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发育通常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渤海海域秦皇岛29-2东构造钻遇物性极好的陆源碎屑和碳酸盐鲕粒、生物碎屑混积储层,对其控制因素开展研究对类似地区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岩芯观察、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物性、全岩、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系统阐述了秦皇岛29-2东混积岩的岩石学和储集空间等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沙一二段混合沉积储集层包括含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和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3类,储层类型为高孔、低—特低渗型;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生物体腔孔和次生溶蚀孔隙。并讨论了混积岩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认为咸化湖盆滨浅湖强湖浪作用下形成的富螺混积滩相、埋藏成岩早期白云石化和成岩中后期溶蚀作用是控制该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对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还缺乏深入认识。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等资料,对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孔隙微观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结果表明,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可分为3类:高孔-中低渗型(Ⅰ类储层)、中孔-低渗型(Ⅱ类储层)和低孔-低渗型(Ⅲ类非储层)。Ⅰ类储层由中酸性气孔熔岩叠加隐爆角砾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Ⅱ类储层由中酸性块状熔岩叠加隐爆角砾化作用、溶蚀作用或基性气孔熔岩叠加溶蚀作用形成。原生孔隙、裂缝与溶蚀协同作用及脱玻化作用是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主要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化背景下火山岩优质储层纵向多层、横向多中心分布的储层发育模式。多喷发单元、多丘叠置的酸性复合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侵出熔岩穹丘两种类型的火山机构是渤中凹陷火山岩优质储层的重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前平  刘立  张新涛  于笠 《世界地质》2005,24(3):225-229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有潜力的油气勘探地区.由于该区储层类型较多,实测孔隙数据较少,很难了解各类储层孔隙在纵向上的分布.根据铸体薄片数据,采用立方体模型来推算原生孔隙度,利用原生孔隙度和视孔隙度与埋深在纵向上的组合规律了解储层孔隙的现今分布特征.通过实验数据推测出该区储层可能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分布在埋深1 000~1 200m、1 300~2 000 m和2 040~2 300m,其中1 300~2 000m次生孔隙带已被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火山岩油气藏优质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基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孔渗分析以及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对环渤中凹陷中生界义县组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发育英安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和隐爆角砾岩。依据储集物性和孔喉结构差异,将火山岩储层划分为4类(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储层),其中,Ⅰ类、Ⅱ类储层为优质储层:Ⅰ类储层为发生隐爆角砾化作用并发生大面积溶蚀作用形成的中酸性隐爆角砾岩,为高孔-中渗型储层;Ⅱ类储层为发生大面积溶蚀作用形成的中酸性粗安质隐爆角砾岩和粗面岩,为高孔-中低渗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性岩相、界面处溶蚀以及隐爆造缝三方面作用。优质储层发育在中酸性隐爆角砾岩发育溶蚀的界面位置,界面溶蚀和隐爆作用越强,越易于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发育勘探潜力巨大的覆盖型潜山,这类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模式是当前潜山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地震、测井、铸体薄片、井壁岩心、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开展了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和分布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覆盖型潜山以长英质含量较高的混合花岗岩为主,发育多种类型的溶蚀孔隙和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0.445×10-3 μm2。覆盖型潜山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黏土带、风化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裂缝发育带、相对致密带和基岩带。 (2)富长英质的岩石为裂缝型储集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较高的长英质含量利于构造成缝和风化、淋滤、溶蚀改造。 (3)印支期—燕山期的强烈隆升是形成优质风化壳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多期次构造作用叠加是潜山规模裂缝型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储集层距印支—燕山主控断裂的远近和所处构造部位进一步影响了裂缝的发育。 (4)风化淋滤对于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储集层垂向分带性的主要因素。 (5)建立了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分布模式,叠合破碎带的风化裂缝带和裂缝发育带是优质储集层的有利发育部位,二层结构潜山风化壳更为发育,多期构造活动叠加区域潜山内幕裂缝带厚度更大,裂缝发育带和破碎带发育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某项目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深大基坑工程开挖、复杂地下水环境、超高层建筑加载对紧邻地铁的影响,总结并提出了紧邻地铁建设项目具体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采用数值计算+SFIA联合技术,对建筑物上部结构加载引起的地铁变形进行分析,并与地铁长期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工程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能够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对紧邻地铁隧道的影响,数值计算+SFIA联合分析技术能够精准、有效预测地铁沉降变形,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整合是油气输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场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北部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心薄片资料,对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中凹陷北部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包括5种接触类型和7种结构类型。不整合通道类型划分为双运移通道I型、单运移通道Ⅱ1型和Ⅱ2型以及封堵型Ⅲ型,单运移通道Ⅱ1型是研究区主要的不整合油气成藏类型。运聚类型包括侧向型、圈闭+侧向型、垂向+侧向型和封堵型4种。不整合之上砂岩输导油气的能力与砂岩微观特征及裂缝倾角相关,半风化岩层对油气的输导储集能力受控于原始孔渗良好且不易形成风化黏土层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铜钵庙组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类、火山-沉积岩类和少量的陆源碎屑岩岩石组合。其中,火山碎屑岩类、火山-沉积岩类成岩作用受火山碎屑物质控制作用明显。典型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等。成岩阶段属中成岩A期。通过孔隙演化研究发现,压实作用是该区原始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胶结作用。早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共损失83%以上的原生孔隙,晚期岩屑溶蚀和长石溶蚀作用增加6.53%的孔隙度,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特征。此外,不同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经历了四大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大陆开裂、大陆裂谷、新生大陆边缘、成熟大陆边缘),相应发育三个不整合(裂开不整合、分离不整合和陆裾转换不整合),可划分为四大构造层序(大陆开裂层序、大陆裂谷层序、新生大陆边缘层序和成熟大陆边缘层序)”。  相似文献   
20.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生烃凹陷,环渤中凹陷北部潜山带是目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带。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以火成岩为主,裂缝对火成岩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建立断层破碎带宽度与断层斜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方差属性值等值线图的方式,结合前人研究的图版和薄片资料,对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顶面断层破碎带进行量化、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断层均有多个断层核,断层系统复杂,断层破碎带宽度由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断层破碎带对中生界火山岩影响作用显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程度与距断层的距离呈负相关,即距离断层越远,影响程度越弱,方差属性值越小;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的结果与相关研究的图版规律、薄片资料的显示结果契合度高,对断层破碎带的量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