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亚湾海域典型有机氯农药生物累积特征及变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3年采集大亚湾海域28个鱼类等生物样品和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氯丹(CHLs)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脂含量和δ15N,δ13C同位素值,重点研究了大亚湾沉积物和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积累规律.大亚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平均含量分别为57.1±52.9,0.30±0.18和0.87±0.35ng/g(湿重);与其他海区相比,该海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HCHs和CHLs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高的p,p'-DDT含量及较低的(DDE+DDD)/DDT比值(平均为0.56,<1),均显示仍有新的DDTs源输入;OCPs在生物累积中表现出脂溶性的特征,生物体内脂含量越高,其OCPs含量也越高;δ15N,δ13C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性生物比植食性生物更易累积OCPs;大亚湾海域OCPs的生物-沉积物累积系数(BSAF)与有机物的亲脂性程度即辛醇-水比值(KOW)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若尔盖草原泥炭柱中多环芳烃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10Pb定年建立相应时间标尺,获得了若尔盖红原县泥炭柱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最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泥炭中总PAH8的浓度为36.2~408ng/g dw,PAHs与泥炭TOC的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自20世纪初开始,PAHs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960年代初期达到峰值,其后开始下降.PAHs组成上主要以3~4环化合物为主,其中菲占总PAHs的45%,其次是荧蒽(16%)和芘(10%),体现出大气沉降来源的PAHs组成特征.PAHs成因判识指标表明,该地区泥炭中PAHs主要源自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结合气流轨迹分析,我们认为四川盆地可能是其主要源区.泥炭中PAHs的浓度变化与泥炭TOC的含量、温度和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3.
张干  盛国英 《地球化学》1999,28(2):183-190
对固城湖沉积物中呈不同赋存状态的羟基酸和α,ω-二元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含量上,游离类脂组分中的羟基酸和二元酸低于呈结合态和强结合态存在的对应羟基酸和二元酸,指示了类脂质。尤其是基极性组分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由游离类脂→结合态类脂→强结合太类脂,其中β-羟基酸的业源渐趋于单一化,其生源指示意义更加明确。在固城湖沉积剖面12.28m之上和之下,沉积物中的强结合态β-羟在酸的分  相似文献   
34.
广州麓湖大气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广州麓湖为小型城市湖泊的代表,对大气中多环芳烃的颗粒态沉降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与分析. 结果表明,年均颗粒态多环芳烃的沉降通量为0.47mg/( m2·a). 全年直接由大气输入到麓湖的颗粒态多环芳烃总量约为0.1kg. 不同季节相比,夏季多环芳烃的沉降通量略高于秋季,而冬春季最高. 对比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发现,当降雨量增大时,沉降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逐渐趋近于大气总悬浮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 广州地区雨热同期、干冷咸至的季风气候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大气颗粒物粒径变化和PAHs的气-粒分配变化,与大气PAHs污染程度一起,共同控制着沉降颗粒物中PAHs相对组成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5.
1994年10月,利用钻探取样方法获得了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清水河孔深为8.3m的Q1孔湖沼沉积物样品,对该孔50-640cm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样品中有机质具有相同的成熟度,且具有有机碳、氢指数、可溶有机质和族组成相同的变化特征,样品正烃碳数分布在C16-C35之间,主峰为C23,高碳戏呈明显的偶奇优势,表明它们来源于植物。OEP值大于2,Pr/Ph均大于1,反映沉积环境处于  相似文献   
36.
珠江口不同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相对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C、N元素及C、N稳定同位素,发现其总有机碳(TOC,干重%)含量为0.06%-1.02%,其中深圳湾-内伶仃岛-澳门和珠海附近海域及香港、大亚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TOC含量较高。总氮(TN,干重%)含量为0.03%-O.19%,TOC和TN的比值范围为1.36-7.84,反映了沉积有机质的混合来源。沉积物的^15N值为3.86‰-6.39‰,δ^13Corg值为-24.76‰--21.98‰,表明珠江口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有机质和陆源有机物。从河口向西,δ^13Corg值偏轻,表明由河流带入的陆源有机质受科氏力作用主要在珠江西岸沉积。  相似文献   
37.
山东省场地类别分布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本文搜集了山东省5220个建设工程场地的资料,引入"分布区"的概念,统计分析了山东省场地类别的区域分布并进行了分区。然后,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的山东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以及Ⅲ类场地调整系数,对山东省Ⅲ类场地分布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进行了调整,得到了考虑场地类别分区的山东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增进了对山东省地震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的认识。结果表明,山东省场地类别分布与地貌分区有很强的相关性,Ⅰ-Ⅱ类场地分布区包括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南部的山间平原地带除外)以及鲁东丘陵区,Ⅲ类场地分布区包括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南部山间平原地带。Ⅰ-Ⅱ类场地分布区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9.5%,Ⅰ-Ⅱ类场地分布区与Ⅲ类场地分布区的面积比例约为1.4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经过调整后,Ⅶ度及以上设防区域占全省陆地面积的比例由79%提高到90%,10个地级市的峰值加速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38.
本次研究分析了典型氟化学工业园区周边不同植物及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全氟羧酸(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 PFCA)的含量、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PFCA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浓度范围分别为9.6~160 ng/g和7.2~300 ng/g。根际土壤(rhizospheric soil, RS)和非根际土壤(non-rhizopsheric soil, NRS)中PFCA的浓度比值(cratio=cRS/cNRS)显示, PFCA并未呈现出根际富集效应。PFCA在植物地上部和根部的浓度范围分别为6.0~630 ng/g和6.1~570 ng/g。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是土壤和植物组织中最主要的全氟羧酸化合物,其浓度在根际土、非根际土、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分别占总PFCA的(53±18)%、(51±22)%、(80±6.7)%和(34±18)%。短链(C4~C8)的PFCA,包括全氟丁酸(perf...  相似文献   
39.
湘西南漠滨地区元古界地层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承辕  张干 《物探与化探》1992,16(4):295-303
本文研究了湘西南漠滨地区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地层中金的分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与金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本区五强溪组呈现明显的金亏损,而地层则具有富As、Sb,贫Hg、Sr,以及Co/Ni比值大于 1、Au/Ag及 Sr/Ba比值低的地球化学特点。金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一定变化规律,从远离矿区的地层岩石到矿床内部的脉旁围岩,根据其丰度高低,相应地划分出背景区—亏损区—富集区—亏损区—富集区五个区段,后四者组成一个共轭体系。两次金亏损都是水热淋滤作用的结果,但二者在形成的时间、规模及地球化学特征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淋滤的阶段性,导致了漠滨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金以及其他成矿元素的亏损区或亏损带的出现有一定普通性,因而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固城湖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成分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吉  王苏民  张干 《湖泊科学》1998,10(4):63-70
通过江苏固城湖GS1钻孔中可溶有机质成分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可溶有机质中正烷烃,脂肪酸,醇类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与剖面变化特征,探讨了该湖泊生物输入状况,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研究表明,固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外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湖区12.2kaBP以来古气候总体呈升温趋势,并且暖期对应于湖泊内源藻类,细菌类的繁盛和湖泊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