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Chirp信号的浅地层剖面调查因其高分辨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水合物调查、深海资源勘查等领域。由于Chirp信号发射频带宽度限制,互相关结果中旁瓣影响严重。常规提取包络处理能压制旁瓣,但处理后资料分辨率低。本文通过不同层厚以及不同反射系数连续薄层模型的正演、处理和定量分析,提出用线性提频处理方法压制旁瓣和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将此方法用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2.
视觉效果是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本文从信号处理、聚焦质量和信噪比等三个方面对影响地震资料处理视觉效果的几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好的信号处理体现在剖面的子波周期数少且旁瓣幅度小,同时频率丰富、频率成分之间能量关系协调。好的聚焦质量相当于获得了地层的特写图像,其关键是合适的成像方法和对应的速度分析质量,文中探讨了速度分析的基本原则。提高信噪比的同时,要保证成像的可靠性,其关键是在噪声衰减过程中把握有效信号和噪声的平衡关系,注重去噪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3.
匹配追踪方法是目前时频分辨率最高的时频分析方法.但传统的匹配追踪方法在寻找与信号匹配最佳的时频原子时,需在较大的参数搜索范围内对时频原子参数进行多重循环寻优迭代,计算效率较低.针对匹配追踪算法实现方式,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以Morlet小波为时频原子,以频率、相位、时延和尺度为时频原子参数,分析了信号在时频原子上的投影振幅对这四项时频原子参数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灵敏度顺序为:时延、频率、尺度和相位,据此结论可在算法实现时根据灵敏度顺序调整不同参数寻优迭代时的参数搜索范围,改善算法的计算效率;(2)针对频率、相位和时延参数已知尺度参数变化的时频原子,分析了利用Hilbert变换得到的瞬时参数表征时频原子参数初值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准确度顺序为:时延、频率和相位.据此结论可在算法实现时确定参数寻优的优先级顺序,改善算法的计算效率.与连续小波变换、广义S变换等时频分析方法的对比及在地震数据去噪中的应用效果表明匹配追踪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洋陆过渡带是被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特征,对于理解大陆岩石圈破裂,随后的海底扩张及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前人通过重磁、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进行过一些研究,但不同学者利用不同资料所确定的洋陆过渡带位置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高品质深反射地震剖面对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进行重新解释,根据莫霍面快速抬升、地壳急剧减薄特征确定洋陆过渡带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位于大陆边缘减薄陆壳与正常洋壳之间,是受岩浆活动改造了的厚度急剧减薄的地壳,洋陆过渡带地壳深部发生岩浆侵入.减薄陆壳莫霍面平均埋深为21.9 km,地壳平均厚度约20.2 km;正常洋壳莫霍面平均埋深为12.0 km,地壳平均厚度为8.1 km,洋陆过渡带莫霍面埋深和地壳厚度急剧变化,其宽度大致介于46~99 km之间.南海北部磁异常条带和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分布,验证了本文确定的洋陆过渡带范围的合理性.综合分析认为,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的特征介于典型火山型与非火山型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