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把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融入普通回归分析中,近些年来该方法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均呈现爆炸式增长。通过回顾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得出国外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收敛、技术扩散、税收、投资、人口与就业、犯罪、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指出由于考虑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其它模型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区域科学研究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相比之下,中国在社会领域的应用研究尚显薄弱。  相似文献   
12.
自渤海湾分离到一株对海水有高絮凝活性的菌株,鉴定并命名为黑曲霉ETYB-13。该菌株发酵上清液经乙醇沉淀与冷冻真空干燥,获得微生物絮凝剂ETYBF。该菌株的絮凝活性曲线证实,在培养48~72 h之间,是收集絮凝剂的最佳时间。化学定性实验显示,ETYBF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也确定ETYBF主要成分为多糖。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ETYBF是一种混合物,且分子量在105Da以上。稳定性实验证实,ETYBF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与pH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异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7.1级地震前,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大范围区域存在6级、5级及ML4级地震空区,主震前130 min发生了4.7级直接前震。2009年11月以来,青海境内又显现多项较为突出的前兆观测异常。总结认为这些异常应属玉树7.1级地震异常。尤其是多震级档地震空区配套出现,表明该区应力处于逐级闭锁状态,对大震孕育区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今后大震跟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1 997年 2月 9日在格尔木东南 (秀沟 )发生了 5 4级地震 ,震后对该地震 (从该地区的历史地震、前兆和活动性方面 )进行了分析总结 ,震前存在水温、频次、应变释放和缺震异常 ,另外还存在前兆震群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1990年共和7.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质、地震及形变资料研究了1990年4月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NWNWW向的哇玉香卡拉干逆冲盲断裂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其地表形变以褶皱隆起为主.因此,共和地震是一次典型的“盲断裂褶皱地震”.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整理最新取得的柴达木盆地南、北中央断裂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这两条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并粗略计算了各断层 段发生上限震级地震的地表位移量以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表面带有周期性结构的硬质模板,通过冷压工艺将周期结构图案复制到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表面,再经过热黏合工艺与致密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薄膜复合,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微孔结构复合膜,并用电晕充电的方法对复合膜进行极化处理,最终获得氟聚合物复合膜压电驻极体.借助对这类复合膜压电驻极体介电谐振谱的测量,得到了材料的杨氏模量.并利用等温热老化工艺对它们的压电系数d33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最后通过短路热刺激放电谱的测量和分析,讨论了该复合膜在热老化处理后的电荷动态  相似文献   
20.
牛安福  张晶  张晓青  高原  延旭东 《地震》2003,23(4):21-26
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前在我国祁连山地震带附近观测到一系列的巨幅形变异常, 这些异常包括了地倾斜、地应力和地应变等测项。文中对这些形变异常进行了研究, 并给出了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前形变异常的分布特征:乐都、兰州、门源和肃南地倾斜异常的幅度、持续时间与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震级之间满足形变异常特征与地震强度之间的一般性统计关系;德令哈地应力观测曲线在震前出现了较明显的转折, 最大应力扰动方向与地震方位密切相关;武都应变观测曲线在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前出现了幅度较大的异常, 最大剪应变方向为西偏北23°~ 44°, 应变变化幅度与地震震级之间也满足上述统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震带附近出现的一系列应力、应变和倾斜巨幅异常与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