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寇彩化  刘燕学  李廷栋  黄河  张恒 《地质通报》2017,36(8):1393-1406
桂北丹洲群顶部拱洞组粉砂岩的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Th/U(0.2~2.4)值显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206)Pb/~(238)Pb年龄分布在730~769Ma和771~850Ma之间,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范围较大,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8.4~11.4和1020~2812Ma。此外,样品中还有一些年龄较老的锆石颗粒,~(207)Pb/~(206)Pb年龄为1910~3140Ma,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3.6~3.4和2740~3635Ma。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桂北丹洲群拱洞组沉积年龄小于等于706±10Ma,物源主要由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岩组成,也有少量太古宙岩浆岩的加入。推测中国华南地区存在对应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相关的格林威尔运动的响应。根据已测锆石的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推断,研究区地壳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1)3.64~3.25Ga,初生地壳出现在3.64Ga;(2)2.98~2.37Ga;(3)2.19~1.28Ga,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张恒  冯德俊  马浩 《测绘通报》2014,(1):125-128
在对Lair-Lidar测距与测角原理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分别给出了在距离与角度方面的误差源,通过设计单机检校试验,综合考虑试验数据存在的规律性,提出相应的改正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改正,在对改正前与改正后的效果进行对比之下,分析了改正后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Lidar测距与测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四川省东部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项目数据库建设与工程调查、规划工作方法的结合,探讨了四川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地下水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图层设置的关系,对于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今后提高类似地质调查项目数据库建设的实用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对Lair—Lidar测距与测角原理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分别给出了在距离与角度方面的误差源;通过设计单机检校试验.综合考虑试验数据存在的规律性,提出了相应的改正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加以改正,并对改正前与改正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改正后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Lidar测距与测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昼夜分布和季节分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根模  张恒  任峰 《地震》2001,21(3):51-56
采用Morishita(森下)指数Iδ方法分析中国地震昼夜和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M≥8地震的Iδ值分别为1.40和1.20,具有明显的丛集特点; M≥7地震Iδ值分别为1.03和1.12,为轻度丛集分布; M≥6地震Iδ值分别为0.94和1.02,为均匀分布和随机性分布; M≥5地震Iδ值分别为1.01和0.99,为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大地震丛集分布特点明显,中小地震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特点明显。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内陆大地震主要集中在夜间发生。  相似文献   
17.
罗伟玲  王艳阳  张恒 《热带地理》2020,40(1):110-118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城市感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了语义提取,将提取结果与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样方密度的功能用地识别结果进行补充校验,根据政策和规划文件建立功能用地与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联,利用信息熵分析广州市功能用地混合程度,以辅助判别主体功能区,最终得到广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将划分结果与《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精准度较高,并能体现广州市空间格局形态,反映主体功能区实际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张恒  刘群 《测绘工程》2009,18(4):66-69
传统的GIS开发方式多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思想,对于不同GIS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重复去设计、开发相关模块,开发效率较低.文中将组件重用思想应用到GIS开发实践中,总结基于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探讨GIS开发中常见可重用组件接口的设计思路,包括:主界面接口设计、空间数据库互操作接口设计和查询接口设计.通过开发实践证明,基于组件重用思想的GIS开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更稳定的应用系统,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9.
GIS可视化技术与PDM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系统无法直观地描述产品的空间分布,难以进行基于产品空间信息的统计分析,可视化效果较差.从GIS和PDM各自的功能特点出发,讨论GIS可视化技术与PDM集成的可行性及特点;分析GIS-PDM集成系统(图文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的基础框架及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T738井区位于上奥陶统浅覆盖区,发育大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成像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该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岩溶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溶阶段及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岩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储集空间主要有溶蚀孔洞、裂缝和大型洞穴,具有层状分布特征;加里东Ⅰ幕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以及颗粒灰岩中保留的原生孔隙整体规模较小;在岩溶水补给条件充足、先期裂缝和溶蚀孔洞提供优势运移路径以及以深切沟谷和断裂为排泄通道的水文地质背景下,形成了顺层岩溶发育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