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12篇 |
免费 | 1659篇 |
国内免费 | 18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3篇 |
大气科学 | 1174篇 |
地球物理 | 1455篇 |
地质学 | 5214篇 |
海洋学 | 1204篇 |
天文学 | 140篇 |
综合类 | 639篇 |
自然地理 | 1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353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336篇 |
2018年 | 341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210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377篇 |
2012年 | 350篇 |
2011年 | 355篇 |
2010年 | 377篇 |
2009年 | 366篇 |
2008年 | 396篇 |
2007年 | 415篇 |
2006年 | 397篇 |
2005年 | 433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365篇 |
2002年 | 269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346篇 |
1998年 | 319篇 |
1997年 | 352篇 |
1996年 | 350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314篇 |
1993年 | 278篇 |
1992年 | 278篇 |
1991年 | 276篇 |
1990年 | 224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95篇 |
1986年 | 82篇 |
1985年 | 79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42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18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22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在饲养条件下,对青岛辛岛湾潮间带的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的栖息和再生进行研究。6条柱头虫沿生殖翼中后部自切为2段,后段失去摄食、钻洞穴等行为能力和再生前段器官的能力,生存约1个月后解体;前段在1、2天内恢复了摄食、钻洞穴等生活习性,2个月内完成了后段缺失器官的再生,最长存活时间达156d,体长能达到母体体长的一半。113个个体通过手术横切为2段、3段或4段,发现42%的含有吻、领及鳃区的前段虫体,也能够再生全部失去的其他器官;没有吻、领和鳃区的其它片段失去了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3.
104.
一次渤海强对流天气系统监测与大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Y-2E卫星云图、天气雷达、雷电、海上平台、海岛站及海洋模式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9月1日01—06时出现在渤海湾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燕山南麓较弱中β尺度云团,在500 hPa西风急流出口处、低层925 hPa切变线及层结不稳定条件下,触发多单体风暴重新发展,造成西岸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及冰雹天气;中尺度系统主体入海后南压强度少变,在多单体风暴后部下沉气流与后部冷空气动量下传共同作用下,迅速加大渤海湾海区东北大风的分量,在同时具备天文大潮的条件下导致了南岸局部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同步监测显示:云图中尺度象元TBB为-25°—-65℃,对流云团强弱交替变化时间为3—6 h,减弱后迅速转向东北岸区;三部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先后监测到NE向低空急流"牛眼"时空尺度特征,同步垂直风廓线(VWP)反演出NE向低空急流由1000 m下降至300 m动量下传过程,与海岛站、平台监测值接近一致,中部与南部海区转为东北大风时间差为3—4 h;20时探空海岸带与风场垂直和水平切变明显,K指数为33℃,SI指数为-3.8℃,对流有效位能Cape为1555 J/kg;海洋中尺度数值产品3—6 h的K指数及海区辐合线的动态模拟与云图TBB中尺度象元、雷达回波移向相对一致,但风速明显偏小10—12 m/s。 相似文献
105.
不同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坛紫菜
丝状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getative cell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sporophytes were grown in a bubble-column and a draft-tube internal-loop airlift bioreactor at 20℃ with an illuminance of 40μmol photons m-2 s-1 for 20days. The draft-tube internal-loop airlift bioreactor yielded maximum cell density of 4850mg DCW (Dried Cell Weight)/L and higher growth rate of 0.094/d, compared to the bubble-column, 3950mg DCW/L and 0.086/d, respectively. The advantages were related to the more homogeneous flui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raft-tube internal-loop airlift bioreactor than the bubble-column bioreactor. 相似文献
106.
107.
A three-dimensional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built up to simulate the phenomena of dynamical contact and frictional heating of crack faces when the plate containing the crack is excited by high-intensity ultrasonic pulses. I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high-power ultrasonic transducer is modeled by using a piezoelectric thermal-analogy method, and the dyna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crack faces is modeled using a contact-impact theory. In the simulations, the frictional heating taking place at the crack faces is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thermal-structural coupling analysis,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s of acoustic chaos to plate vibration and crack heating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in detail. Meanwhile, the related ultrasonic infrared images are also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method, a good simulation of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friction heating process of the crack faces under non-chaotic or chaotic sound excitation can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08.
取30个通过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建立的中国对虾家系,分别进行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实验。实验过程中,两实验组样本总体存活率在35%左右时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以分析其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情况。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分析中国对虾各家系存活率,结果发现23个家系的存活率在两种感染方式实验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感染方式实验间家系存活率一致性为77%。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感染方式实验中4个杂交组合的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个杂交组合的存活率在两种感染方式实验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实验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反映情况基本是一致的。另外,对两个实验中各家系的抗病力进行分析,综合结果表明有5个家系对WSSV可能有较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09.
110.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1988年7月和12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流,盐,沙的综合分析,认识到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有与河口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泥沙输移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存在着多种循环,潮流和盐水截留大量泥沙积聚的拦门沙地区,河口在盐淡水交锋地带,除了涨,落急时段外,发现在转流时期泥沙也可能产生再悬浮,从而形成一个潮周期中出现3次或4次再悬浮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