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4,19(3):345-352
遵循区域岩石圈系统的组成和状态制约区域各类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各类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引起的物质分异和循环反映区域岩石圈发展和演化构想,分析了秦巴地壳的化学和岩石组成特片及岩石圈的高热流状态,并据之阐明秦巴花岗岩类多具有I型和I-S混合型特征及该区缺乏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典型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的,时由该区花岗岩类岩石多具有黑云母组合和角闪石组合脱水熔融特征,揭示了多数花岗岩浆形成的较高  相似文献   
232.
养殖对虾细菌性红体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南琼山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肝胰脏和肌肉中分离出2株细菌,经纯化培养后的人工感染结果表明,该2株菌均为引起对虾红体病的细菌性病原菌;根据对这2株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检测结果,确定这2株菌分别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氮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7种抗生素对抑制这2种致病菌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33.
234.
235.
对西秦岭印支期5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据此限定西秦岭的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 结果表明, 西秦岭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偏基性, 岩石主要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质系列, A/CNK=0.90~1.05 (绝大多数样品<1.0), K2O/Na2O=1.04~1.86. 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成模式, (La/Yb)N= 7.49~ 28.79, Eu*/Eu=0.39~0.76. 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 西秦岭花岗岩显示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 ISr= 0.70682~0.70845, εNd(t)=-4.85~-9.17, TDM=1.26~1.66 Ga. 西秦岭花岗岩类以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 其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 206Pb/204Pb=17.996~18.468, 207Pb/204Pb=15.565~15.677, 208Pb/204Pb=38.082~38.587. 根据西秦岭花岗岩类的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 揭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均来自于地壳中高K(Rb)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源区物质形成时代可能在900~1400 Ma之间, 由此反映在西秦岭沉积盖层之下含有大量的中、新元古代的高K (Rb)玄武质岩层.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 指示西秦岭和东秦岭地壳具有不同的基底组成, 两者的分界线大至位于近南北向的宝成铁路线. 西秦岭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西秦岭地壳基底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236.
基于RS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变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MSS影像,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法分别计算了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及地貌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山区高海拔地区植被覆盖较稳定,低海拔区变化剧烈;陡坡区生态较脆弱,缓坡区生态修复和植被退化的概率较大;同一时相阳坡植被覆盖度小于阴坡,西北坡生态较脆弱,东南坡植被生态修复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237.
1978—2008年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伟东  张本志  尤焕苓  杨萍 《气象》2014,40(1):94-100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站1978-2008年经均一性序列多元分析方法均一化处理的气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化对年平均和不同季节日最高、最低以及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8年,年平均日最低、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温度逐渐升高,在城区达到最高,日最高气温表现为从西向东南逐步升高,在城区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岛。温度变化趋势表明,各站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城市化对北京地区城区及近郊区站点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对自北部佛爷顶至昌平到城区一带站点的最高气温影响最大。城市化对北京(观象台)站的增温影响最为明显,对城区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次之,对全市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最小。城市化对观象台站、城区站点平均、全市站点平均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各季节均非常显著,其中在秋季影响最大,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则是在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238.
在随机海浪条件下,基于修正的四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m NLS)能够有效地模拟畸形波的非线性演化,文中利用小波变换对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时频谱特征参数(能量集中区域在时域和频域的分布范围)以及能量集中度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当畸形波出现时,能量可以由低频向高频扩散且能量集中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39.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海工工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海工装备自动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软件作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对其进行入级检验与验证,保证系统软件开发的质量和可靠性,对海工装备和平台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IEEE、IACS及ABS等权威机构发布的针对海工装备自动控制系统检验与验证有关标准和指南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完成了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度、危险等级及检验方法等自动控制系统检验与验证活动的核心环节的研究,探索了我国建立海工装备自动控制系统检验与入级标准的建立方法,为完善我国海工装备检验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0.
油气耗散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进展、认识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生成后发生运移,在途经的围岩环境中发生流—岩相互作用而损耗,以及分散于地下或暴露地表而损失,这一过程即为油气耗散。油气耗散主要特点为流—岩地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将产生系列成岩蚀变,如氧化砂岩的绿色化、白色化,以及局部碳酸盐化等;导致一些成矿效应,如铀矿化、高岭土化等。从而在沉积盆地中构成有机与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同存共荣于一盆,此即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因而油气耗散作用内容属于交叉学科方向,目前仅在鄂尔多斯盆地得到初步研究。在油气耗散成岩及成矿作用过程中,部分微量元素、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以及碳、氢、氧、硫、硅等稳定同位素可表现出一定的标志性特征。这在目前"油气—铀溶液—砂岩"相互作用模拟实验中也已得到初步的证实。当前,沉积盆地中油气耗散方向与规模、成岩与成矿效应的地球化学作用机理、有机—无机(如烃源岩—铀等无机元素)作用效应及对相关资源评价的影响、多种能源综合协同预测与勘探等方面是未来油气耗散作用学科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