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基于彭秋和等1978年得到的无扰动有限厚盘引力势,根据两个引力势参数(h_(z1)= 0.001kpc,h_(z2)=0.325 kpc)和两个速度分布参数(σ_(v1)=115km/s,σ_(v2)=200 km/s)组合的4种情况,对4×10~5颗脉冲星做了三维蒙特卡洛模拟.4×10~5颗脉冲星按着10~8年间隔被分成20组,计算了每组“逃逸”脉冲星所占比例.对每组中“未逃逸”脉冲星,分别在0<r<25kpc和5<r<11kpc两个区域中对|z|分布做了统计,研究了“未逃逸”脉冲星在这两个区域中的分段标高和累积标高的演化特征.“未逃逸”脉冲星的分段标高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变化不规则,但累积标高的变化却比较平滑.在相对长的时间里(>10~8年),银盘厚度对脉冲星累积标高演化有显著的复杂影响;在相对短的时间中(<2×10~7年),这种效应很小,而且累积标高对时间的依赖关系是线性的.在长时间里,初始速度分布对累积标高也有显著影响.在引力势h_(z2)=0.325 kpc的条件下,在径向范围5<r<11kpc和时间t=9.22×10~6年以及σ_(v2)=200km/s的情况下,模拟的累积标高是0.596±0.005 kpc.  相似文献   
42.
地面生命保障孔作为井下被困人员的保障通道,是矿山事故造成人员被困井下时重要的地面应急救援方案之一,面对救援区易坍塌、易漏失、涌水大、易斜地层等复杂条件,单一成孔工艺存在地层适应性匹配差、综合钻进效率低、透巷难度大等问题,无法满足救援要求。为形成生命保障孔高效成孔工艺技术体系,提高应急救援响应速度,从解决钻效低、透巷难等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入手,快速安全钻进和精准透巷是高效成孔的两个核心任务:围绕快速安全钻进,针对深厚覆盖层、复杂基岩层,开展高压射流、空气潜孔锤跟管、复合钻进、空气潜孔锤、双钻头自平衡等钻进工艺研究,形成了深厚覆盖层安全高效钻进、基岩层复合“一趟钻”提速增效、基岩层空气潜孔锤“一趟钻”提速增效等安全快速钻进技术组合;围绕精准透巷,依据不同钻进工艺孔身轨迹控制机理,阐述了复合钻进轨迹监测控制与空气钻进轨迹监测关键技术方法,针对应急救援现场大偏移井无法透巷难题,提出了超短距离螺旋纠偏技术。成果应用于宁夏梅花井矿生命保障孔工程试验,钻孔深度670.50 m,成孔孔径215.9 mm,用时46.83 h,平均钻速14.32 m/h,孔底水平偏移0.27 m,从开钻至下套管高效成孔总用时55 h,证明该工艺技术体系能确保生命保障孔在72 h黄金救援时间内高效成孔,为地面应急救援钻孔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3.
针对川北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和污染防护研究中地下水补给难以定量等问题,以川北典型山丘区平溪河北岸的山丘区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布设监测孔并对其地下水的水位和水温开展动态监测,并基于大气压监测数据校正地下水监测水位,分析了山丘区地下水水位及水温的年内动态变化特征;采用渗水试验和分段双栓塞水文地质试验获取含水层空间渗透系数;基于达西断面法定量计算了研究区内观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补给量,并建立了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的函数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6.61mm,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0182;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呈幂函数关系;此成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及地下水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
岩质斜坡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均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均有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以雅砻江中游楞古水电站坝址区嘎夏帕斜坡为例,对多次花岗岩脉侵入条件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嘎夏帕斜坡原本为陡倾中薄层砂岩组成的逆向坡,岩体完整性较好,稳定性较高; 由于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变成砂岩和岩脉互层的结构,在岩脉挤压作用下,大部分岩体呈碎裂状,完整性差,坡体的变形模式由弯曲-倾倒式变为挡墙溃决式。中部完整性较好的砂岩成为挡墙,和前部岩脉一起阻止后部大方量碎裂状岩体下滑,但是随着前部脉体的失稳破坏,斜坡有可能发生挡墙溃决式整体滑坡。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3DEC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此类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5.
基准站模糊度固定是网络RTK系统初始化的前提条件。文中使用非组合方法来固定基准站间模糊度。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组合方法而言具有以下3个优点:1)基于非组合观测值,避免了观测噪声的放大;2)将L2模糊度变换为L1与宽巷模糊度WL(Wide-Lane)模糊度的差值,同步求解WL和L1模糊度浮点解,简化了计算过程;3)WL模糊度由平差得到,部分模糊度固定后,加快了其他WL模糊度的固定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非组合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WL模糊度固定速度提高了24.5%;L1模糊度固定正确率提高了7.9%。可以认为,在网络RTK初始化方面,非组合方法要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6.
地下水NO -3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超量施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危及地下水的质量安全。大量的氮素没有被农作物吸收,经微生物硝化作用后,以硝态氮的形式进入土体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氮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以硝态氮污染为例,在实验室探索了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微生物修复的实验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条件和流动条件下,利用优选的菌群制剂和少量营养碳源,对试验区高含NO-3地下水的修复试验效果是显著的,去除率可达90%~100%。其作用还是持续的,静止条件下试验进行到256d时,其去除率仍达89 74%;流动条件下试验进行到112d时,试验主孔下游的观测孔3#、4#中的去除率也还有16 22%和27 26%。试验结果为野外现场原位微生物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7.
张明 《地理教学》2012,(6):31-34
所谓追因型情境,是指根据自然地理的知识特性,为落实课标要求所创设的,适合学生主体学习,并作用于主体活动,产生一定的追根究底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学习内容,具有追因分析的机会和条件的场景。  相似文献   
48.
一、师生纠错1.思维误区分析【问题1】难辨111千米与111千米×cosφ(φ为所求地的纬度)。如,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最后此人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西  相似文献   
49.
干涉型成像光谱仪(IIM) 作为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上的重要载荷之一,已经获取了大量的月球高光谱数据.然而由于IIM 数据的光谱范围被限定在480—960 nm 波谱范围内,很少覆盖月表矿物的波谱吸收特征,利用IIM 数据反演月表矿物信息面临巨大挑战.当前月表地面调查数据或精细矿物分布制图还很缺乏,难以对反演或提取结果进行有效验证.本文利用月表4种主要矿物(斜长石、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钛铁矿)进行线性混合构建IIM 模拟数据,分析月表矿物端元提取的精度,并对真实IIM 数据进行了初步应用.根据斜长石和钛铁矿的不同组合比例分别模拟了月表的月海和高地,模拟数据还加入了与IIM 真实数据分布趋势一致的随机噪声.基于4种端元提取算法(VCA 、ICA 、MVSA 、SISAL) 对模拟数据进行端元提取,并以光谱角距离(SAD) 作为端元提取的精度评价准则.结果显示,MVSA 和SISAL 算法提取的所有矿物端元的光谱角距离都小于0.1 ,一般意味着矿物提取精度可以被接受.斜长石在各种算法下提取端元的光谱角距离都小于0.015 ;单斜辉石和钛铁矿提取端元的光谱角距离都小于0.1 ;橄榄石提取精度最差,在ICA 算法下其光谱角距离高达0.34 .  相似文献   
50.
横切潍北-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断裂带内的凹陷断层、沉积相和油气特征,直接或间接显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延伸、运动性质和活动时限。郯庐断裂带在海域和陆上的几何形态及其组合基本一致,根据切过断裂带的剖面和平面上断层的组合特征,判断其为兼具垂直位移的走滑运动断层系。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控制着凹陷内同构造沉积以及构造样式,表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时限具分段性,相当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E1?2k)-沙四段(E2?3s4)沉积期(古新世-早始新世)-孔店组-沙二段(E2?3s2)沉积期(古新世-始新世)-孔店组-沙一段(E2?3s1)(古新世-渐新世)沉积时期,走滑拉分活动由南向北迁移; 活动方式也由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左旋走滑活动,被早始新世之后的右旋走滑活动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