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煤岩界面的预先、精准识别是实现智能化开采,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方位电磁波测井已在石油测井岩性界面识别中获得较好效果,但对煤岩界面识别情况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方位电磁波在煤田测井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探测性能,使用一维广义反射系数法计算磁场分量,并使用快速Hankel变换加快积分计算速度,模拟线圈系组合方式、频率、源距、线圈系半径、电阻率对比度、发射电流和电阻率各向异性对煤田方位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能够分辨煤岩界面,对煤岩界面识别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线圈系半径和发射电流主要影响仪器响应信号的大小;在一定电阻率对比度范围内,幅度比和相位差在界面附近的幅值随电阻率对比度增大而增大,高阻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对幅度比和相位差影响较小;仪器发射频率、源距、电阻率对比度同时影响方位信号最大探边深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2400余个国家级气象台站观测数据插值得到的1961~2018年逐日网格降水资料,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多年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华南暴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8年,华南全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雨量大值区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沿海一带及海南省和广西北部,夏季暴雨日数和暴雨雨量最大,其次是春季。在广西北部至广西、湖南、广东三省交界处、广东南部、福建和海南省,全年暴雨日数、雨量和强度的增加趋势最显著,夏季的区域平均值增长速率最大,其次是秋季。华南区域性暴雨日数和过程数呈单峰型分布,一年中均可出现,最大值出现在6月。区域性暴雨日数和过程数多年平均值为28 d a^(-1)和16.5 a^(-1),上升速率分别为0.15 d a^(-1)和0.097 a^(-1),四季中夏季的上升速率最快,最慢的是秋季。平均单次过程持续日数和最大单次过程持续日数在冬季均以0.015 d a^(-1)的速率显著上升,在春季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华南暴雨和区域性暴雨各要素在全年和四季的波动变化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准3 a、准14 a和准18 a的周期变化,2000年后,全年暴雨和区域性暴雨各要素准18 a的长周期和准3 a的短周期振荡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中南地区为例,参考美国西部地震烈度、基岩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周期和谱光滑卓越周期的衰减规律,采用地震对映射的烈度震级法和烈度距离法,评估了研究区基岩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频率参数的不同衰减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牛郎星和织女星是我们北半球夏夜星空中非常明亮的两颗星 ,因而易于辨认 ,很早就被人们用来夜行定向和出海导航。保存至今的明代《郑和航海图》上 ,即标有织女星的方位。更有趣的是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里 ,已经出现了有关它们的神话雏形。“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彼牵牛 ,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这几句诗太简古 ,我们引用余冠英教授的译文作为帮助理解的参考。“天上有条银河 ,照人有光无影。织女分开两脚 ,一天七次行进。虽说七次行进 ,织布不能成纹。牵牛星儿闪亮 ,拉车可…  相似文献   
15.
随着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地震科研项目种类、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建立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的重要性,地震科研档案的分类办法和归档内容,分析了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力  韦志刚  李娴茹  王欢  郭仕侗 《冰川冻土》2022,44(6):1757-1772
Based on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8, using n-order polynomial fitting, sliding t-tes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ber of cold surge (CS) day, CS frequency and CS intensity by time and reg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On a national level, the number of CS day, CS frequency, and CS intensity decreased from 1962 to 2000. Specifically, the trend of every element of CS has changed from a previous decrease trend to an increase trend, and the inflection point was around 2000. The CS activity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became more strengthen, and last for longer time after 2000. There are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CS days, CS frequency, CS intensity and their changing trends in China. The number of CS days and CS frequency reach the maximum valu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ern Inner Mongolia. Meanwhile, the CS intensity value is low in the southeast China and high in the northwest China, with the exception of southern Xinjiang.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CS day and the CS frequency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Northeast, Southwest Reverse Pattern”, the CS intens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Uniform Change Pattern”. The number of CS day, CS frequency, and CS intensity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but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point was detected in 1980. On a regional scale, from 1962 to 2018, the number of CS day,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cold surge in all region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y increased after 2000. In the 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of China, mean of three elements of cold surge increased after 2000. The transition year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transition year of three elements of cold surge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the earliest. Mean value of the number of CS day, CS frequency, and CS intensity have an oscillation period of 3~5 years in total China and all regions. In addition, the periodic oscillations of the number of CS day and CS frequency in all regions are basically the consistent.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相似文献   
17.
明月几时有     
在我国北宋熙宁九年 (公元 1 0 76年 )的中秋节 ,当时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到城头超然台赏月 ,欢饮达旦 ,大醉 ,醒后写下了他那首著名的咏月词《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一这首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在它写成后不久就有人赞誉说 :“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南宋·胡仔《…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疾病筛查手段,但低剂量CT图像往往包含较多噪声和伪影,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投影和边缘增强网络(SPEENet)。SPEENet为自编码器结构,包含双流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个主要模块。双流编码器可以被分为噪声图像编码流及边缘信息编码流两部分,噪声图像编码流对低剂量CT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图像特征去除低剂量CT中的噪声和伪影;边缘信息编码流部分主要关注低剂量CT图像的边缘信息,利用边缘信息保护图像结构。为充分利用编码器特征,本文引入噪声基投影模块,构建基于编码器和解码器特征的基,并利用该基将编码器提取的特征投影到对应的子空间,获取更好的特征表示。本文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以验证提出网络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低剂量CT去噪网络,SPEENet可以取得更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徐树侗  江来利 《地质学报》1992,66(1):1-14,T001
大别山区是扬子和中朝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由扬子大陆板块中的前陆褶冲带、俯冲盖层和俯冲基底、包含在俯冲基底中的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帝、变质蛇绿混杂岩带、中朝大陆板块南缘的弧前复理石推覆体以及其北缘的反向褶冲带、北部边缘为磨拉斯的后继盆地组成。古大别海洋板块于早古生代向北俯冲时,中朝大陆板块南缘可能出现过火山弧和弧后盆地。卷入前陆褶冲带的地层以及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定时表明,两个大陆板块的强烈碰撞发生在中生代早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珠海凤凰山常绿阔叶林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提高用光合有效辐射和气象因子模拟CO2通量的水平,本文根据华南地区干湿季特征和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ζ,对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塔站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5月4日间的通量、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类;分析了在干、湿季的不稳定(ζ<-0.1)、中性(-0.1≤ζ≤0.1)和稳定(ζ>0.1)三种大气稳定状态下,珠海凤凰山常绿阔叶林昼间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以及冠层上方气温、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和浅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CO2通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并通过气象因子修正了CO2通量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季和湿季不同稳定度下,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不断增加,森林对CO2的吸收能力先迅速增强,之后逐渐平缓;在线性方程、对数方程和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