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错那洞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片麻岩穹窿,其核部、滑脱系及盖层三层结构清晰,且在穹窿内发现以铍为主,共生锡钨并伴生多种稀有元素的多金属矿床.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结合穹窿结构特征,讨论穹窿内部Au、Ag、Cu、Pb、Zn、W、Sn、Li、Be、As、Sb、U元素富集规律.结果显示:穹窿体系本身对Sn、As、Be、Li、Pb、W富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来源.穹窿对各元素富集的控制不同:核部主要控制U、W、Sn、Be高温元素;滑脱系主要控制W、Sn、Be高温元素;盖层主要控制Pb、Cu、Zn、Ag、Sb元素,穹窿由内至外整体呈现高温(W-Sn-Be)—中温(Cu-Pb-Zn)—中低温(Sb-Ag)的分布规律.W-Sn-Be富集较强且规模较大,其中Be主要富集于含绿柱石伟晶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中;W-Sn主要富集于矽卡岩化大理岩及变形与硅化较强的石英砂岩中.  相似文献   
342.
2006年南极长城站的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343.
任海波  张林 《海洋预报》2007,24(3):31-39
本文分析了日本海发生的一次极地低压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极地低压的"眼"处几乎无云,由螺旋状云系环绕,并伴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具有暖核结构。热力学收支表明,该暖核主要是由伴随下沉气流的绝热增暖造成的。  相似文献   
344.
西藏昂仁县罗布真金银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南拉萨微陆块,矿体受北西西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始新世帕那组火山岩中。按照矿石工业类型分类,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等三类,主要金银矿石矿物为自然金和碲银矿等。矿区广泛繁育不同特征的热液脉体,通过系统的野外观测以及全面的岩相学研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脉体切穿关系及蚀变特征,将热液脉体从早到晚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S1)的石英-黄铁矿大脉、玉髓华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的石英-金属硫化物网脉、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的石英-方解石细脉。罗布真金银矿床热液脉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富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碳酸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成分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S1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10~330 ℃,盐度(w(NaCleq))集中在5.0%~10.1%,密度介于0.60~0.80 g/cm3;S2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40~280 ℃,盐度介于3.0%~7.0%,密度介于0.70~0.90 g/cm3;S3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121~215 ℃,盐度集中在1.0%~5.0%,密度集中在0.85~1.00 g/cm3。拉曼分析表明,罗布真金银矿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并含有少量的CO2、N2、CH4等气体及方解石子晶。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text{D}}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06.1‰~-97.5‰,δ18${{\text{O}}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7.33‰~-7.13‰,展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源自火山岩围岩中的循环地下水,在早阶段还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成矿流体在岩浆作用驱动下,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并产生相分离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化。随着含矿热液成矿物质及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析出,流体温度、盐度迅速降低,金属矿物成矿作用随之结束。罗布真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并含有少量CO2、N2、CH4等气体的流体,具有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345.
基于正镶白旗1970—2007年的雷暴资料,对正镶白旗38年雷暴日数的年、季、月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雷暴呈减少趋势,年雷暴持续时期无明显变化;70、80、90年代至本世纪初雷暴逐年代减少;正镶白旗雷暴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冬季无雷暴,季节性明显,夏季雷暴占全年的76%;雷暴的月变化明显,其中7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针对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当今雷灾发生的新特点,对雷暴的防御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6.
夏隆岗铅锌矿床是扎西康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铅锌矿床.矿床已发现的铅锌矿体受控于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通过系统的钻孔编录,结合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可将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铁锰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1);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石英—硫盐矿物阶段(S3).本次研究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347.
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支撑,通过采用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1989—2019年的湿地保护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结构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湿地保护研究的发文数量、核心关键词共现、时区等可视化分析图谱。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湿地保护研究总体经历了新兴起步到迅速增长、逐步趋于平稳的发展历程;(2)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及生态补偿是湿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3)湿地保护研究视角多元、研究主题丰富、研究方法多样,大致形成了六大研究主题,湿地评价方法体系完善、技术方法创新及湿地立法仍需重点关注;(4)近几年湿地保护研究创新点有待突破,随着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以及自然保护地的整合,未来湿地保护研究有望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48.
2016年8月7-14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83°N附近设立的长期浮冰站开展了辐射和湍流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反照率变化范围为0.64~0.92,平均反照率为0.78;基于现场观测数据评估了PW79、HIRHAM、ARCSYM和CCSM3 4种不同复杂度的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在天气尺度的表现,最为复杂的CCSM3结果优于其他参数化方案,但不能体现降雪条件下的反照率快速增长。浮冰区冰雪面平均净辐射为18.10 W/m2,平均感热通量为1.73 W/m2,平均潜热通量为5.55 W/m2,海冰表面消融率为(0.30±0.22) cm/d,表明此时北冰洋浮冰正处于快速消融期。冰面的平均动量通量为0.098(kg·m/s)/(m2·s),动量通量与风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达0.80。  相似文献   
349.
张林  吴立彬  李春秀 《地下水》2022,(1):109-110
合理的水源地开采方案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影响周边水资源和地质环境,均有重要的意义。以滦县新建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明确研究区域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对水源地开采方案即水源井数量、布置方式、水源地中心点位降深、允许开采量及对周边环境地质的影响进行论证。开采方案确定为靠近滦河布置两排共12眼水源井,开采水量4×104 m3/d。结果显示,连续开采30 a中心点水位降深为7.35 m,开采条件下对滦河的激发补给量会有所增加,水源地开采4×104 m3/d地下水是有充分保证的,地下水仍保持采补平衡略有盈余的状态,且对周边的地质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50.
延长川口油田水力压裂水平缝垂直缝的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川口油田长4+5层注水水淹方向比较多、人工裂缝是水平缝还是垂直缝一直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对岩芯地应力、天然裂缝、岩性平面非均质性、岩石抗张强度等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工裂缝主要为垂直缝,垂直裂缝可在各个方位分布,但以东西向为主,这一认识得到了地面微地震、大地电位法监测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