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44篇 |
免费 | 1665篇 |
国内免费 | 18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60篇 |
大气科学 | 1171篇 |
地球物理 | 1464篇 |
地质学 | 5226篇 |
海洋学 | 1205篇 |
天文学 | 140篇 |
综合类 | 648篇 |
自然地理 | 1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32篇 |
2022年 | 355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340篇 |
2018年 | 341篇 |
2017年 | 237篇 |
2016年 | 214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456篇 |
2013年 | 380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56篇 |
2010年 | 382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398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406篇 |
2005年 | 435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366篇 |
2002年 | 269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346篇 |
1998年 | 319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348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313篇 |
1993年 | 277篇 |
1992年 | 278篇 |
1991年 | 276篇 |
1990年 | 224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95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79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42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18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22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二叠世长兴期时长江三峡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怀深水盆地结合带,沉积相变化大,主要有五种沉积类型:灰峄型;灰岩-炭质灰岩-泥岩型;灰岩-硅质岩-泥岩型;炭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泥岩型;第一种类型为台地边缘沉积,第二,三种为台前斜坡沉积,第四,五种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992.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反硝化细菌法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测试技术的显著进展是反硝化细菌法测试技术的建立。反硝化细菌法具有可同时分析浓度低至μg/L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免去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分析时间大大缩短以及从复杂溶液中只转化NO3-为N2O等优点。实验过程由细菌挑选和培养、样品NO3-转化为N2O、N2O提取纯化、同位素测试以及同位素测试结果校正等几个关键步骤组成。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可用于海水和淡水中硝酸盐同位素测试,而且还可用于土壤样品,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应用;国内建立了这一技术,在包气带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由于该技术诸多优点,建议大力促进这一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实验研究了不同的pH值、初始离子浓度、矿物用量、温度以及时间等因素对针铁矿和软锰矿吸附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从酸性到近中性的范围内,两种氧化矿物对镉的吸附量增加较快,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吸附量保持着最大值;反应前后两种氧化矿物溶液的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针铁矿和软锰矿的临界pH值分别为8和6.5;两种矿物对镉的吸附在6 h左右达到了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随着两种氧化物用量的增加,其吸附量也有增加;室温下,针铁矿和软锰矿对镉的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以黔西北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对钻井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对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原始TOC分别为8.68%~10.50%和0.60%~9.45%,原始生烃潜量分别为62.77~75.20 mg/g和4.44~69.70 mg/g,演化至成熟时平均产气量分别为93.35 cm3/g和58.58 cm3/g,证明了牛蹄塘组页岩原始生烃能力远好于龙马溪组页岩。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最大吸附气含量分别为1.81~9.07m3/t和2.24~2.49 m3/t,孔隙大小主要分布在3.48~3.65 nm范围内,牛蹄塘组页岩总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总体上小于龙马溪组页岩。综合研究认为:牛蹄塘组页岩与龙马溪组页岩相比,更有利于富集吸附态天然气,但牛蹄塘组页岩天然气生成时期早、演化时间长,导致大部分天然气散失,加之页岩孔隙度降低也导致游离气富集能力下降,最终使得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能力弱于龙马溪组。 相似文献
995.
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是区域经济学和地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探讨区域差异研究中不同模型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基尼系数等指标在描述区域差异方面的局限性。考察了库兹涅茨比率的独特作用,通过对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和计算,发现了导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区域差异的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差异的表现和内在原因不同,取决于低收入地区人口比例和高收入地区经济总量所占比例这两个因素的对比。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效果,未来国内区域差异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相似文献
996.
云南中部一次飑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地面资料和雷达回波,分析了2002年9月8日云南中部一次飑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情况,得出低纬高原飑天气出现时天气和要素变化为:雷暴最先出现,随后湿度急升,气温直线下降。在这突变过程中出现大风、大雨和冰雹,气压出现跳跃。飑线水平尺度长不到100km,宽仅10km,生消史两个小时左右。其雷达回波有前期征兆,发生演变过程,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997.
OLR揭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揭示并解释了北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显着东西向振荡的年循环现象,探讨了用卫星资料研究副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8.
999.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繁殖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 (Artemisia ordosica) 开花结实期的繁殖分配和生殖枝的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8—10月,油蒿生殖枝重、头状花序重都显著增加(P<0.05),但繁殖分配均保持在26%左右;油蒿的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地径在0.5 cm以上的油蒿个体才能够开始繁殖,繁殖分配大致呈现出在一定范围内随个体增大而上升,然后又随个体继续增大而下降的趋势。对不同建植年代(1956年、1964年、1981年、1987年)样地中油蒿繁殖结构特征和繁殖分配比较发现,1981年样地上油蒿的生殖枝重、单位生殖枝上的头状花序数、繁殖分配都低于其他3个年代,且其他3个年代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人工固沙区油蒿种群的繁殖不仅受固沙时间的影响,而且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地形和海拔对冰川季节和年平均运动速度的影响程度,利用2013-2018年GoLive数据与ASTER GDEM V2数据对喀喇昆仑山西北部3 389条冰川的地形(坡度、坡向、海拔)和冰川运动速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在物质平衡线处(3 970~4 770 m)达到最快,是冰川积极维持物质平衡的一种体现。坡度平缓地区在不同海拔下的冰川运动速度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不同坡度地区的冰川运动速度随海拔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北坡冰川运动速度较平稳,南坡和西南坡的冰川运动速度(均为0.25 m·d-1)最快并且变化幅度较大,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近4倍。冰川运动速度不是呈现单一的季节性变化,同时还会受到地形的控制。低海拔区域冰川运动速度在消融期(3-6月)较快,中海拔区域在消融前(11月至次年2月)较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