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引言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对汽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探讨汽水销售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我们对1985~1993年春夏秋季的汽水销售量与同期沈阳市气象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为厂家提供科学依据,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汽水销售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安徽巢北地区栖霞组臭灰岩段富有机质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鹿  李壮福  康鹏  张新 《地质论评》2014,60(1):71-79
以安徽巢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臭灰岩段为研究对象,从岩石学、古生物学及沉积学特征出发,探讨臭灰岩段富有机质与风暴事件沉积之间的关系。臭灰岩段岩性整体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层间夹数毫米至数厘米厚灰黑色钙质泥岩,整套岩层富含有机质;其中生物化石丰富,整体为热带、亚热带正常盐度浅水生物组合为特征;为正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沉积期表现为一个明显的海侵过程,并受风暴作用的频繁扰动。臭灰岩段沉积环境并非“贫氧或缺氧”条件,而是正常富氧环境。富有机质特征一方面得益于沉积期较高的生物产率,同时还与风暴事件沉积作用密切相关,即在风暴作用下,沉积物发生快速堆积,有机质未来得及与富氧水体发生长期接触即被埋藏覆盖,从而导致有机质被良好保存,形成臭灰岩段富有机质特征。风暴作用频发与研究区臭灰岩段沉积期所处的低纬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3.
高分遥感智能解译是实现地理信息精细生成与快速更新的重要途径,从基于遥感开展精准地理应用的背景出发,解析了遥感信息产品生产与落地应用中的局限性,阐释了遥感回归地理应用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其中“精(形态)”“准(内容)”图谱特征耦合的关键性。以地理学指导智能遥感研究为基本认识,提出了基于精细地理场景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地学分析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思路,以及时空/星地两个层面相协同的智能计算模式,并以中国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耕地评价为应用案例,利用分区分层感知/时空协同反演/多粒度决策3个基础模型,在复杂山地区开展精准应用驱动的高分遥感协同计算。结合实验结果,通过对不规则网格空间表达、时序特征多模态重建、多源不确定性解析以及不确定性引导的迭代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分析,给出面向未来的探索方向和研究思路,为地理学指导下的智能遥感研究以及遥感支撑的精准地理应用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4.
基于样本自动选择与SVM结合的海岸线遥感自动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自动、快速、准确地测定海岸线动态信息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海域管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近岸水体光谱特征受区域环境影响较大,在水陆分离过程中,利用传统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阈值分割法时,一部分近岸水体易被错分为陆地,严重影响了岸线提取精度.为此,在NDW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样本自动选择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海岸线遥感自动提取算法.首先进行NDWI计算与全局阈值分割,实现水体信息的初步提取;再通过NDWI信息控制初始样本的自动选择;然后利用SVM分类器对水体再次分类,实现海陆分离;最后填充小的陆地水体单元,实现岸线自动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增强对近岸水体的识别能力,提高海岸线遥感提取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5.
程熙  沈占锋  骆剑承  周亚男  张新 《遥感学报》2013,17(5):1191-1205
提出"全域-局部"遥感信息分布提取模型,通过计算和整合影像局部范围内的空间和光谱特征来优化全域上光谱混淆较大像元的提取精度。模型分为两个主要计算步骤:"全域"前分类与"局部"后分类;"全域"前分类将仅划分出满足一定精度阈值标准的像元,而"局部"后分类则在此部分分类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计算已分类像元所蕴含的信息来辅助对全域未分类像元的提取。在不透水面专题提取过程中,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前分类器,通过控制精度阈值所对应的分类后验概率产生部分分类结果;采用调节最小距离分类器作为后分类器,根据一定的权重整合像元局部范围内的空间与光谱信息,代替了传统的全域光谱信息来优化分类。实验采用TM5影像以及所对应的NLCD(National Land Cover Data)标准不透水面产品作为测试集,"全域-局部"模型对应单一SVM模型的提取精度由80.31%提高为82.73%,局部后分类器精度较单一SVM模型由54.27%提高到59.94%。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明显的精度提升且能够较好地解决不透水面与裸土混淆的问题,并得到空间形态上更为完善的不透水面提取结果。  相似文献   
56.
海域使用时空数据动态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赵雯  池天河  刘贤三 《海洋科学》2013,37(2):107-111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的方法,对Geodatabase数据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技术,实现了历史数据的回溯和海域使用数据的变化跟踪等功能.结合厦门市海域使用动态管理的需求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Geodatabase 扩展数据模型研究成果很好地解决了宗海的历史回溯、变化跟踪、时态关系计算等问题.海域动态管理技术研究对海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国土资源数据高效存储技术及策略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特征及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应用模式及数据布局策略,并以陕西省实际数据为例,形成了对我国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8.
原生矿物信息作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研究的最基本命题,是研究BIF成矿规律及其早期地球环境效应的基础。长期以来,将低级变质且保存部分原始矿物及沉积结构的BIF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追踪BIF的原始矿物组成与后期演变过程一直是科学家们关心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BIF原始矿物组成主要有三种认识:三价铁的氢氧化物、铁硅酸盐(成分类似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和绿锈。其中,绿锈为含二价和三价铁的过渡态化合物,仅可见于局部缺氧环境。由于绿锈的亚稳态性质,对于其在类似于前寒武纪的富硅海洋条件下转变成何种矿物及相关转变的具体途径仍不清楚。因而,当前关于原始铁质矿物的争议主要存在于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硅酸盐之间,由此引发的对BIF成矿理论及其对古环境指示意义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系统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BIF原始矿物组成研究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认为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应是BIF最为主要的原始矿物,其次为铁硅酸盐矿物,二者可能在地质历史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然而,支持铁硅酸盐原始成因的现有证据主要为经典的岩相学特征,急需更多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佐证。BIF中现有铁质矿物组合应是原始沉...  相似文献   
59.
利用博乐市、精河县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91—2020年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突变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 a博州地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0℃积温呈明显上升趋势,≥35℃高温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初霜期延后,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日照时数呈缓慢增加趋势。(2)棉花生育期平均气温、≥10℃积温、无霜期的突变,博乐分别发生在2005、2008、2008年,精河分别发生在2005、2005、2011年,突变后两地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6、1.2℃,≥10℃积温分别增加247.1、334.4℃·d,无霜期分别延长13.6、11.4 d;棉花生育期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博乐市、精河县变化趋势率分别为1.9、7.5 d/10 a。(3)相关分析表明,平均气温、10℃积温越高,棉花各发育期越提前,生育期越长;35℃高温日数越多,现蕾期、开花期、裂铃期越提前;无霜期越长、日照条件越好,对棉花生长越有利。(4)气候变化对博州地区棉花生产以有利为主。  相似文献   
60.
鄂拉山岩浆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最东端,为研究该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选取索拉沟地区钾长花岗岩开展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33±1)Ma,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该岩石有很高的w(SiO2)(75.91%~77.23%)、富K2O和Na2O,贫CaO、MgO、TiO2和P2O5,A/CNK介于1.01~1.0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锆石饱和温度733~768℃,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9~0.25),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Ba、Sr及Nb、P、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176Hf/177Hf)范围为0.282 487~0.282 611,εHf(t)介于-3.54~-0.56;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Hf)为1.16~1.33 Ga。索拉沟钾长花岗岩是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后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新生下地壳是幔源岩浆在特提斯洋俯冲阶段(242~238 Ma)底侵古老地壳形成。结合晚古生代至中生代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后巴颜喀拉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