壳类化石和火山颈锆石年龄都表明下沟组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中期—Albian早期,并且早于109 Ma。  相似文献   
28.
包尔图铜矿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北山区包尔图至库米什断裂带附近,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艾木太乌拉短轴背斜轴部附近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n)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亚组地层自背斜轴部向两翼由角闪岩相逐步过渡到绿片岩相。矿区内的变质岩既具有中酸性火山岩类岩石化学的特点又具有沉积成因岩石化学的特点,为沉积岩与火成岩过渡类型。矿区内变质岩的地层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应为一套海相中酸性、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研究区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后期又叠加有动力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张海军 《地下水》2014,(1):135-136,148
东雷抽黄供水工程是利用节余水量对渭南市中心城区、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工业区以及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供水,保障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的应急工程。分析计算得出:供水工程在来水频率75%(95%)典型年时的可供水量可以保障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同时对农业灌溉的影响不大是三个供水区理想的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30.
全吉群是不整合于柴达木北缘全吉(欧龙布鲁克)地块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盖层型沉积,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时代大体为新元古代晚期。本文在柴北缘全吉山的全吉群红藻山组建组剖面上,对位于该组下部的两层凝灰岩开展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其岩浆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 640±15) Ma和(1 646±20) Ma,标定了红藻山组的形成年龄,为柴北缘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提供了新的、直接的年代学约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一新进展表明,在柴北缘地区,传统的全吉群红藻山组以下各组的时代,并非一直以来的“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震旦纪(埃迪卡拉纪)”,而应属于国内的中元古代长城纪、国际上的古元古代固结纪(Statherian,1 800~1 600 Ma)晚期;其次,根据当前定年并结合新近在红藻山组与上覆地层之间发现有古风化壳及区域性不整合、全吉群上部发育有埃迪卡拉纪化石及冰碛砾岩等证据,本文进一步确认,柴北缘全吉群在红藻山组与其上覆黑土山组等地层单位之间其实存在着相当长时间的地层缺失,传统的“全吉群”应予解体。由此并参考已有资料,本文认为,早先代表柴达木地块形成的“全吉运动”并不能与华南的“晋宁运动”对比,而应与华北的“吕梁运动”相当,全吉地块乃至整个柴达木及周边地区的中、新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及其大地构造亲缘属性等,都应重新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