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重庆市三峡库区光能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由影响太阳辐射的因子入手、分别从云、雾、日照时数(百分率)、太阳辐射量等方面做了深入地分析,从天文气象意义到时空分布规律,从一般到个体,从现象到成因。  相似文献   
152.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而成的理论。利用其对塔北地区的部分低阻储层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该模型不但适合于通常的砂泥岩地层电阻率解释并且能很好地描述低阻储层的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3.
154.
EFFECT OF WATER DEPTH ON WIND-WAVE FREQUENCY SPECTRUM Ⅰ.SPECTRAL FOR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Wen et al.'s odhed dewiogh to obtain wind-wave frequency spectrum in deep was used toderive the spectrum in finite depth water. The spedrum S(ω) (ω bein angular frequency) when normalizedwith the zeroth moment m and peak frequercyω。 contains in adrition to the peakness factor P=ω。S(ω。)/m。, a twth parameter n=(2πm。)_(1/2)d (d being water depPth), so the spatrum behavior can bestudies for different ware growth stages and water depths.  相似文献   
155.
地磁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海底扩张、大陆漂移、板块学说的建立为标志的地学大革命,给古老的地磁学带来勃勃生机。古地磁研究曾给大陆漂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此后,地磁学科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一、地球磁场、空间物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159.
在对现有几种同类传感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子经纬仪的重力方向传感器方案。在理论上论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0.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河北井陉和湖北宜昌、兴山的39个采样点、392个样品进行的古地磁测试,以及7个采样点、71个样品中的原生剩磁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大块体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自寒武纪以来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古地理复原。研究表明,三块体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时,华北陆块、秦岭地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于北纬2.9°、南纬5.5°以及南纬17.0°。秦岭地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400Km左右;三块体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三块体开始拼合的时间为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之间,华北陆块和秦岭地块完全拼合的时间为早三叠纪至中三叠纪之间,三块体完全拼合的时间为中三叠纪至晚白垩纪之间;晚白垩纪以后,一体化的三块体继续向北漂移,并于第四纪到达现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