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构建传染病模型可为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规划与解析工具。由于宿主行为是传染病传播动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效耦合人群时空行为对以人为宿主的传染病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人群移动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疫情建模研究中呈现出了耦合人群移动建模的显著特征。为系统深入理解该项传染病模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首先,本文分析了COVID-19疫情与人群移动的交互影响,说明了耦合人群移动构建COVID-19模型的必要性。然后,根据建模的目的和原理,从疫情短期预测与过程模拟2个角度,对耦合人群移动的COVID-19传染病模型进行分类梳理。其中,根据耦合人群移动的方式,本文将面向疫情短期预测的模型分为人群移动一阶量与人群移动二阶量的耦合模型,将基于过程模拟的模型分为群体级别和个体级别的耦合模型。最后,本文评述了耦合人群移动的传染病模型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认为该领域研究亟需更加深入建模与疾病传播相关的复杂人群时空行为、提升模型的空间解析能力、突破精细化时空传播模拟的计算瓶颈、拓展与前沿人工智能方法的融合,并构建普适而开放的建模数据与工具以促进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2.
根据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可将安徽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为了解安徽区域性强浓雾的演变规律及成因,首先利用1980—2019年安徽省68个资料完整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08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资料,探讨了各区域区域性强浓雾的判定标准,建立各区域40 a的区域性强浓雾日时序资料,分析了区域性强浓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然后利用2016—2019年7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时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区域性强浓雾的年变化、日变化及持续时间分布等特征;最后,探讨了冬季区域性强浓雾年际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1980—2019年,沿淮淮北3个区域区域性强浓雾日数都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转折点在2006/2007年;1980—2007年区域性强浓雾日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应归因于气溶胶粒子浓度升高。年代际比较,各区域区域性强浓雾日数都是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最初10年最多,21世纪第2个10年最少;各区域区域性强浓雾出现日数年际变化大,最少的年份0—1 d,最多年份可超过10 d。(2)2016—2019年,各区域年均区域性强浓雾日数14—17 d,主要集中在仲秋到仲春;持续1 h的强浓雾日占比最高,持续3 h的样本是另一个峰值;淮河以北2个区域年均区域性强浓雾日数最多、且持续时间达到3 h及以上的区域性强浓雾占比最高。(3)淮河以北冬季区域性强浓雾日数与降水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08时气温均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风速和小风日数相关不显著;沿江地区冬季区域性强浓雾日数主要受地面风速影响;而江南冬季强浓雾日数与各地面因子均不存在明显相关。(4)以1月为例,各区域区域性强浓雾日数都与纬向环流指数呈正相关,沿淮淮北3个区域区域性强浓雾日数都与东亚槽位置呈正相关,而与东亚槽强度相关不明显。说明纬向型环流、东亚槽位置偏东有助于安徽沿淮淮北形成强浓雾。进一步分析发现,雾多的1月海平面气压中40°N以北的1030 hPa等值线位置偏东(如在120°E以东),近地层偏东风较强,地面湿度偏高。   相似文献   
83.
波浪和地震等动力荷载容易引起斜坡海床失稳,进而引发海底滑坡,危及港口码头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本文以曹妃甸港南部深槽处海底斜坡为研究对象,考虑真实波浪荷载和地震荷载,采用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海底斜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计算,探讨了动力效应对特殊环境下海底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1)极端波浪荷载和地震动力荷载对海底斜坡稳定性影响很大,重现期为50a的波浪荷载和峰值加速度为0.15 g的地震动力荷载将引发海底斜坡失稳,且地震荷载将诱发海底斜坡产生较大位移; (2)动力效应会引发海床侵蚀和岩土体强度弱化,进而降低斜坡安全系数,这是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支撑全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本研究针对现有平台服务模式单一、数据处理和更新压力大、应用需求强烈等问题,提出包括"四层一端"云GIS架构、"一站式"地图应用服务和"全栈式"云GIS资源租用解决方案在内的系列云GIS技术成果,并建设形成省级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研究成果可望为相关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王丹  王杰  张浩 《极地研究》2015,27(1):74-82
全球变暖加快了北冰洋融化的速度,从而使得北极航道全面开通的时间将比预期大大提前,北极航道的交通价值也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环北极国家与地区纷纷提出了对北极航道通行的政策和主张。中国虽不是环北极国家,但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国际贸易的海运距离,节约货物海上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并降低传统航线的海盗和恐怖主义袭击风险,所以从维护中国在北极航道通行问题上的"潜在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该加强对北极航道通行问题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极航道问题的由来,逐一阐述了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在北极航道通行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最后分析了北极航道通行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6.
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内容。本文以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石家庄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结合671份有效调查问卷,从分析城市居民现实需求入手,研究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为确定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和重点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交通出行和空气治理是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亟需改善的内容,食品安全则需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和全过程信息采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应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均衡配置,无线网络全城覆盖和网上远程服务是公众的期盼。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公共服务水平距离居民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在政府统筹的引导机制、市场导向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机制等方面还不健全,应从优化顶层设计、整合信息资源、推进数据决策、强化社会参与等方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87.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脆弱性和干扰来源,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接收机天线、射频前端、基带处理三大模块的抗干扰技术以及自适应滤波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各类抗干扰技术所能抑制的干扰类型、抗干扰原理、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分别总结了窄带干扰、宽带干扰、多径干扰适用的抗干扰技术、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密度、局部矢状面Cobb角、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破骨细胞(TRACP)]、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术后恢复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对照组为74.29%(2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骨密度、局部矢状面Cobb角、ODI评分及PINP、ALP、β-CTX、TRACP水平、椎体高度压缩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手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椎体生理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2022年春季(3—5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形状狭长,极涡强度与历史同期相当。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3月,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及北部海域受西北气流控制;4月,东亚大槽加深,高压脊区较历史同期偏强;5月,中高纬环流调整为“两槽两脊”型。我国近海出现12次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温带气旋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近海共出现10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3月4次,4月3次,5月3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个热带气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平均值;全球其他海域有12个热带气旋生成,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5.7个。近海浪高2.0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2次,总日数为44 d。春季各月我国近海海面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北方海域升温幅度大于南方海域。  相似文献   
90.
彝良-镇雄铅锌矿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集区构造、地层、遥感数据等控矿因素结合统计和分析,建立地质综合信息数学信息模型,并据此确定信息量边界值,在矿集区内圈定3个找矿有利靶区,一个A级两个B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