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针对珠江口藻类生长受泥沙遮光限制明显的问题, 对RCA(row and column of Aesop)三维水质模型进行改进, 加入泥沙模块及悬沙遮光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应用改进的RCA水质模型, 对珠江口的营养盐、浮游植物及溶解氧进行模拟研究, 结果显示, 改进的RCA水质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洪季珠江口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溶解氧在水平及垂向上的空间分布, 这表明该水质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珠江河口中生态因子的关键过程。珠江口的缺氧现象在物理和生化过程的共同作用下, 被限制在伶仃洋的西滩和中滩及磨刀门海域。在洪季, 大量冲淡水进入珠江口形成锋面, 颗粒态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在锋面的影响下, 大量集中沉降在伶仃洋的西滩及中滩特定区域及磨刀门外, 产生较高的底泥耗氧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 SOD)。而在高SOD的区域, 水体分层通常也较明显, 因而产生缺氧现象。另一方面, 伶仃洋水体中磷的限制作用明显, 加上悬浮泥沙的遮光作用, 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 使得初级生产力低; 而在陆架上, 悬沙浓度减少使初级生产力增加, 但由于海源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的沉积分散于整个陆架上, 无法产生伶仃洋内的高SOD区域, 加上水体分层不明显, 并没有产生缺氧现象。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2Ma和1541±8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首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龙家园组的形成时限,该组底界的时代接近1600Ma。龙家园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最早期;在河南省汝阳、汝州、鲁山地区的洛峪口组凝灰岩中获得了1596±7Ma、1596±15Ma、1608±17Ma和1620±16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精确标定了洛峪口组的形成时代,洛峪口组形成于长城纪的末期。结合汝阳群云梦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时限约为1700~1600Ma。官道口群应是汝阳群之后的地层系统,而不是早前认为的与之同期的地层。  相似文献   
103.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其发育规模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地质背景下表现出的水文学特征及水动力作用与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认识和阐述岩溶储层发育机制,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技术结合现代岩溶理论成果恢复了塔河油田埋深5 000 m以下的古水文网络,精细描述了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表水系统具有较大汇水量,水系以强烈的垂向侵蚀作用为主,发育了完整的地表-地下双重水系型水文网络系统;西部地区地表水以水平溶蚀作用为主,地貌较为平缓,尚未产生大型地下水系网络系统,属于地表水系型水文网络系统。东、西部地区地表、地下水文系统动力学机制的不同,为这2个地区岩溶储层发育的差异性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4.
为查清山东泰安大汶口化工集聚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采集地下水样品9组,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离子比例关系和饱和指数法,查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水中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为淡水—微咸水,TDS介于0.98~2.40g/L;阳离子以Ca2+、Na+为主,占阳离子含量的49.57%、38.56%,阴离子以Cl、HCO3为主,占阴离子含量的52.81%、25.99%;水化学类型以ClCa·Na为主;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溶滤作用、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二者的贡献率均为40%。在人类活动因素中,工业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31%,说明人类活动因素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阳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大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利用2007~2011年山西省阳泉市的SO2、NO2、PM10浓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阳泉地区首要污染物为SO2和PM10,污染物及大气污染指数呈U型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大,冬春季和夏秋季有显著不同,冬春季污染浓度明显大于夏秋季,分季节利用气象要素建立的大气污染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预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服务信息,研究结果对阳泉地区的污染防治及环境气象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都超过95%,且其FScore为0.97。2)截至2022年,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侵蚀面积共有435.5 km2,各县(市、区)崩岗侵蚀面积差异明显,年变化趋势不一。其中,五华县崩岗侵蚀面积最多(199.2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16.29 km2/a。梅江区崩岗侵蚀面积最少(1.6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0.18 km2/a。3)韩江中上游地区崩岗发生概率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地质类型、人口密度、大气压、降雨量、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等10个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高程、坡度、地质类型、大气压、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对研究区崩岗发生为正向影响,植被覆盖、人口密度和降雨量对崩岗发生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区内地貌类型齐全、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岩溶石漠化分布类型复杂多样。通过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调查分析,阐述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形成特点及分布特征。石漠化分布全省15个市、州的77个县(区、县),在全省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约为0.9%,但在分布区县的面积比例却较大。四川省具有不同于云贵高原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的机制特点,可划分为七个综合治理分区区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8.
为揭示不同洞穴系统中水–气化学过程变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于2018年8月~2019年7月对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洞穴系统一级支洞大风洞和麻黄洞内9个滴水点的空气及水化学指标开展了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并运用饱和指数法和水化学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大风洞和麻黄洞9个滴水点水化学类型除MH6#外均为HCO3-Ca·Mg型,而MH6#因SO42-浓度偏高,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2)研究区内洞穴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且受碳酸、硫酸和硝酸的共同作用;(3)通过水–气CO2分压差数据和相关性分析可知,麻黄洞沉积环境整体优于大风洞;(4)大风洞和麻黄洞沉积环境主要受到气流交换模式、水–岩作用强度、稀释效应、先期方解石沉积(PCP)过程和人类旅游活动的影响,洞内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旱季优于雨季、Ⅱ类滴水点优于Ⅰ类滴水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道路测量工作的需要,服务道路测量前期工作,介绍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探讨RTK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大比例尺带状地图绘制、道路的纵横断面放样、土石方计量和道路的中线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随着GPS导航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机动性强,数量众多的移动目标进行有效的监控,紧急救援和提供各种位置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其在运输、物流行业的表现突出。本文从"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出发,借助Windows Mobile手机平台作为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分组业务(GPRS)和Google Map等技术构建了具有实时数据获取和传输功能的定位跟踪一体化平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服务于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较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实际测试表明,系统实时性强,数据传输稳定,实现了控制中心对数据的准确收发和对移动终端实时精确的跟踪,对于土地利用监测等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