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01.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坝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颗粒型白云岩和晶粒型白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储层内部鸟眼孔、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和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在经过压实压溶作用、多期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等胶结作用后基本消失。表生期和埋藏期的溶蚀作用决定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藻黏结“格架”溶孔和晶间溶孔等次生孔隙的形成。而多期白云石、石英和碎屑物质的胶结和充填作用又导致这些次生孔隙大幅缩小,局部消失,最终在构造破裂作用的影响下,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02.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发展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技术、地壳深部物质成分识别技术、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和化学地球构建技术.参照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系统采集不同时代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样品以及疏松沉积物样品,获得中国大陆地壳76种元素基准值,研究化学元素在中国大陆的演化历...  相似文献   
203.
张本仁  张宏飞 《地球科学》1995,20(5):551-555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归属于扬子陆块构造-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论证;(3)关于东秦岭蛇绿岩铅同位素的Dupal型特征及其同三江块的地球化学证据;(5)东秦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消减及聚汇带壳-幔再循环的地  相似文献   
204.
匡耀求  张本仁 《岩石学报》1995,11(2):203-204
各类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记录。深部岩石圈层次卷入地表地质作用的程度反映区域地壳的活动性。古生代南秦岭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在早古生代有增强的趋势,晚古生代则又逐渐减弱,以志留纪早期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空间上以紧邻松潘-甘孜地块的康县-褒河小区和紧邻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紫阳-竹溪小区构成的近东西向狭长地带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而且东西两段各有特色。这种区域地壳活动性的时空变化格局可能与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松潘-甘孜与扬子联合大陆北部边缘的地壳伸展及早古生代末与华北地台的碰撞拼合有关。  相似文献   
205.
张本仁 《西北地质》2001,34(3):1-17
本文讨论了如何改进岩石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方法及其应用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问题,在论述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构造环境关系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优选判别指示元素,参数和方法的准则及应用实例;并提出采用岩套内岩类配套及相邻相造期岩套或岩石建造时空配套综合分析途径的建议,从解决某些岩石化学特征在反映构造环境方面存在的多解性问题,推动造山带构造演化细节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6.
丹凤—西峡一带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均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是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板块以商丹断裂带为主缝合带向北东方向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这些花岗岩类岩株和岩基在同种岩石类型和SiO_2含量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的K_2O、K_2O+Na_2O含量、K_2O/Na_2O比值以及∑REE、La、Rb、Th、Zr、δ~(18)O含量与初始~(87)Sr/~(86)Sr比值均具有成分极性,即从俯冲带向大陆一侧具有成分穿弧空间变化,这是由于从俯冲带向大陆一侧,岩体岩浆中壳源物质增加,而幔源物质降低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7.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4,19(3):345-352
遵循区域岩石圈系统的组成和状态制约区域各类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各类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引起的物质分异和循环反映区域岩石圈发展和演化构想,分析了秦巴地壳的化学和岩石组成特片及岩石圈的高热流状态,并据之阐明秦巴花岗岩类多具有I型和I-S混合型特征及该区缺乏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典型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的,时由该区花岗岩类岩石多具有黑云母组合和角闪石组合脱水熔融特征,揭示了多数花岗岩浆形成的较高  相似文献   
208.
基于RS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变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MSS影像,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法分别计算了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及地貌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山区高海拔地区植被覆盖较稳定,低海拔区变化剧烈;陡坡区生态较脆弱,缓坡区生态修复和植被退化的概率较大;同一时相阳坡植被覆盖度小于阴坡,西北坡生态较脆弱,东南坡植被生态修复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209.
发育在我国北部的古亚洲洋构造域和西南部的特提斯构造域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两个构造体系,有关这两个构造域的地幔地球化学特征是揭示它们的演化与交接关系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发育在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阿克巴斯套和大棍的枕状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枕状玄武岩具有N-MORB和E-MORB特征,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岩石的~(87)Sr/~(86)Sr为0.682112~0.706040之间;~(143)Nd/~(144)Nd为0.512713~0.512879,ε_(Nd)(t)= 2.8~ 5.1,~(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8.341~20.085、15.541~15.651和38.292~40.534。将达拉布特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比值、Nd-Pb同位素等与印度洋MORB和太平洋与北大西洋MORB,以及已知的特提斯和古亚洲洋地幔域进行对比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单元内MORB型玄武岩与特提斯构造域特蛇绿岩单元内MORB型玄武岩同位素特征一致,都显示了印度洋型的MORB特征。这意味着位于现今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古亚洲洋地幔域没有显示出与特提斯不同的典型的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10.
在随机海浪条件下,基于修正的四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m NLS)能够有效地模拟畸形波的非线性演化,文中利用小波变换对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时频谱特征参数(能量集中区域在时域和频域的分布范围)以及能量集中度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当畸形波出现时,能量可以由低频向高频扩散且能量集中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