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由粉砂级—泥级陆源碎屑、凝灰碎屑、碳酸盐及热液矿物组成的湖相细粒云质岩。本研究以云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环境和白云石形成机理。云质岩岩矿特征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在中二叠世为处于干旱气候的浅水咸化湖盆,区域火山活动强烈,湖盆内幔源热液活动发育。云质岩中的白云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的微粉晶颗粒,形成细纹层或与其他组分混合,局部可见自形—半自形的细晶白云石,微粉晶白云石为低有序度白云石(0.46),成分均匀,被纹层包绕,细晶白云石交代残留结构发育,为成岩交代的产物;两类白云石均富锶贫镁,细晶白云石较微粉晶白云石更富铁和锰。微粉晶白云石具有较低的δ18OPDB(平均为-4.72‰),基于白云石的形成流体由湖水和幔源热液混合的假设,所计算得到的形成温度介于54.61~186.46℃之间;δ13CPDB偏高(平均为8.79‰),推测其与芦草沟组高的有机质埋藏量及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有关。微粉晶白云石为同生期—准同生期沉淀或交代的原白云石,其Mg2+来自于咸化湖水、凝灰碎屑和幔源热液,热液带来的高温和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打破了白云石形成的动力学屏障。  相似文献   
142.
伴随20世纪20年代末焊接技术的诞生,现代意义的输油管道建设开始萌芽,随着二战期间及战后国际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高涨,管道工程迅猛发展。本文以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总结了中国油气管道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分析阐述了当今社会长输油气管道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给出意见和建议。期望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背景下,以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为契机和抓手,积极整合利用全球多方的优势经验,吸纳引进成熟的行业管理模式,最后依托“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造稳固的国家能源管道网络,成为世界一流管道强国。  相似文献   
143.
街面犯罪对公众的生活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以往对于公共盗窃和寻衅滋事等街面犯罪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社区甚至更宏观的层面,难以向微观尺度深入,它们忽略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理论中所主张的地址级的建成环境的精确特征。地址级的微观建成环境被广泛认为对各类犯罪的发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对微观建成环境的度量一直是一个挑战。先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调查样本来表征建成环境,会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建成环境特征描述不完整的限制;(2)数据在空间覆盖方面具有稀疏性的限制。百度街景图像作为一个新的数据来源,可以被用来提取地址级的微型环境的建成特征,从而使犯罪研究可以聚焦在更微观的尺度中。本研究使用深度学习全卷积图像分割算法从百度街景图像中提取地理位置的环境变量,共选取树木、通车道路、人行道等8种变量来表现研究区微观建成环境的差异。在控制了与街面犯罪有关的其他因素后,采用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来评估微观建成环境影响因素对公共盗窃和寻衅滋事案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了微观建成环境物理特征之后的模型表现更好。对...  相似文献   
144.
<正> 中国林科院计算机科研网(CAFNET)是中国林科院的重点建设项目,从1996年初开始着手研建,经过技术调研、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和设计等过程,于1996年10月通过了国家科委、林业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著名专家的技术论证。目前CAFNET已进入网络全面建设阶段,网络中心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利用1983~1986年我省飞机探测的层状云宏微观资料、对我省层状云顶底高、厚度、云中含水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文中描述了盆地层状云的宏微观特征。含水量在云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并对我省飞机人工降水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6.
仲荣根  张旭  刘梅 《海洋学报》1993,15(5):46-49
台风的结构变化与台风的移向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讨论了300hPa温度距平、200hPa散度及大气视热源与台风移向的关系。分析表明:台风未来24小时有沿着300hPa温度正距平中心轴线、200hPa最大辐散中心轴线以及大气视热源积分值[Q1]最大中心轴线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7.
利用2002-2016年MODIS逐日积雪遥感产品(MOD10A1、MYD10A1),采用日产品合成法、临近日分析法、空间滤波法和相邻时间合成法,生成天山山区逐日晴空积雪遥感产品数据集,研究分析了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15a,天山山区平均积雪覆盖面积变化不明显,呈略微减少趋势,但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变化;分季节来看,天山山区积雪覆盖面积冬季 > 秋季> 春季 > 夏季;积雪面积从9月开始积累,1月达到峰值,占天山总面积的50±25%,3月开始消融,8月达到最低值,仅占天山总面积的为3.5±2%。;天山山区大部分区域积雪开始时间在第300天之后,积雪结束时间在第40~150天左右,海拔较高的区域积雪开始时间较早;天山山区平均积雪日数小于60天的不稳定积雪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坡、北坡边缘地带,占整个天山面积的44.57%,平均积雪日数在60~300天之间的区域占比为53.4%,主要分布在天山中部和北坡部分区域,平均积雪日数大于300天的永久积雪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800以上区域,占天山面积的2.03%。  相似文献   
148.
以新疆区域500 m×50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提取纬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栅格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考虑地形遮蔽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完成了新疆区域全年每日可照时间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新疆而言,可照时间7月最长,为441 h;12月最短,为266 h,区域内可照时间的离散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形差异所致;海拔高于1500 m的山区对全区可照时间标准差的贡献率达到了80.1%;冬夏两季有较为显著的纬向分布特征,三大山脉地区可照时间与同纬度平地相比差异明显,表现出可照时间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地形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比较明显,坡度越大可照时间越少;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季,大致为可照时间南坡多、北坡少;随着地形开阔度的增大,可照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9.
综述了近一年来内蒙古集合预报业务进展情况。内蒙古集合预报业务经历了集合预报资料接收、集合预报处理系统和工具箱引进及本地化、集合预报本地化应用、集合预报二次开发三个阶段,完成了国家气象中心下发资料的及时稳定接收、数据处理系统和工具箱的本地化业务应用,实现了数值预报产品的本地化解释应用和全区共享,通过集合预报二次开发工作,实现了在内蒙古风电场、航空主着陆场及要素预报方面的保障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0.
一种基于 K-D 树优化的 ICP三维点云配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张旭  朱继文 《测绘工程》2016,25(6):15-18
为提高三维点云数据配准精度和速度,提出一种基于K-D树优化的ICP三维点云配准方法,首先采用中心重合法实现点云数据的粗配准,然后利用K-D tree快速搜索最近点对改进传统ICP方法,完成三维点云数据精配准,该方法克服传统ICP算法中由于利用欧式距离来判断最近点所引起的工作量大、耗费时间多的缺陷,提高点云的配准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斯坦福不同密度Bunny点云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采用中心重合法实现三维点云粗配准的基础上,利用K-D tree优化ICP算法,能够提高点云配准的精度、速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